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沙平 《民族论坛》2001,(2):39-39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一怪”就是“鲜花当蔬菜”。地处滇西的大理白族地区,一年四季更是百花盛开,花枝不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人们以花卉为美食,从而创造出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食花文化。  大理地区可供食用的鲜花有白杜鹃、芋花、金雀花、苦刺花、…  相似文献   

2.
“十八怪者”,实乃内地人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少见多怪也。其中有些“怪”、又恰恰表明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生产技艺和生活智慧。 第一怪“鸡蛋拴着卖” 云南人卖鸡蛋很有意思,随手捡几把稻草,用水浸一下,然后左缠右绕,便把一只只鸡蛋拴绑成串,搭在肩上,进城去卖。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还堪称包装技艺一绝。 第二怪“草根当锅盖”云南人的锅盖也多用稻草编成,其形状又高双尖,酷似斗笠,何以如此?原来饭甑里摞满了碗碗碟碟(盛着米饭、腊肉、香菇、菜干等吃食),如用扁平锅盖,是蒸不了几样东西的,可见云南人善于精打细算。  相似文献   

3.
陈曦 《民族论坛》2006,(4):46-49
西双版纳的热带风情,香格里拉的雪山美景,五百里浩淼的滇池,狂欢的泼水节,神秘的火把节,这些都不足以诠释云南这个奇特的地方。云南是一个使人的视觉和思维不知所终的地方。旅游虽然各有目的,但预先的定位往往会在旅游过程中被弄得失去了中心。在云南,我就有这样的经历,一颗本想饱览山川秀色的心却被那争奇斗艳的民族服饰占去了一大半。云南服饰四大怪云南服饰之奇、之绚丽多姿在全国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与“大同世界”的服饰相比,它是那么使人好奇、迷恋乃至倾倒。云南的服饰在云南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云南十八怪寻踪》一书,十八…  相似文献   

4.
关于云南八个自治州扶贫的建议文/云南省文山州民委马正新云南八个民族自治州中的文山、红河、西双版纳、德宏和怒江地处边境,大理、楚雄又是通往南亚的要道,迪庆则是地处“茶马古道”的要冲。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这些地方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  相似文献   

5.
和平年代的“特种部队”文/江天在云南省民委,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由于其工作性质十分敏感,长期以来外界很少报道。这支队伍,就是被称为“特种部队”的民族工作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为解决全省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省委、省政府专门组建了省民委民...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从云南到西藏的交往通道,主要有过以下几条:(1)由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经缅甸、印度到西藏,曾经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滇茶销藏”的主要通道之一;(2)由云南普洱经大理、德钦等地到西藏;(3)由云南经四川到西藏;(4)由云南经四川到陕西,再由后着古道①到西藏,其中从四}!D到陕西经由褒斜、子午、剑阁等通道严()由云南大理经腾冲翻越高黎贡山入缅甸,渡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再由葡萄到西藏察隅;(6)空中航线。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马古道”,即指第(2)条和第(3)条通道而言。实际上,第(5)条通道也应属于“茶马古道”的…  相似文献   

7.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0,32(4):15-20
回族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产物,族源中包涵着大食、波斯和中亚穆斯林血统。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之间存在着古老的交通孔道——“蜀·身毒道”。本文依据考古、文献及来源于云南回族聚居社区遗存的波斯语言、习俗、服饰田野实证材料,系统梳理了云南回族与波斯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族人口进入云南很早。两汉,就有大量的汉人进入,但魏晋期间,进入云南的汉族与当地民族迅速融合,处于“夷化”过程之中。唐宋时期,云南有南诏、大理地方民族政权,它们都是白族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既是云南白族形成、壮大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汉族的“夷化”进一步加深,出现“白族化”倾向的时期:一方面表现为唐以前进入云南的汉人与当地民族融合为“白蛮”,成为白族形成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唐宋时期仍有几十万汉人由于战乱、饥荒流落或市诏。大理政权的掳掠进入云南,但他们地位低下,没有政治权力,缺乏经济基础,被南诏统治者分散杂处于当地民族中,极易被融合和同化,最终基本被融合到白族之中。元代,云南重新回到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下,又有大批的汉人以镇守军队、统治官吏和商旅流民的形式进入云南,他们地位较高.有政权力量保护,加上元代云南实行了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和儒学文化氛围与内地逐渐接近,进入云南的汉人能够终元一代“保其世籍”不改,标志着云南汉族“白族化”倾向的基本中断,走上了与云南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香格里拉如梦也如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西部以外的人们 ,西部自古就是一块充满梦幻的土地。比如云南 ,过去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 ,从“瘴疠之区”、“蛮荒之地” ,到后来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 ,直至近些年的“彩云之南”、“秘境云南”、“梦幻云南”。这些称呼透出的 ,是不同的人对它的不同估价。同一片土地 ,人不同 ,眼界不同 ,结论当然也就不同。我更喜欢的是“梦幻云南”这个名字。然而 ,西部自身真有梦幻吗 ?当然。如梦如幻的云南 ,孕育、催生着人们的梦幻 ,而梦幻一经点化 ,也可成金。我所知道的“迪庆香格里拉”的故事 ,就是一例。如今 ,由昆明经大理、丽江…  相似文献   

10.
王光英妻子的故事文/陆文梅尽管已不知故乡在茫茫草原的哪个地方,但她仍保留着自己的蒙古族族称。应伊利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我感到自豪。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以“红色资本家”著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其充满传...  相似文献   

11.
沙平 《民族论坛》2003,(1):11-12
云南是我国野生茶树最早的故乡,至今在云南的不少产茶区,仍存活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大叶茶树,它们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茶树王”。在众多的“茶树王”中,最高大最长寿的一株生长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巴达区大黑山的森林中,这棵茶树高达34米,树围3.3米,直径1米多,经植物学家测定树龄为1700多年,不仅是云南,也是全国最长寿最高大的野生茶树。自古以来云南就以盛产茶叶而著称,其中尤以普洱茶中外驰名,这名声是无数的普洱人历经1700多年默默地辛勤耕耘才形成的。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就是以普洱县为起点。多少个世纪以来,无数…  相似文献   

12.
云岭丰碑 A ──从1951年创建至今,云南民族学院始终坚持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方针,努力培养备民族干部和备类专业技术人才50年来已累计培养输送了35个民族的38000 多名毕业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2001年6月19日视察云南民族学院时说:”民族学院担负着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50年来培养了大量的民族干部和备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其他院校不能取代的。” ──半个世纪艰辛办学写就的光辉篇章不仅使云南民族学院成为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对外开放的窗口,更使云南民…  相似文献   

13.
瑶族产妇的“坐月”保健/张宁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散居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的崇山峻岭,瑶族村寨周围一般都林密涧深,草木丰茂,再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极有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药库。明代兰茂所...  相似文献   

14.
母语的命运———网络时代的民族语文文/许寿椿赵富芬网络时代步履匆匆的网络化进程于不知不觉之中,在没有什么认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网络化正迅速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这迅速的进展,吸引着、裹挟着、培育着一个迅速膨胀的称作什么“网友”、“网员”、“网虫”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保护环境,为了我们的家园/江凌在沾满油污的礁石上,一只海豹艰难地挣扎着。她的眼睛已被粘绸、漆黑的原油遮住,她颤抖着双鳍,无助地摇头四顾,仿佛在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泄漏的原油使海面一片漆黑,沙滩上散布着鸟的尸体———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在稳定中“起飞”文/原兴伟为配合国家民委今年4月上旬召开的全国边境地区民族工作会议,本刊特编发了一组反映目前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了解认识祖国边疆有所帮助。———编者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全省辖17个地州市、127个县,总人口4...  相似文献   

17.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2):16-19
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 记者: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自治地方及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多年以来,云南创造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云南经验”。请您谈谈对民族工作“云南现象”、“云南经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宏志班:看北京的穷孩子怎样上学告诉您北京有这样一些穷孩子告诉您北京有这样一个“宏志班”策划/晓林采写/江凌摄影/巴义尔·“宏志班”在我心中,就象闪亮的星,发着光,吸引着我。·我就象掉在深井里,而垂下来救我的绳索,就是宏志班。·考上宏志班,她第一个悄悄...  相似文献   

19.
滇池:下一个洱海?徐丽霞50年代初,昆明的滇池还曾以“500里滇池浩渺极目”之气势及“睡美人”之美誉成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破坏,现在的滇池已几乎成为一个面积只有几十公里的“死湖”。而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洱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2007,(3):29-29
《普洱茶》云南的一家普洱茶道馆里生活着三个女人,60岁的“普”是茶道馆的女主人;35岁的“洱”来茶道馆学习茶道。18岁的“茶”在此打工。三个女人似乎都对茶道馆的男茶艺师“风”有着不同的情感,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从此纠缠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