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虎丘览胜     
虎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沧海桑田,从海水中冒出一座小山,人称海涌山。春秋时为吴王行宫所在地,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一白虎蹲在其上,故  相似文献   

2.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苏州的别称     
苏州自建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演进和各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苏州曾几度易名,现列举如下: 姑苏:因城外有姑苏台(或姑苏山)而得名。其典出《潜夫论·边议篇》:“范蠡收债于故胥,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故胥,历代转音为姑苏。”吴中:泛指春秋时吴地。始见于《史记·项羽本  相似文献   

4.
苏州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乡,在2500多年苏州历史上出现过不胜计数、名闻古今的名人。他们或是在苏州生长的,或是寓居和游宦的。这些历史人物都给苏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史篇华章。《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出版“苏州历史名人”专辑,发表文章40篇,在众多的在苏州生活过的历史人物中择要介绍了泰伯、仲雍、伍子胥、孙武、范蠡、西施、春申君、项羽、庄  相似文献   

5.
山是苏州地方文化的载体之一,苏州的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苏州因山而得名,春秋吴国的君臣,燕山留下痕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先秦时的文化,也有从山下发掘而得。宗教文化与山也结下不解之缘,不仅有汉代的道教与东晋高僧支道林的遗踪,而且还有“耿耿至性”、保持民族气节的弘储和尚。  相似文献   

6.
千年山塘街     
苏州城内水巷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像一块磁铁。每天,成百上千的中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以至虎丘塔下、寒山寺内、园林深处,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二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在这里建都。把方圆只有三里的小城,扩建成四周有四十七里的阖闾大城。这就开始了苏州这座文化古城的历史。这里气候温和,水网纵横,土沃物丰,风景秀丽,得天独厚地逐渐繁荣兴旺起来。"苏州"这个城名是从隋代开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春秋》所记天子、诸侯、诸侯夫人的卒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春秋葬日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阴阳观,即丧月等级用阳、葬日用阴,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除此,本文还对丧月不计闰、葬日不用疾、卜日先远日等规定进行了探究,对《春秋》卒葬的书写原则及体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木渎     
木渎镇位于苏州古城西部,西邻太湖,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吴中第一镇”之美称。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筑姑苏台,运输建造用的木材堵塞了河口,留下了“积木塞渎”的传说。木渎是太湖门户,是沟通苏州的交通枢纽,与苏州城同龄,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芳繁华图》,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可见木渎当年的重要以及其商业的繁华程度。  相似文献   

10.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历史上苏州曾是富豪商贾享受玩乐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已由以消费为主的城市转化为生产、科技、信息、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原来的苏州古城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交往等等需要了。因此,苏州古城必须向外发展,并进行合理布局才有出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11.
走进江南苏州古镇甪直,感受着小镇熙攘喧哗和浓郁的乡俗。她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纪镇之一,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相似文献   

12.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籍记载和虎丘的整体格局,吴王阖闾葬在虎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于阖闾墓在剑池之下的记载并不可靠;根据春秋时期吴越大墓的墓葬形制推断,阖闾墓不应该在剑池之下,而应该在虎丘山的顶部.  相似文献   

14.
《春秋》书诸侯葬后举谥似乎无一定体例,“三传”对此各有阐释.为此,以《左传》文献为依据,结合“三传”的观点,通过对其归类整理、梳理、考析,剔除其不合理之处,认为《春秋》书与不书诸侯葬谥有其独特的书法体例,即以内鲁和同盟为前提,国君之是否礼葬为书同盟诸侯的标准,而吴楚僭越、夷狄和灭国则不论同盟与否均不书.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流传影响下,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5人历来已被认知为春秋五霸之基本元素成员。然而,古代学者在讨论此一问题时,亦有不少另持别种主张,如增或删而入晋悼、楚灵、吴阖闾、夫差、越句践等,遂致五霸异说呈现多元化。当春秋五霸一词析为“春秋”与“五霸”两词时,“春秋”可以是文本的《春秋》,也可以是历史的春秋,既可以与《孟子》贬霸之词对话,也可以因相对性而与三代王者对话。在历史流传中,春秋五霸产生诸多异说,春秋五霸组合亦有诸种多样组合;然而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5人所组成的春秋五霸依旧广为流传,文化的承传不可说毫无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北京周刊》英文版一篇关于苏州新区发展的详尽报道,牢牢吸住了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著名学者阿诺华德教授、黄彬教授夫妇的目光。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探寻这座有2500历史的古城旧貌换新颜的奥妙,同时,他们还决定带领同学们一起到中国苏州的新区考察。作为他们暑期培训班的“特殊社会课堂”。 很快,由阿诺华德教授、黄彬教授带队的迈阿密大学社会科学系的14名大学生、研究生。组成暑期班,于5月28日踏上了苏州新区这块向往已久的神奇土地。 28日下午阿诺华德教授夫妇和美国  相似文献   

17.
凌郁之《寒山寺古史新榷》断言: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寒山子、张继等所谓“寒山寺”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此论值得商榷。根据切实的证据,厘晰其间的逻辑,我们认为,现今苏州枫桥的寒山寺,就是梁代的妙利普明塔院,宋代的普明禅院、枫桥寺,唐代和元明以降的寒山寺。  相似文献   

18.
伍子胥所筑阖闾城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吴王阖闾欲“兴霸成王”,于即位之初命伍子胥主持修筑了吴城,一名吴大城,后人又称阖闾城。关于其城所在,历代史志记载皆谓在今苏州城区,但传说又谓在今苏州城西南灵岩山侧。迄今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完满解决,各家意见不一。辨明伍子胥所筑阖闾城所在,不仅有助于吴文化研究的深入,更直接关系到今苏州建城的历史。众所周知,伍子胥所筑阖闾城乃春秋后期吴国都城。秦置会稽郡治吴县。《汉书·地理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乡土文化研究”专号今天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本校和扬州师院两家学报编辑部为发扬地方特色,推动乡土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研究苏州、扬州两个著名历史名城的文化硕果,并使之发扬光大,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而共同商定分别编辑出版的“专号”。1986年是苏州建城2500周年,苏州大学学报专号亦是配合纪念活动的一份献礼。  相似文献   

20.
丑小鸭变白天鹅 过去,外地人到苏州,总问:观前街怎么走?现在常听外地人这样问:石路怎么走?看来,石路的地位已不仅在苏州人心目中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外的知名度也正日益上升。 的确,近年来苏州“一体两翼”发展计划的实施,使这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显露出前所未有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