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12月,正当中华民族同仇敌汽,为抵御日寇的侵略而浴血奋战之时,汪精卫却公然认敌为友,叛国投敌。这位民主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曾经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而不惜坐牢流血的革命民主战士,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竟然置国格、人格于不顾,抛却多年的信仰,宁做人人皆曰可杀的汉奸呢?对此众说纷坛。笔者以为汪精卫卖国投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民族失败主义的思想根源。本文就汪精卫的民族失败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他本人怎样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一步步走向叛国投敌的过程作一具体分析。一、盲目崇日是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产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响应日本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站在反对汪伪斗争的最前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和南京傀儡政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敌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伪和平军是伴随着伪南京政府成立而组建的一支汉汗傀儡军队。因汪精卫以“和平、反共、建国”相标榜,故其组建的军队便称为“和平建国军”,也有部分军队称作“和平救国军”,统称“和平军”。在全民族抗战的热潮中,汪精卫是如何拼凑起这样一支人数多达40多万的“正规军”?这支军队的性质何属?作用如何?种种说法不一,本文试就已掌握的资料作一粗略的探讨,以图将这团“乱麻”略加整理。1 伪和平军与伪南京政府一样,既是抗战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畸形产物,又是汪精卫集团从事“和平建国”运动所创的“业绩”。日本于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一年多时间便侵占了中国大半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到华中腹地。为了巩固其军事占领区,不仅纷纷扶植地方傀儡政权,而且搜罗当地武装,组编成伪军,委以各种不同的头衔,互不统属,实行“以华制华”,“分而治之”。1938年2月12日,日本陆军省便正式制定了《华中政务指导要纲》,规定在苏、浙、皖三省及京、沪两市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度亲日的政权”以“维持治安”,“确立日华提携共荣的基础”,并“促进蒋介石政权实质性的崩溃。”3月28日,日军便扶植起了以  相似文献   

4.
1938年12月,以汪精卫为首的10多人,正式走上了卖国之路。此后,汪精卫集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日本政府一手操纵下,在南京成立了一个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并响应日本侵略者的召唤,展开了一系列害国害民、出卖主权,卖国求荣的汉奸活动。1940年12月 30日,汪精卫又急急地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卖国条约,  相似文献   

5.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公然叛国投敌,并发表媚日"艳电".汪精卫领导下的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对此采取怎样的态度,必然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一些论著和相关论述认为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通电声讨了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但事实上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们对汪精卫叛国投敌行径并未予立即声讨.究竟是何原因?实有澄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1938年12月汪精卫逃往越南,途经昆明时曾与云南省主席龙云有过秘密接触,此后汪即走上叛国投敌的不归路。由于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的敏感身份,使得二人的这一接触从此成为疑案,学者们围绕龙云对汪精卫投敌是否知情等问题争论不断。中立地看,龙云等历史当事人事后的回忆似有与史实不尽相符之处,而评析龙汪之间这一公案的关键,实际需要读者与作者都能设置必要的解读前提,如清晰认识龙汪关系的实质、汪精卫个人形象在出逃前后的巨大差异及1938年时中国抗战的具体境况等,从中可知龙云对汪精卫的去国目的应该知情,事后出于私人道义原则也不愿对汪落井下石,而整个事件的处理既关乎龙云的个人性格,更是龙、蒋、汪三方之间利害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任强 《中华魂》2013,(4):40-42
崔廷玉,1938年生,字子春,号大老崔,2007年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名人最高奖。崔廷玉先生在50多年的牡丹艺术创作实践中,用智慧和汗水铸造了属于自己心中的牡丹。他把他的牡丹文化艺术作品带到国际文化艺术领域,得到应有的肯定,获得了巨大成功,弘扬了中国优秀文化,为人类和平友好,和谐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他的牡丹艺术已载入联合国NGO世界和平美术展览的历史史册。  相似文献   

8.
1938年冬,汪精卫公开投敌后,蒋介石采取了迟迟不公开定性的方式与之周旋。这种策略主要是出于对防范国民党内部分裂、团结地方实力派坚持抗战、国际形势复杂等因素的考虑。蒋的这一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国民党避免了一次大的震荡;而汪精卫的一系列辩解反而起到了自暴其汉奸嘴脸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闫玉凯 《老友》2009,(7):10-11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一行5人受印度国大党主席潘迪特·尼赫鲁的派遣来到中国援助抗日,其中就有柯棣华。柯棣华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有着其特有的精神支柱与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平理论”是汪精卫集团投降卖国理论的早期形态;“东亚联盟纲领”是其理论的新发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卖国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黄色人种革命”。其理论有两大特点:一是颇具欺骗性;二是与日本侵略者“东亚联盟”思想的呼应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陈嘉庚是著名的华侨领袖,是二十世纪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一位出洋谋生的商人,陈嘉庚经济事业发达的时间并不长。一九二三年至二五年,是陈嘉庚公司鼎盛时期,全部资产共约二千万元新加坡币,而他生前为在侨居地新加坡和他家乡福建兴办学校,为赞助祖国的民主运动和抗日战争所捐出的钱,总计在二千万  相似文献   

12.
张鸣 《可乐》2011,(4):77-77
1910年4月2日夜,北京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汪精卫、黄复生刺杀摄政王未遂。尽管没得手,但汪精卫从此声名大噪,即使后来做了汉奸,人们也会感喟: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作为此案的副产品,汪精卫还赢得一位南洋富商小姐的芳心。从此,富商小姐对他不离不弃,直到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关到死,也不肯说他半个字的不是。汪精卫、黄复生的刺杀行  相似文献   

13.
陈嘉庚(1874—1961)是20世纪初期新马华侨社会的杰出爱国领袖,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倾资兴学,堪称。桃李满天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陈嘉庚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他生活的历史时代和他长期的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陈嘉庚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宋末避难迁到福建。陈嘉庚诞生在民族英雄郑成功“延平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憧憬民族复兴,抗战前,他主张以教育提升民族素质;以实业发展国家实力;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以文化确保民族精神,通过四者,最终臻至民族复兴大业。陈嘉庚依此艰难实践,但最终体会到独靠一己之力无以成效,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更致其复兴梦想破灭。至此,陈嘉庚领悟到民族复兴当有两大前提:抗日救亡,政治清明。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940年的延安之行让陈嘉庚看到解决两大前提的坚实力量。由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实践形成对陈嘉庚先生强烈的思想感召及其坚定的行动汇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陈嘉庚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新实践。陈嘉庚民族复兴的实践路径转变在当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原籍湖南平江,1890年生于湖南湘 潭。1923年,他以《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开启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新纪元。1938年,他出任第 二十一集团军总办公厅主任兼安徽省政府秘书,积极抗日。1949年在长沙随程潜、陈明仁将军和平起义。后 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于1957年逝世。  相似文献   

16.
《源流》2007,(10)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领"南洋华侨慰问团",从新加坡回到中国慰劳抗日将士。蒋介石拨巨资隆重接待陈嘉庚,希望他对国民党有个好印  相似文献   

17.
陈嘉庚深受中国传统孝道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自觉按照儒家孝的规范“修身齐家”,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了一个孝子的情怀。陈嘉庚的孝道观念是在闽南文化和陈氏家族遗风的熏陶下形成的,也与他幼时所受儒家教育和家庭影响分不开。考察青年陈嘉庚的孝道实践,剖析其孝心、孝行的文化渊源,可以从一个侧面探寻陈嘉庚精神形成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国际影响林金枝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近现代华侨史上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各方面于一身的伟大人物,是一位名闻中外的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伟大和爱国主义者,毛泽东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对人类、对中国...  相似文献   

19.
陈嘉庚一生经历了在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抗日战争期间回国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定居的三次政治抉择;这三次政治抉择都含有强烈的"正统"观念,都离不开革命和战争事件的影响。陈嘉庚痛恶战争、热爱和平,拥护正义战争、坚信正义必胜,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是一位"正义老人"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张菱  胡伟 《市民》2006,(3):52-56
葛德(Gerd Leipold)博士现年54岁,于2001年6月开始担任绿色和平国际总干事。在上世纪80年代,他是德国绿色和平总干事。自1987年至1992年,他领导了旨在推动全球裁军的绿色和平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