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去过英国吗?答:去过。问:去干什么?答:游学。(中文翻译犹豫了一下,于是王楠自己用英文说“Travel and study”。)问:跟谁去的?是父母还是学校?答:学校。问:去英国的钱由谁付?答:父母。问:父母干什么的?答:父亲为某局职员,母亲为某局业务经理。 父亲还是该局下属某电气公司经理。问:他们的收入是多少?答:父亲年收入一共10.5万,母亲5.5万。问:去过哪些国家?答: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和俄罗斯。问:先给你一年签证,到时你再延签。(在这种情况下,去过的国家越多就越有利于签证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某些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柴静 《可乐》2010,(9):26-27
一上出租车,师傅看我上车的地儿,跟我侃:“跳舞去啦?”“没。”我懒得跟他聊。他没话找话:“你知道北京第一个迪厅是‘JJ’吧?那时,我们跳韩国那个‘××舞’。”  相似文献   

3.
庞启帆 《可乐》2010,(5):70-70
中午放学时,15岁的杰瑞恩开着一辆崭新的雪佛兰回家。父母瞪大眼睛质问儿子:“上帝,这辆车是从哪儿来的?”杰瑞恩平静地告诉他们:“请放心,这是我自己买的车。”  相似文献   

4.
父母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小时候不懂,只知道不能骗人,不能撒谎。但为何要“防人”,我实在想不明白。母亲对我说:“人心隔肚皮,你知道别人是真诚待你,还是虚伪地蒙你?”以致我老是觉得人一长大,看谁都不像好人,他们生活得很复杂,很疲倦。  相似文献   

5.
李翌  罗曦 《今日南国》2013,(1):55-55
还记得《北京青年》里“背包客”王越吗?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或搭顺风车,或徒步,或在户外搭帐篷过夜……如果你问“背包客”们:用1万元钱可以做什么?他们会告诉你,1万元钱可以搭顺风车去3次尼泊尔,骑单车去10次北京,甚至可以在世界某个陌生的角落生活一两个月。他们是“穷游族”,旅游与有钱没钱无关,而是要用最少的钱环游世界。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14,(2):10-11
春节、元宵佳节,你会给父母送什么?很多子女都想借着节日表达对父母的关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子女对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想带父母做健康检查,有的准备送给父母补品和钞票,还有的希望为父母重拍结婚照……但更多的是想陪着父母出行游玩。他们说:我们想牵着爸妈的手,去温暖的地方转一转,去亲戚朋友家看一看,趁着一年一次的春节、元宵节假期,好好地陪陪他们,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孙君飞 《可乐》2010,(3):31-31
那年夏天,他们已经相识一年多了,却没有见过一面。在网上聊天时,他忽然说:“我想你。”她忙说:“想我?好啊,你来我这里吧。”他心里猛然间火热起来,像有一种渴望在燃烧。他说:“你等我,我真的要去你那里。”  相似文献   

8.
不醉不归     
飞舞 《可乐》2010,(1):22-23
两年前。秋天。我打电话给曾经的同室好友何若,祝她在遥远的广州生日快乐。刚说了两句,忽然听见她说:“喂,你于吗?”然后那边就换了个陌生的声音。一个女孩子娇滴滴地对着电话喊:“姐,姐,以后有空,我去北京找你啊。”我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良笙啊,以后你就认识了,我去找你喝酒。”电话被何若抢回去。何若说:“别答理她,又喝多了。”我乐了:“谁呀,  相似文献   

9.
那是很平常的一天,也是非凡的一天…… 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照例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我总结了一个星期的工作,刚要准备提醒上星期不大遵守纪律的同学,猛然发现班里的“顽皮大王”正捂着肚子,脸色铁青,额头上还渗出了汗珠。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关切地问:“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吗?”“他肚子疼,好像挺厉害的。”他同桌说道。“快,快出来!我打电话叫你父母来接你去看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我要用心去读懂他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履行着“用心去爱,用爱去教”的誓言。可是.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昧浓,为师方知为师难。用爱去教.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2.
马兰 《北京纪事》2010,(7):106-108
1969年4月15日是个大风天,北京的春天多为这样的天气,大风夹着沙尘让人想起“秋风扫落叶”的情景,以至于我一直把这一天当作秋风萧瑟的季节。我童年的朋友认真地纠正了我的错误,他说,我们的父母们是在春天去干校的,不是秋天。那一天是4月15日。我以日记为证! 好吧,下面是我的记忆:我的父亲母亲就在这一天在北京一条名叫仓夹道的狭窄马路上,上了一辆大卡车。卡车是高帮的,墨绿色,形状如现在运牲口的那种车。我的父母手脚并用地从车的尾部爬上去,自觉自愿地靠在前面的人身后,然后摸索到车帮,并尽量扩大“阵地”。  相似文献   

13.
雪小禅 《可乐》2010,(8):64-65
没碰出火花 在一个论坛里,一群悠闲的人约了一起去爬山、打羽毛球,AA制,各不相欠,也有约了一起驾车旅行的。老赵说:“我和别人一起去了很多地方,自己开车,想停在哪儿就停在哪儿,特爽。”我来了一句:“要是车坏了怎么办?”老赵说:“你这个人怎么喜欢抬杠呢?”我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总把事情往坏处想。”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老大     
王猛 《可乐》2011,(1):8-9
带他入队 这些年,出现在姚明身边最多、最频繁的,是他的队友。他们中很多人被称为姚明的朋友,但也不全是。 一次姚明做康复训练,我跟着去了。我问他:“这些队友,有多少能算得上朋友?”他想了想说:“老大。”老大是弗朗西斯的代号,是他把姚明带到NBA的。  相似文献   

15.
报载,班里丢了40元“爱心基金”,于是去捐款箱前“看过一下”的王洋就在全班同学的“选举”下成了“小偷”。为了洗刷这个耻辱,王洋与父母不断上访,付出了辍学一年半的代价。这个15岁男孩现在只能整天待在家里,似乎已打消了长大后当“画家或职业运动员”的念头:“自从那事以后,谁还愿意跟我一起打篮球呢?在我眼里,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2,(24):38-38
山东菏泽水岸嘉园小区孔先生:小区保安给人的印象应该是年轻力壮、手脚敏捷,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可我们小区保安的年龄却普遍偏大,不少已经五六十岁了。而且这些保安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说起话来个个都像个哲学家。每次我开车进小区时,明明有出入证,可他们仍旧拦住我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人哭笑不得。我向物业公司反映问题,他们却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说.“年轻的我们雇不起”。  相似文献   

17.
张宁杉 《社区》2009,(22):46-47
2008年岁末,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中,她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我说:“哎呀,北新桥街道让我帮着推荐人呢,说他们那儿缺社区党委副书记,嘿,正好碰上你了,我看你特别合适,怎么样?去竞聘干干吧?”我不是很情愿,一来感到社区工作是一群没文化的老太太干的工作,档次和水平好像都挺低的。  相似文献   

18.
献血     
一天早晨,妈妈换好衣服打扮了一番,把身份证揣进口袋,好像要出去。我连忙问:“妈妈,你去哪儿?”“去献血。”“献血?”我很好奇,要求妈妈带我一起去,妈妈答应了。  相似文献   

19.
王贤才 《老友》2011,(11):1-1
孝顺父母,其实是做人的本分。我也常常告诫我的子女远离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他们连父母都弃我很早就知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但在我自己为人父之前.却对这句话不甚理解。父母也是人,怎么就没有不是呢?上世纪60年代,我看过一部意大利批判现实主义影片《警察与小偷》后,才开始领悟这句话。剧中小偷是个失业T人,穷闲潦倒。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别无出路,最终做了小偷。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9,(35):8-8
启发一:自信中不要失去谦虚,谦虚中不要失去自信 台湾规定6岁上小学。李开复5岁的时候.就跟父母说想读小学。母亲看他很自信,让他去考,结果李开复果然考上了。邻居阿姨听说了。就开玩笑:“你读得来吗?”“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李开复的言下之意,自己每次都考10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