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我因工作曾在日本生活半年,居住的小区旁边就是一家很大的超市。我常在那里购物,因此对日本人的生活习俗,特别对日本的商品价格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5.
日本著名评论家日下公人列举一系列数字来说明日本的成果:在传统产业方面,日本的钢产量早已名列世界前茅;在现代产业方面,日本的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很多家电产品也位于世界首位;在高科技领域方面,日本也开始向美国挑战。 相似文献
6.
7.
8.
9.
几个月前,我作为中方的代表应邀去日本考察,负责接待我的是小岛先生。小岛先生40多岁,办事认真而细致。到日本的第一天我们前往神户市,住在当地的一家酒店里。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4,(8):46-46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广告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本土广告公司的规模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问题.比如广告公司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规模小,缺乏能在全国市场进行广告运作的代理商;整个广告行业内部混乱、充满了无序和恶性竞争:广告专业盲目招生.导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因此.中国的广告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国际4A广告公司相比,本土广告公司毫无竞争力可言。 相似文献
11.
张传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5):118-127
对于近代在华活动的日本人群体的研究,是横跨日本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交叉性学术领域,因而受到两国学者的重视.但是以目前的学术成果而言,对近代活动于华南地区重要口岸的日本人群体的人口及职业情况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大量日文史料的解读,从人口方面看,抗日战争前广州日本人群体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人口增长,其背景都与日本对华贸易的勃兴有关.而从职业分布角度看,清末、“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及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广州日本人群体的构成特征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别的背后则存在着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对广州贸易关系的起伏. 相似文献
12.
13.
李小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35-38
明朝人突破以往主要由中国古代官方政府垄断记述日本的传统格局,纷纷私撰记述。其数量之多,所述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由此反映出明朝人对日本认识、了解的内容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了中国古代认识、了解日本的一个新的时期。然而,由于中国古代华尊夷卑的理念以及明朝本国综合国力强大等因素的影响,明朝人对日本的了解、认识也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单士厘,字受兹,萧山人。她1899东渡日本,1903年离日本赴俄,后遍历德、法、英、意、比等欧陆诸国,直到1909年冬才回国返居余杭,留下《癸卯旅行记》、《归潜记》。她作为中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女旅行者,东赴日本时,就指出女子教育与女学的重要性,翻译了《家政学》;远赴西欧,将西方古罗马神话介绍给国人;她还是第一个将托尔斯泰详细介绍给国人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5.
国贸SOHO,中式风格的办公室里,阳光满室,谷炫辰看着摆在桌上的录音笔,孩子气地流露出些许不情愿的模样,未及开口细说便腼腆地笑了起来,不擅言谈的性格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16.
巴根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41-44
在日本,各种各样非语言通讯设施比比皆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语言的传播形式,敬语的广泛使用,由于载体技术的发展,从书面文字到电脑网络、电话、电视、多媒体通讯等等,也迅速改变了日本敬语的使用方式。在日本,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口说话时都必须留意敬语的使用,世界上数千种语言中日语敬语这种广泛而非部分,即高度化、体系化发达的特点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18.
宋凤军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57-59
日本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对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特点,在不同场合的交际礼仪及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对双方相互加深理解,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他自称:阅人无数、斗人无数、告人无数,“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李敖为了表示对台湾当局“军购案”的质疑,用“个人防身”的行为。来阻挡当天会议进行。他先是大骂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内定要让“军购案”过关,之后拿出个人防身电击棒、防狼喷雾罐,戴上防毒面罩,表示不畏后果要求会议中止。李敖几次喷射催泪瓦斯,呛得朝野立委眼泪直流,会议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