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比较哲学”是哲学史研究的新课题,它要求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哲学流派和哲学思潮进行历史的、逻辑的比较。在比较中把握思想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交错的历史线索,描绘哲学史发展的主体画面,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相互联系性和相互继承性。本文试将欧洲哲学史上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家、法国  相似文献   

2.
任忱同志撰写的《哲学学导论》(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哲学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哲学,作为“使人聪明的学问”,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哲学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对哲学自身的系统的认识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从整体上对哲学自身的认识首先开始于哲学史。撇开所谓的“哲学史家的哲学史”不谈(它们只是哲学自我反思的一种必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宗教同为人类社会生活最抽象、最集中的反映,都是人们的世界观,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二者有着更多的相关联之处。马克思说:“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黑格尔则认为,哲学与宗教是用不同的形式来把握同一对象。在欧洲古典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哲学与宗教始终是搅在一起的,“我们很少会碰到绝对无神论的例证”,几乎每一哲学都有与自己相应的神的观念,哲学家们的神的观念同其哲学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神的观念的演变,与两条哲学路线的发展和演变有相同的逻辑过程。因此,考察欧洲哲学史上神的观念的演变,是哲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 列宁曾经在《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中说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希腊哲学已拟出了所有这些部分 全部认识领域 各门科学的历史 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 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 语言的历史,注意: 心理学 感觉器官的生理学 这就是那些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 (《列宁全集》38卷399页) 列宁这一教导,对研究哲学史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简明而精辟地说明了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涉及到了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有的人认为列宁这样说是有限制的,仅是一个侧面,而不是哲学史的全部。这种看法不一定对,因为通观列宁所写的《哲学笔记》的过程和中心思想,他是考察了整个哲学史的系统发展历史,考察了人类认识的知识领域,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并不是偶然的一个插句。  相似文献   

5.
真善美的统一问题,不仅是个哲学理论问题,也是个哲学历史问题。它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弄清这个问题的历史表现,或许有助于弄清这个问题的理论内涵。(一)哲学史上的真善美统一过去我们总结哲学史,一般都是以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主线,去评价各种哲学思想,去划分各类哲学派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哲学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条主线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线索交织在一起,其中真善美的关系就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如果把人类认识比作一张巨大的网络,那么可以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表示着经线,真善美的关系则表示着纬线。思维与存在所揭示的是认识的纵向联系,即认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真善美所揭示的则是认识的横向联系,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认识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规律考察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主要有纵向分化律和横向综合律。纵向分化律。科学知识随着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向纵深发展。纵向分化是产生新分支学科的一条规律。所谓纵向分化律就是原有学科知识的各个侧面或各个部分,随着认识运动的深化,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由“潜”到“显”而形成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体系,从而在科学知识母体中产生相对独立的新的分支学科。没有纵向深入的实践和认  相似文献   

7.
颜炳罡 《文史哲》2005,(3):26-32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一研究思路是“依傍”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到中国古籍中筛选资料填入已有的表格或框架中,是用西方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去剪裁中国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史变成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史,学者们原想以此论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结果却导致更深层的“合法性”危机。由此,中国哲学史必须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由“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式研究回归到“中国的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固有义理逻辑展开历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王廷相哲学的历史地位。目前学术界的议论不但过于空泛,而且缺乏应有高度的认识。我认为,只有把王廷相放在整个宋明哲学的发展链条中,作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才能确定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通过研究发现:王廷相不但是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气论学派的主帅和奠基者之一,而且也是从北宋张载到清初王夫之气论思想发展中的界碑式人物。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第一流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方哲学研究从“西学东渐”向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由“哲学史就是哲学”向“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再向“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史”的三种理论形态的跃迁.按照这种跃迁方式的理解即是将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演变的历程加诸动态的分析,突出强调认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立足点,即以事实的梳理为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发展的内在根源;清晰地把握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合理逻辑机理;推动西方哲学在中国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由肖父、李锦全主编、九所高等院校参加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颇感这是一部值得称道和推荐的好书,它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较好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教材》将哲学史研究的对象理解为“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上卷,第4页),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围绕哲学基本问题所展开的哲学矛盾运动。”(上卷,第8页)这样,该书既保持以往论著、教材比较重视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社会阶级斗争、自然科学发展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优点,又更多地考察了哲学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哲学自身的特殊矛盾性,给人们勾勒出一幅中国哲学史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在方法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陈世夫,魏克忠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人民出版社黑格尔说:“哲学一般是思维着的认识活动”①。列宁说:“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②。这说明,哲学是以人类认识活动为本质内容的意识形态,哲学史是以人类认识发...  相似文献   

12.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贯穿全部哲学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据恩格斯考察,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哲学基本问题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5页)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据以划定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恩格斯把他的一贯思想贯彻于对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分析结果对古希腊整个哲学自然观的唯物主义性质总是全称肯定的,并且指出古代神话和灵魂  相似文献   

13.
鉴于哲学史研究曾羼入许多非哲学的思想资料,往往与一般思想史、学说史浑杂难分,我曾强调应当净化哲学概念,理清哲学史研究的特定对象和范围,把一些伦理、道德、宗教、政法等等非哲学思想资料筛选出去,使哲学史纯化为哲学认识史,以便揭示哲学矛盾运动的特殊规律。但进一步考虑到哲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哲学赖以生长的土壤,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所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史的未来建设要处理如下一些问题: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中国概念中包含的古今中西以及文化、地理和阶级性的关系;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当代史和本来的历史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 作为对相应哲学著述和史料的解读与综合,如果按史家的学术立场和理论个性 来划分,历史上的和现今的哲学史研究大致有三种方法。 (1)主观方法。黑格尔是这种方法的代表。该方法以哲学史家为中心,是从史家“设想的哲学观点出发”,“哲学上的那些基本问题在一开始便提了出来,接着指明确定和解答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每一步聚;凡与主要问题无关的东西,均置之度外。”①黑格尔视哲学史为揭示理念各种形态的推演和各种范畴在思想中的被认识了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理念发展的一种方式,他便断定“哲学的历史就是发现关于‘绝对’的思想的历…  相似文献   

16.
问题与方法: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哲学的问题与哲学的方法无法分离.从哲学研究的具体进路看,首先应对理论的思辨和逻辑的分析予以双重关注,二者同时涉及知识与智慧、实质与形式等关系.就哲学研究的根据而言,一方面应注重哲学的历史,另一方面则需要避免远离社会生活.哲学史的意义,与哲学作为理论思维活动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相涉;社会生活则关乎哲学研究的现实根据.如何沟通世界的视域和个性品格,是哲学研究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世界的视域或世界的眼光既意味着超越某一种具体的传统,从更广的背景去考察与理解哲学问题,也要求注重并运用哲学衍化的多重资源与多元智慧.哲学的个性品格则涉及哲学的创造性、独特性.合理地处理、协调如上关系,离不开辩证思维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史的未来建设要处理如下一些问题: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中国概念中包含的古今中西以及文化、地理和阶级性的关系;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当代史和本来的历史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市场竞争中的垄断协议并不总是以单线条的横向或纵向的形式存在,纵横交错的协议结构亦是其常态。形式上的纵横交错,容易遮蔽垄断协议的实质,造成规制方法上的迷失。厘清混合协议中的纵横关系可知,对于存在横向关系的纵向协议,应当直接从纵向切入予以规制;而存在纵向关系的横向协议则与轴辐协议存在交集,应进一步考察分析。深入考察轴辐协议的“中心-边缘”结构和运行机理,可明了其仅作为一种经验类型的意义,而作为独立规范类型则不成立。规制轴辐协议应当回归横向垄断协议的分析框架,明确本身违法作为其分析模式,于证据的发现与认定上聚焦于轴心-轮辐-轮辋三大构件,并以其A-B-C型协同结构为基础,厘清信息传递机制和确立横向意思一致的推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哲学史研究中的“两军对战”说,来源于日丹诺夫在1947年苏联哲学界召开的关于亚历山大洛夫所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嗣后,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提出的“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的定义,即流行于我国。我们认为,尽管哲学史上存在以至贯串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但把复杂的作为人类认识史高度概括的一部哲学史,仅仅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人们简称为“两军对战”史),显然是片面的,不完全符合哲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实际的。 诚然,从理论上讲,“斗争史”和“认识史”并不互相矛盾。因为,人类的认识史就是思维领域里矛盾发展的历史,而认识领域里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哲学家在回答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归  相似文献   

20.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即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并整体性地呈现出“一体多样”的思想格局。总体上看,这一思想格局具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一体一样”到“一体多样”再到“多样一体”的历史阶段。这一思想格局的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再度青春化”,焕发了青春活力。面向未来,构建“多样一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重在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性”和“主体性”,以梳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着眼点,研究“一体”与“多样”的辩证关系,聚焦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等,并在上述问题的反思中赋予既有哲学学术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