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英司法排斥民众?在西方,新闻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关键在于精英司法对民众情绪的排斥。类似辛普森杀妻案件那样,被大众媒体广泛跟踪与报道,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们看到,一般的司法审判中,不允许法官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也不能进行现场直播和拍照,庭审之后,留给公众的信息不过一张新闻速写,或者一纸判决书而已。面对这道裂痕,长期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德沃金也不无遗憾地说:“任何国家部门都不比法院更为重要,也没有哪一个国家部门会像法院那样受到公民的彻底误解。”  相似文献   

2.
媒体该不该对司法进行监督 案发41个月后,曾被认为"中国网络第一案"的女教师黄静裸死案,于2006年7月1 0日终于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法院宣判:被告人姜俊武无罪;被告赔付原告黄淑华、黄国华经济损失59399.5元.雨湖区法院在宣判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审判的情况向公众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3.
舆论与司法的关系向来密切又复杂。司法活动因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历来受到媒体的关注,媒体以及民众舆论的影响力又使得司法机关不能不重视起来。媒体的新闻报道作为舆论表达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监督司法审判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近几年的一些司法案件中出现了媒体和舆论超越正常司法程序,对案件提前下结论甚至影响和左右司法进程的情况,对司法的独立性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本文以2011年的药家鑫案为例,在理清"舆论审判""媒介审判"等基本概念后,重新梳理了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舆论审判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新闻媒体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对某些案件的审判工作进行频繁报道,新闻职业对司法机关案件审理工作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对不良现象和审判工作起到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也对审判工作起到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如何充分发挥新闻对司法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又避免它对司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维护司法独立,这是法学界和新闻界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媒体该不该对司法进行监督案发41个月后,曾被认为“中国网络第一案”的女教师黄静裸死案,于2006年7月10日终于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法院宣判:被告人姜俊武无罪;被告赔付原告黄淑华、黄国华经济损失59399.5元。雨湖区法院在宣判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审判的情况向公众做出说明。黄静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舆论监督方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对传统舆论监督方式而言,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速度快、监督力度大和监督隐蔽性强等特点。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从最终目标来说,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感性和司法审判的理性要求又使得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必须正确处理好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要从加强立法、主动接受网络舆论监督、提高法官素质等方面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在发挥其新闻监督作用的同时,围绕着新闻监督的一些冲突和争议也随之产生。一方面,仍有不少权力部门面对媒体与公众的新闻监督采取掩饰乃至对抗的态度;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对事实的夸张、扭曲乃至虚构也导致公众对其信任度降低,并且使得部分无辜的被批评者受到损害。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显示出新闻监督在当代社会中的复杂性。在司法领域,近期成为讨论热点的一系列案件,都充分体现了新闻监督与同法治之间的纠结关系。  相似文献   

8.
法院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司法机关,担负着确保司法公正的重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指出,目前法院无论是内部机制还是执法环境,不论是司法观念还是工作方法,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这导致了审判不能独立进行,司法公正难以有效保证,司法权威没有很好树立起来。肖扬指出,为落实“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确保司法公正,今后五年法院将进行一系列重要改革,以健全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工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琨 《现代妇女》2013,(12):57-57
“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各基层法院计算机装配的一个司法综合业务管理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进入法院的案件进行微机监控,以督促法官提高司法效率,在法定程序内完成司法审判工作。下面笔者试着就运用该系统对案件进行流程管理及节点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力图进一步提高基层法院对“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发挥该系统在管理案件流程及节点控制上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最高人民法院3月19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人民法院保障民生第二批典型案例及有关情况。案例共11个,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内容涵盖土地纠纷、金融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对保障民生司法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王淑荣与何福云、王喜胜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中,吉林省三级法院作出4个裁判结果。这体现出部分法院对相关问题认识不一。最高法公布此案,明确了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应当比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在认  相似文献   

11.
陈姗 《现代妇女》2014,(12):85-85
传唤作为一种侦查措施,目前在刑事侦查中广泛运用。随之而来,在办理案件中常遭遇经传唤到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是否认定自首的问题。该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尚有争议,导致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不一,严重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不可小觑的网络舆论影响力。同时,作为法治化进程中重要的环节,司法审判与网络舆论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司法审判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密切关注。本文将在探讨当下网络舆论特点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对司法审判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并对网络舆论如何起到正确的监督作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可以说也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步,司法审判和司法行政权的分立终于实现了,但无论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还是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效率。“司法审判和司法行政分立”是个抽象的制度理念,具体到司法鉴定制度上,它的意义就是,过去在审判活动主导下的鉴定机构,将完成走向“中立”的转变,而紧随其后的是,鉴定机构将面临“市场突然开放”。作为为司法  相似文献   

14.
冤狱的不断出现,一次次暴露司法的缺陷。典型的,近有湖北佘祥林杀妻案,远也不乏其例,因此,山西柳林出现完全类似的翻版并不足为奇。重要的是,造成冤狱的根源不除,冤狱再度出现就是一定的。冤狱内幕何在?我国刑法规定,要对犯罪嫌疑人客观、公正地审判,但如何实现这一实体上的司法目标呢?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实现。刑事诉讼法规定,一般情况下要公开审判而非秘密审判,目的是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审判的公正性;给公诉人指控的权利,也给嫌疑人辩护的权利;给一方举证的权利,也给另一方质证的权利;双方都有辩论和向法官作最后陈述的权利;双方有上…  相似文献   

15.
西谚云:自己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被称为司法公正最起码的要求。然而,在中国,自己做自己案件法官的铁路运输法院却在这个高调张扬司法公正的时代依然地存在。铁路运输法院,也确实是具有“中国特色”了,它隶属于相应的铁路局,其经费以及人员也来自于铁路局或者下属企业,法官也根本不是专门的司法审判人员。所以一旦涉诉,  相似文献   

16.
同一个法院、同一个审判员、同一个文号、同一个时间,但判决的关键内容却截然相反.一起司法史上罕见的"阴阳判决",在全国人大、四川省人大以及相关部门的督察下,终于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7.
9月21上午,南京市秦淮区法院审判大厅座无虚席,原被告双方以及旁听人员都在等待着审判法官的最后宣判。中午11时,随着审判长一声起立,准变性人高婷婷状告手术医院违约一案尘埃落定。法院认为,在国家立法对于变性手术这一领域还属盲区的情况下,已婚者做变性手术必须解决好配偶问题,不离婚就甭想变性。  相似文献   

18.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2006年底,两位副部级高官王有杰(原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昭耀(原安徽省委副书记),分别因经济严重犯罪在湖北荆州、山东济南接受法院审判。面对高官腐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已有了一套制度化的应对模式,这个司法模式就包括异地审判制度。"高官腐败进行异地审判,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的发生率近几年来呈上升态势,民事虚假诉讼不仅破坏司法权威,浪费国家司法资源,同时对法治国家的建设也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究其原因,除当事人不诚信为获得不当利益外,更重要的是法院在源头上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法院在解决民事虚假诉讼案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公安、检察院相比,法院较为主动,而公安与检察院相较被动,公安与检察院对于案件情况的了解大多源于案外人或法院告知。因此,民事虚假诉讼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法院监督机制的完善,但重点落在办案法官身上。  相似文献   

20.
数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是极其复杂的,同时也能够追寻一条比较完整的线索--从神圣崇高的国家责任到孤傲修身的自我回归,从启蒙民众的精英到接受改造的臭老九,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失落到媒介文化的弄潮儿,最终融入到新时代的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