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是根敦群培(1903~1951年)去世50周年,再过两年就是他的百年诞辰。笔者从9月份开始重新阅读根敦群培的一些著作和相关论著,采访了他在拉萨的根敦群培杂谈亲人,对根敦群培及其亲人曾经生活的地方作了一点实地考察。这篇文字也就是在读书笔记和访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既有相关史实的补正和叙述,也有一些个人粗浅的体会与认识,还有一点超出“学术体”的文字,文章名副其实的“杂”。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意大利诗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从这个角度评价根敦群培,应该更为…  相似文献   

2.
咱雅班第达的生平和活动很少有人研究。现有文献只谈到他是蒙古文字的改革者和喇嘛教的传教者,其活动范围是卫拉特游牧区境内。然而这是不准确的。有许多根据可以认为,他不仅是一位启蒙教育家和宗教宣传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其活动远远超过卫拉特游牧区范围,而且不仅  相似文献   

3.
表叔沈从文     
我想起从文表叔对于故乡的眷恋;他的文字的组合;他安排的时空、节奏的起伏,距离,苦心的天才给读者带来的诗意…… 谁能怀疑他的文字不是爱抚出来的呢? 我常常被《长河》吸引住的是从文表叔文体中酝酿着新的变革。他  相似文献   

4.
队长和老展     
济宁市济阳公社中南生产队的回族社员展庆河,在村里是个有名的热心人,人们有什么为难的事,不论是回族还是汉族,找到他跟前,只要他能做到的,无不尽力去办;即便是没有找他,他听到或看到了也要赶着去帮助。可有一样,他对自家的事管的很少,他的老伴还常为这些事跟他噜嗦呢。今年夏天麦收的时候,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热得人简直喘不过气来。人们吃过午饭,就找阴凉的地方去歇晌了,  相似文献   

5.
我出身于贫农家庭,基本上是在新社会长大的。由于我过去没有尝过旧社会的苦,不懂得什么是阶极压迫和阶极刹#lJ,也不大懂今天幸福生活的由来;再加上小时候很少参加生产劳动,因此,我搞起生产来有些拈袒怕重,参加民兵活动也不翘常。有人规劝我,我还顶撞人家,阴得大家有意晃,母亲也骂我是"懒脑壳"。有一次,公社武装部  相似文献   

6.
我小时候做过许多好事和聪明的事,也做过许多傻事和愚蠢的事,给乡亲们留下许多回忆和笑料。我每次回到家乡,有一个汉子必定要到我家来看望。他来后先看我一眼,憨憨地笑一下,然后只说一句话:“老肥,你转来啦。”每回都是这样。由于他的语言很少,因而也就越发显得珍贵。说完这句话后,他就不再同我聊天,也不像别人那样向我问这问那。然后,他就自己搬了一把小板凳,岔到老良或是兴华中间,一个劲地抽烟。他抽的是当地的草烟,自己身上一般很少带,到谁家就抽谁家的。他抽烟往往不用纸包,随便从板壁上挂着的烟帘中扯下一皮来,放在嘴…  相似文献   

7.
1956 年夏,我于湘西吉首民族中学初中毕业,我当然非常想继续读高中,将来读大学什么的。可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梦。家里兄弟姐妹多,实在太穷了,父亲身体不好,娘太苦了,我是男伢儿中老大,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所以,我没有报考高中,一门心思想找个穿四个口袋衣服的岗位(国家干部)。但石兴禄副校长却一再动员我报考本校高中。最后他把我娘请到学校,苦口婆心地对她说:“大嫂,这伢儿肯读书,能读书,你们就让他读吧,将来他会有出息的。我们苗家人缺文化啊,为了我们苗家的将来,你们就多受点苦吧。以后他的衣食住行你们就不用管了,我来…  相似文献   

8.
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特命西藏出身的喇嘛八思巴国师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能把当时在元朝统治下使用的诸语言用同样方式书写出来的表音文字。它作为国字于至元六年(1269)公诸于世,后来随着元朝的灭亡逐渐地消亡了。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现存文献虽然很少,但是我认为无论是在语言学方面,还是在文化史方面,该文字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其实,拙著《标记元朝秘史里蒙古语的汉字之研究》(龙文书局1946年昭和21年)问世以前,我就十分关心该文字的研究,遗憾的是,有关这个方面我仅发表了一些片鳞只爪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正> 一般认为,瑶族历来并无文字。近年在湖南江永县上江圩乡发现了一种奇特文字,人称“女书”,有人认为是瑶族文字,也有人认为是经过改造了的汉字。偶读旧籍,见到二则资料,似乎与瑶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姿态的意义     
时光仿佛又回到十几年前,读张承志为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写的那篇纪念文字《游牧的校园》。张承志在内蒙度过了他的知青岁月,这段游牧生涯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以致把一方燕园也依旧当成他跃马扬鞭纵横驰骋的牧场。  相似文献   

11.
在几千年的西藏社会历史发展中,藏族创造和积累了自己灿烂的、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史。这些古代文明史正是依靠了本民族的文字;即藏文的发明或创造并广泛应用于实践而逐步建设起来的。所以,藏文的创造成为西藏社会历史发展中划时代之最重要的里程碑。正如恩格斯曾对文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过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人类“从铁矿底熔炼开始,并因文字的发明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史代。”所以,社会的存在虽然并不取决于是否有文字(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民族,可是有没有文字的民族),但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的社会则是必须有文字的。换句话说,有史以来在文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使用几种语言和文字,有汉语、藏语、蒙古语、土语和撒拉语以及汉文、藏文、蒙古文,还有试行的土文,各民族中有的信仰藏传佛教,有的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仰汉传佛教、道教或天主教、基督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悠久的历史。由此可见,全面正确贯彻民族宗教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发展,也关系到挫败国际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图谋。我过去虽然也对学生讲政治课,但对此认识不够深刻。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认真读了几…  相似文献   

13.
《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载,作家张伟说,我喜欢张承志的《心灵史》,花城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这部书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并且诗意盎然,真正地写出了个人,有可能是50年来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现在有很多反文学的东西被当成好作品,其实未必,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写出了个人。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该报同日又载称:张承志近年来一直比较低调,他似乎并不热衷于炒作,也并不关心自己的书卖得好坏。和有些比较活跃,露面较多的作家相比,他更关注自己的心灵。张承志自称,他最满意的小…  相似文献   

14.
焉耆的时间     
杜剑 《回族研究》2002,(3):27-29
1985年,初识张承志老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一种缘分,抑或是真主的安排,1985年秋,我和承志老师在焉耆相遇。初识承志老师前,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能见到他,更没有奢望过能与他一起生活。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人,一个狂热的崇拜者,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在那个年代,承志老师的文学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不是研究民俗学的,只是偶尔也读一点这方面的书,但是,我对于钟先生的人格和他的学问都很崇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记得,白寿彝先生曾跟钟先生商量,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可以设几个研究室,其中有一个是民俗学研究室,还有民族学研究室、方志学研究室等。后来史学研究所受到规模的限制,只设立了史学史研究室和中国通史研究室。我还记得,好像第一次全国民俗研讨会,就是白寿彝先生请史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淑娟老师协  相似文献   

16.
焦书记在兰考那一段时间,俺常跟着他一块工作.他对俺的教育很大.他善于突出政治,抓活思想教育干部.一九六三年的秋天,有一次俺们从乡下回来,赶上商丘的一个剧团到俺县来演戏,他说:"士义,走,咱去买个票看戏."看完戏回来,几个人就坐在办公室里议论.他说:"你们看这戏咋样?"  相似文献   

17.
去年,向一位前辈请教藏族史上的一个问题时,说到吐蕃,他读tubo,我读tufan。对我的读音,这位前辈当时并没有纠正,但是看得出,他是不以为然的。后来翻翻几部辞书,“蕃”字的注音竟然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吴迪 《中国民族》2012,(9):36-40
较之韩寒的针砭时弊、郭敬明的青春情感,苏思行更内敛些、抽象些,也更出世些。他的文字也更天马行空。他关注最多的是科幻、武侠等题材。显然,他还很不习惯自己被人与韩寒、郭敬明作比较,毕竟与二位"前辈"相比,苏思行还是太"嫩"了。但他的光芒却是无法被掩盖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些文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涯。我这里所述的,也都是二十一年前的旧事。说起来也许会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师的出家,可以说和我有关,没有我,也许不至于出家。关于这层,弘一法师自己也承认。有一次,记得  相似文献   

20.
伊明·阿布拉是维吾尔族,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从事维吾尔语——汉语双向翻译工作近30年,我和他既是同事又是邻居。无论春夏秋冬,每到傍晚,时常能见到他与美丽的妻子一起散步的身影。余下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书房,辗转反复在维吾尔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间。偶尔向他请教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