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农地产权结构的变化、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农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和逐步完善等,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经济组织和经营模式创新、城乡体制一体化产生了一定的正效应。现行农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农地使用权流转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收益评估补偿机制不完善、农地保障功能过强等缺陷,对农地资源合理配置、农民城市化能力、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产生了负效应。城乡统筹视阈下,笔者对现行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建议有三点:一是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体系,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化进程;二是规范农地征管制度,改革征地补偿办法;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农地使用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农地流转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社保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为了促使农地流转顺利有序开展,必须首先从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入手,并配套其他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地市场化流转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实现农地市场化流转既要求建立规范的流转机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该文认为应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培育企业家类型的专业农户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浅论农地保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是农业的基础,具有保障和资本两大功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时难以建立的条件下,农地承担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地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农地保障功能所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地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地有序、积极流转是关键,农民权益保护是底线。农村的发展有赖于农地,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集体农地所有权人的代表--村委会应当认清自身角色,要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组织、推动农地流转,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农地效益。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制度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黑龙江省目前的农地经营规模还处于不合理的状态,与其适度的经营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进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推进过程中还受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农村金融等方面制度的影响。因此,黑龙江省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农地规模经营的相关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农地规模流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拓展农地规模经营的融资渠道,从而加快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深化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指出进一步深 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在充分认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家资源配置市场化及其产权制度化。其中市场化是基 础,制度化是核心。  相似文献   

8.
农地使用权要实现优化配置 ,提高利用效率 ,必须进行市场化流转。而土地的商品属性不明、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土地市场的发育滞后、我国农地特殊的资源禀赋及外部环境的不配套是制约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需要先进法律文化的规范和引导.先进法律文化建设具有沟通农地流转主体、引导与推动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先进法律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农地合理有序流转,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我养老呈现出扎根中国大地、承载国家制度体系与资源配置的显著特征。农村集体成员权、农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乡村秩序以及乡村自组织共同构成自我养老的制度配置,彰显其在提升老人自养水平、协调老人自养与家庭发展、稳固国家乡村蓄水池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然而,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及其实践中,仍存在忽视自我养老价值功能、制度体系配置不完善等瓶颈问题。推进“以人为本”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须在构建包括自我养老在内多元养老体系的同时,从优化集体成员权、创新农地制度、细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自组织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家庭联产承包制使中国在农业上取得巨大进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边际效用急剧递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粮食安全隐患、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阻碍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等。为使土地政策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从农民、土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角度切入,阐述土地政策的重要性,继而分析土地政策的变动影响因素,概括变更原因及内容,以更好的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建构新型农村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肯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转型的现实选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由静态的物权质变为一种可自由处置的财产或生产要素,即财产化;而这样的变化将促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化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社区统一组织的全员土地股份合作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现行《承包法》所确立的农户自愿流转方式已经能够支撑不同规模的经济形式,应是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转型较为现实的道路。目前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转型之间的关系,清晰描绘新农村经济体制目标和内容,然后探索支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优先目标就是解决农业经营体制和微观机制的问题,但由于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培育和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下一步应恢复建国初期确立的复合型农地产权制度,建立以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主体、民间借贷为补充、国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再造和激活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外部承包”法律风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其他方式承包作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形式之一,是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外部承包"参与农村土地开发经营的主要途径。现有土地制度下的"外部承包",由于承包者难以透彻了解土地法律制度而常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包括超越范围承包,违反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权属不明,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未进行登记等。探讨这些法律风险,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诠释了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的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应制定专门的土地流转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三农问题”呈现的新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制度的制约、土地资源危机、农村社会政策等诸多困境。如何摆脱现行土地制度的困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土地短时间内完全国有化、土地私有化和复合所有制形式都不现实,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来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主要迹象。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上,调整农村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乡村土地制度,并最终确立我国现代土地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聚集与土地问题之间的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失衡现象十分突出。为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土地收益权一次性买断机制,执行乡镇企业产权中土地资产的分割制度,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农地流转的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城镇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转型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因缺乏社会性别敏感性,相对男性而言,农村妇女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农村土地承包制使妇女不得不挑起原本由夫妻两个肩膀分担的责任田和家务劳动,“一孩半”的计划生育政策强化了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维,以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高速扩张剥离了农村妇女对土地的维系,把她们推入市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弱化了农村妇女的经济社会利益,使她们成为贫困家庭中的最贫困者。  相似文献   

19.
在1928-1935年,以陈翰笙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了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对中国农村经济问题、土地问题、农村生产关系以及社会性质作出了回答.陈翰笙著文分析了中国的农村经济,指出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的矛盾是现代中国土地问题的核心.他以美种烟草产区的调查实例,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20世纪40年代,他还论述了中国农业和工业合作运动的现状和前途,并多次向国外介绍了解放区的农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外,其理由是农民已获得了土地提供的保障。事实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保障作用一方面在弱化,另一方面也阻滞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与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