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中的活跃成份。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到或趋向于这种事物上,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对待,并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努力追求。否则就  相似文献   

2.
试论学生兴趣的培养杜春凤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认识倾向,在于这种认识总是带着肯定的情感去认识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总是伴随着快乐、喜欢、高兴等肯定的情绪。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有积极的情感时,我们就认为他对这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一个人对...  相似文献   

3.
浅谈培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因此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笔者从事秘书专业教学多年,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如何培养、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于秘书专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学习兴趣是学习英语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发现,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是学习主体指向一定事物(客体)的自我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井已入学习活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智能价值,因而它作为英语学习者诸要素中主要的情感变量之一,愈来愈为英语教学理论所重视。教育学家马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志”。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不知疲倦地去追求、去探索。因此,我们要靠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使他们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之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是影响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而巩固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比学的兴趣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首先,上好绪言课,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对这些农物发生兴…  相似文献   

6.
兴趣具有指向性,幼儿对于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参与;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幼儿的学习兴趣受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此外兴趣还具有易转移性的特点,幼儿对某一事物或活动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被新鲜、奇特、突发的事物所吸引而将兴趣转移,其兴趣表现为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断断续续等特点。针对幼儿的这些兴趣特点,教师应该充当一位"好猎手"的角色,善于捕捉与发现幼儿的兴趣,并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持久而稳定。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的主要的心理过程之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的认识活动从感知觉、记忆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伴随着情感,渗透着情感。当人们的认识活动渗透着情感的时候,反过来又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社会性情感。社会性情感是人对社会生活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在人的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事物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启示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一旦对从事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兴趣,也就获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一、实行按成绩分班,分级教学的“滚动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分级教学就是学生按水平入级学习。传统意义上,我们…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近成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作为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用新颖的教法、适宜的环境和快乐的氛围、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对体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情感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新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保持健康的体魄,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如何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按照一般的心理规律,只有当人们对某事物或活动感兴趣时,才会去接触,去尝试,去克服困难,当成功之后,会使兴趣更浓。对于从初中招来的中专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对很多事物仍具有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欲望,无论于什么情绪都比较高涨,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运用兴趣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转…  相似文献   

12.
“兴趣效应”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它是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作法。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反映现实的动力。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的产生联系着的。当人处在兴趣的反映活动中,那么,这种兴趣控制下的大脑活动的较强兴奋力,会迫使人们主动地寻求认识某些事物的方法和手段,主动地去认识某些事物。  相似文献   

13.
在俄语中,表情、情感、评价三个概念密不可分,他们经常叠加在一个词的语义中,有时表情成分在词义中占优势,有时情感、评价成分在词义中占优势。俄罗斯语言学家把语义中包含这三个成分的俄语词汇称为"情感-表情词汇"。俄语中情感-表情词汇数目众多。它们是人们表达感情、进行评价及事物的态度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情感-表情词汇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指人们对熟知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和接触的欲望,转而对那些新奇的、陌生的事物产生探索的欲望和了解的兴趣。手机娱乐短信虽然简短,但因其有破有立,破传统文本规约之藩篱,立时尚文本多元之创意,迎合了人们渴望新奇、希望突破生活的常规、接触并了解陌生事物的心理而成为大众休闲阅读的新宠。手机娱乐短信通过自由间接引语、网络符号的借用、仿拟等修辞手法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陌生化的效应,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本的鲜活的另类文本。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往往是相对的,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用来表示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就常常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人们对事物属性认识的这种模糊特性,就是英语中形容词具有比较等级这种语法形式的逻辑基础。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无法用单个的形容词对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精确区分。比如,怎样算“高”?怎样算“低”?怎样算“热”?怎样算“冷”?对于这些,人们都难以找到  相似文献   

16.
一、略论情感底本质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关于这种心理现象底本质,目前在心理学方面还缺乏一个明确概括而合乎科学事实的界说。捷普洛夫在他所著的心理学课本内曾给情感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或所操做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底体验;这里所指的事物,既可能是周围世界的物体和现象,也可能是共他的人们和他们的行为,还可能是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总之,一个人对于当前一定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底体验,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掌握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而形成的认识倾向。兴趣的产生不是先天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兴趣的产生与一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兴趣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能力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浓厚的、持久的、稳定的兴趣,要想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兴趣在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诸多高级情感元素中,爱情是其中最为独特、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由于人们思维存在共性,因此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常用具体的事物来隐喻"爱情"情感。本文从认知角度来诠释情感概念——"爱情",通过对其认知原型的分析来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关于"爱情"的隐喻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杨秀福 《新天地》2011,(9):101-101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我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依赖于认识。其次,饱含情感地认识事物,使事物也染上感情色彩。最后,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和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联系;非象似性是指人们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和符号,其形式与他们所指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本文试图以英汉情感用语为例,说明:1.语言使用排比修辞手法时具有象似性的特征;2.语言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时具有象似性特征;3.言语通过语义搭配形成转义或者歧义时具有非象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