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土企业社会工作要想有效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必须跳出传统企业社会工作局限于企业内部工作关系与工作环境建设的思维模式,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置于社会融入的视角和社区发展的框架下,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既是本土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亦是对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文章从实务工作的角度对"协作者"10年来的本土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创新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理念,还原增强农民工和企业的服务主体角色、创新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创新企业社会工作教育倡导模式,促进社会各群体的融合与参与、创新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模式,推动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并对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伦理困境——如何在商业利益下衡量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价值,处理多方利益冲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先行者”却走到十字路口。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特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只有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脱离现实的“教育先行”话语,从“凉爽高地”跳入实践的“低洼沼泽地”俯身与社会工作实务者携手共进,在伙伴关系相互融入或者镶嵌基础上,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以及服务—学习所要求的反身性和行动性进行的高度协同,以后现代主义对不确定和多元包容的知识重新建构社会工作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协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建立“大连心”团队,以立足西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社会创新、融合和整合为核心概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教育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扩展为直接社工服务开发、行动研究、服务—学习、政策倡导、行业推动以及社会创新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都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灾后社会重建这个主题,首先讨论了灾后社会重建进程中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张扬的三大核心概念和理念,即"嵌入、建构、增能";接着论述了建构式社会工作在灾后社会重建中的四个基本服务模式及其作用;最后结合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在灾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模式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专业,需要社会工作者身体力行,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专业的这一特质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独特性.在专业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深层次的认同感和牢固的专业价值理念,是专业教育与专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本科生专业教学,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教育作为一年级课程设置中"专业导入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相互呼应的三个教学科目中完成这个内容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实践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考。本模式的设计运用古今中国文化的内涵,考察当今环境及需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开发人类潜能,使人类社会逐渐达到小康以及大同境界。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是根据儒学“易道”原理及伦理道德作为改变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环境的准则,如何应用儒家变易、简易、不易的道理,为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及社会的规划与变革提供指导,乃是本模式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思路,社会工作融入党的群众工作的探索迎来新的机遇期.社会工作融入党的群众工作成为探索重点,T公司在青年成长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为传统共青团活动注入社工理念,以工作坊方式开展创优培训活动,充分运用工作技巧举办新式...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