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森对西方经典了如指掌;身为黑人,莫里森对非洲文化传统秉承与热爱;身为女人,莫里森一直坚持女性立场.因此,在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时须掌握与《圣经》、非洲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具有女性意识,三者的结合是解读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紫颜色》中,沃克以民间视角来呈现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的民间文化,开拓了黑人女性的话语空间,传递了作家的民间价值立场。在文学样式和语言的选择上,《紫颜色》充分体现了黑人音乐布鲁斯的创作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说是对黑人民间美学的艺术再现。将沃克与鲁迅相比较,可以看出前者对后者的批评源于二人迥异的价值取向:鲁迅的作品是反映孤独者与大众之间复杂关系的民族寓言,是“五四”语境下中国文人启蒙立场的注脚;而沃克作为黑人妇女的“辩护人”,把民间世界的生活上升为作品主要审美对象,是其民间立场的投射。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文坛杰出非裔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非常关注族裔语境下黑人女性生存状态,非常关注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以及这种歧视对黑人妇女的影响。沃克对生态危机也表现出极大忧虑和担心,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统治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表达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艾丽丝.沃克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建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womanism)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区别于传统黑人文学和女权主义的分水岭。通过对《紫色》中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分析,旨在展示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家莫里森的身份定位是黑人、女人和美国人.作为一名黑人,莫里森从家庭、黑人学校和社区汲取了丰富的黑人民间文化养分,并将这一民族传统的精髓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女人,她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黑人妇女,塑造出敢于反抗不公社会、打破歪曲原型、实践本真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同时,美里森又是跻身主流的美国文学大师,双重意识、两种话语在被经典化的美里森的夹脑中角逐.  相似文献   

6.
论艾利斯·沃克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利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 ,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历史和小说角度对沃克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进行梳理 ,使其女性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和变化轨迹以及沃克的“妇女主义”创作思想清晰可见 ,并可看出沃克对妇女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拉》(Sula)是托妮·莫里森 (ToniMorrison)写作生涯中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 1919至 196 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黑人聚居区伯特姆 (Bottom)为具体语境 ,以秀拉 (Sula ,反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和内儿 (Nel,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友谊为线索 ,通过对两个形象的并置和交叉 ,展示了两位黑人女性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同时也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思想,对黑人妇女解放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常家用》是体现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通过其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在其寻根过程中表现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在这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作者沃克追求完整的自我与和谐统一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在她的小说中刻画出一系列黑人女性形象——从饱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女性形象到传承本土文化、具有群体保护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皆有血有肉特征鲜明,再现了黑人女性的生活,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正是莫里森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者,佐拉·尼尔·赫斯顿对黑人女性身体进行了描写,将黑人女性身体视为她们重构主体身份的载体。艾里斯·沃克继承了赫斯顿的写作手法,以更为细致的笔调呈现了黑人女性的身体创伤和精神觉醒。与赫斯顿关注男性影响不同,沃克聚焦于黑人女性群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强调女性共同体对身体觉醒的作用,是对赫斯顿女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女性主义研究。从妇女主义角度来看,沃克的女性共同体同样涵盖对男性的尊重,体现了对和谐两性关系的构想,对当代社会两性关系问题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为文本,运用成长小说相关理论,通过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认识自我,寻找和建构个人身份的历程,解读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并进一步分析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成长所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以炽烈的语言和高度的叙事技巧表现了奴隶制在黑人心灵上的创伤,同时,作为一部黑人文学作品,《宠儿》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丰富的黑人文化蕴涵。本文从鬼魂、群体、口述、语言等方面探索了《宠儿》所蕴含的美国黑人文化,从而说明了《宠儿》是一部如莫里森所说的"不能更改的、无可辩驳"的黑人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在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中,黑人女性发出了主体构建的欲望之声。小说展示了以维奥莱特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如何对抗男权话语压制,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契合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主体身份构建的观点:由女性欲望中的暴力因素驱动,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实现。莫里森关于黑人女性的身份书写冲破了白人和黑人男性为其界定的范式,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5.
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坚持“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深入黑人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美国的黑人文学。她的小说《宠儿》围绕杀婴情节,以边缘话语的策略,再现了黑人女性在性别与种族双重压迫下的心灵史,并通过由这一事件所引发的对母性、自由等问题的重新思考,质疑了美国的政治文化。但另一方面,文本中也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无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16.
爱与拯救: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自称为一名妇女主义者(womanist),认为妇女主义者之于女性主义者犹如紫颜色之于淡紫颜色。根据沃克的定义,妇女主义者热爱妇女热爱斗争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地球,妇女主义者致力于拯救民族心灵完整和健康。这种以爱与拯救为灵魂的妇女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沃克的艺术创作,而尤以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紫颜色》为杰出代表。折射到现实生活层面,则衍生为沃克的激进主义(activism),从早年投身的黑人民权运动到对9.11恐怖袭击的愤然指控,从反核污染到公开致信谴责克林顿政府对古巴的食物禁运政策等。妇女主义是解读沃克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妇女主义批评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少数话语。  相似文献   

17.
《爵士乐》叙事话语中的历史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爵士乐》是一部历史小说 ,也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它不但以艺术的方式重写了一段美国历史———“哈莱姆文艺复兴” ,而且还承载着莫里森独到的历史观。破碎的人物形象、爵士乐创作技巧和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 ,表面上看起来与历史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 ,它们都被纳入了小说家的黑人话语叙事策略 ,并曲折地传递着小说家对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伍尔夫女权主义文学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批评家,系统地将女权主义思想引入妇女文学批评,为妇女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文学观包括,女性文学具有自己的文学传统理论,女性写作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话语理论和"双性同体"的创作理论三个方面。伍尔夫开启了女性文学理论的先河,并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突显了艾丽丝·沃克最为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公开反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勇敢面对她的跨族婚姻和同性恋所带来的各种种族威胁和社会争议。尤其是她弃用“女性主义(feminism)”的传统字眼,而创造了“妇女主义(womanism)”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义见解。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抗争、谋求独立平等的历程,使美国黑人妇女恢复和重建了身份意识和自我价值,并将反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三个任务统一起来。她的“妇女主义”理论主张建立姐妹情谊和女性联盟,并团结黑人男性,丰富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斗争方式,也为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美国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布鲁斯是由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流派。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用文字来吟唱布鲁斯,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一首古老的布鲁斯歌曲贯穿全文始终,整部小说洋溢着浓厚的布鲁斯美学。本文从布鲁斯美学的角度探讨黑人的身份认同、文化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