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从城市化的一般机理入手,对城市跟农村技术进步以及二者之间的技术转移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比较城市化实际路径与均衡路径的区别,论证了技术变迁对城市化质量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产生规模经济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对产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理论,实证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并分析出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城迁移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研究乡城迁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有两种:政府主导的郊区城市化和农民自发进城务工的迁移城市化。基于两种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中的农民收入增长率使用拉姆齐模型研究了城市增长过程,研究表明:乡城迁移城市化之后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农民的最优消费水平而是政府强加的消费水平,城市化中的最优路径是类似于使农民利益受损失的"圈地运动"经济增长路径,政府购买不会对经济系统的均衡路径产生影响。此类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阶段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后续动力。以东营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城市化均产生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互动作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通过人口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地域空间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四个传导路径进行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四个传导路径之间的作用产生间接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到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现象,国内外各学科的学者对其研究颇多。城市化的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城市人口的扩张、过度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我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等,都是城市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趋势——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诱发了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强化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弱化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城市化的地区差距与劳动力流动之间产生了正反馈效应。这种正反馈效应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和打破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讨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路径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对国外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主要路径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过程与趋势,提出了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基于长江流域城市化现状,以及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针对长江流域城市化路径、目标以及政策建议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2007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6.75%,城市化进程正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平稳增长期,城市化质量全面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城市化过程中东西部差异显著、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小、经济发展中的第三产业滞后、小城镇综合实力差,以及长期以来粗放型城市化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加强省内东西部的分工合作;突出中心城市的特色,强化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的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建设和谐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国际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必须经过的发展路径。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过热和虚高现象,这加剧了一些敏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突现,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内集中表现出的劳动就业、土地资源利用、城乡差距和分配不公扩大等问题,都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正确的城市化方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典型调查法,从广西玉林石南镇的城市化进程指明农村城市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农村城市化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与流通及城乡分割的作用,探讨了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过去3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文章指出,在过去30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离基本城市化阶段越来越近,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城乡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国城市化呈现两种模式——主动城市化模式和被动城市化模式,并呈现多种城市化主体,而政府和企业则是中国城市化的主导性主体。这背后最主要的动力机制还是制度和利益,彰显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趋势:在利益机制驱使下,中国社会渐渐地形成了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分化明显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缺乏公开、公正、民主的配置机制,各个城市化主体之间的博弈大多屈从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而导致各种暴力冲突、相互仇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社会运行秩序特别是支撑这些秩序的信任机制,显现出相当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几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市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界对新型城市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城市化的概念、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存在阶段性和地域性、城市化中政府作用等方面.新型城市化研究有许多创新之处,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城市化与现代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兴起的,城市对现代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化良性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同时,现代化也是最终决定着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城市化的本质是现代化。内蒙古的城市化问题对于内蒙古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是加快内蒙古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的城市化道路实质上也是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是各种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科学把握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历史过程及城市化研究进展可以得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既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要素流动,也包括由集聚效应产生的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带来的支撑条件改变和制度及政府行为产生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推动城市化的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是当前中国城市化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中国城市化正处于由中前期向中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促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科学认识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厘清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郊区城市化的路径有多种方式,考察近代天津郊区的城市化之路可以看出市政规划、工业建设、地产投资及都市农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郊区城市化进程,使得郊区村落市区化、内部结构非农化、土地利用住宅化和农业种植商品化,从而也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城市化属经济同步型。交通、科技和城市产业结构的适时转变对其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城市化进程表现出的城市化道路是多元化、多模式的。与美国城市化运动相比较,我国城市化起始晚,工农业、交通的状况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当前,大城市超先增长不可避免,我们应走以经济带动城市化以及多元化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中国出口企业实际国内增加值数据和实际拉动就业量的加工外贸行业对中国城镇化作用指数,并分别计算了传统制造业和深植于全球产业链中消费电子部门的相应数值。研究发现占据外贸出口相当比重的微电子制造业等部门因在国际技术分工中处于末端地位,导致其不论是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在增加值贡献方面对城镇化拉动水平呈低水平状态。在通过与高端服务业出口部门对城镇化作用指数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产品增值作为政府财税收入和从业者工资的终极来源,在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意愿以及个体生活能力两方面制约着城镇化质量。通过对日本高速增长期产业增加值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可以发现通过开创性地应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积极推进以高增加值为指向的产业政策,构建基于技术能力的动态比较优势,可以达到产业能力与城市化过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李文安 《南都学坛》2001,21(1):99-101
发展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的现实选择。但发展小城镇也面临着聚集效益较差、土地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作用,才能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了农村城市化在整个城市化战略中的重要性 ,论证了小城镇的区位优势、经济结构以及小城镇在实践所显现的作用。在小城镇的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扩大小城镇数量的同时 ,要注重提高小城镇的质量 ,把小城镇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内在地结合起来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及对周围乡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使小城镇在城乡之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