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人与别人交往,不是心胸坦荡,而是自私自利;不是大度大量,而是小肚鸡肠;不是想“我该如何”,而是想“我要如何”。一句话,因为自身性格上存有缺陷,故而人际关系缺少和谐,甚至有的形同水火。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现为人际关系欠佳者列出“心药”八种。一、心简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如果有的人心思复杂了,想得多了,原本人际间好好的一湾清水,也就变得浑浊起来。譬如说,你在某个场合,称赞王某嘴挺严,手挺快,腿挺勤,是干工作的一把好手。旁边儿的李某可能就不高兴了,说不定还要兴师问罪:你说王某…  相似文献   

2.
戏子们的那些事儿 中国的企业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也是一个各路豪杰本色演义的大舞台。有的人很低调,导弹都炸不出个屁来;有的人在两极长袖善舞;也有的人善于高空演戏,惟恐人们“不记得”他们,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笔者对后一种人有点“感冒”,归纳其行为而称之为“企业界的戏子”。  相似文献   

3.
罗丽娜 《老年人》2008,(7):49-49
当前,随着企业改制进一步深化,企业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党员数量、党员结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管理难度可说是越来越大。例如:有的党员居住在外地,有的刚退下来的党员外出打工赚钱;有的党员“企业人”变为“社会人”后,心理失衡严重;有的党员离开丁作岗位后,一时无法适应新的角色定位,不愿意参加支部活动。这些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费霞 《现代交际》2002,(4):26-27
社会上,大多数人心正──心地纯正,光明磊落;大多数人眼正──一视同仁,看人全面;大多数人耳正──不偏听偏信,不孤陋寡闻;大多数人口正──敢说真话,善吐真言;大多数人脚正──行得方正,与人为善。“正”是受人青睐的,古往今来,人们都崇尚“正”,“正”有向心力,有吸引力,有凝聚力,同心正、眼正、耳正、口正、脚正之人打交道,人们会感到顺心、悦心、安心、放心。但事事并非尽如人愿,在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二“不正” 之人出没其间。如果遇到“不正” 之人,该如何同其打交道呢? 一、对心不正之人要心胸坦荡 与人交往,有…  相似文献   

5.
网聊     
网上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尝试过,冲击过,甚至享受过或难受过。不少人会问,网聊,到底是什么?半年前,“温馨”在BBS上贴了一个帖子:我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工作,我已万念俱灰。没想到短短时间,因特网上就有“生活博士”、“不幸人”、“扎根”等20几位热心人发来讯息。他们有的说,“这是人生新的起点”;有的说,“这种不幸比比那些大灾大难,其实算不了什么”;有的说,“这好比将一棵桂花树砍掉了一些树枝,其实这也是好事,这样有利于迁移到新的生长地”。浓浓的网上亲情很快使温馨与他们结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心网友。通过…  相似文献   

6.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论公务交往,还是私事相处,都难免遇上个性鲜明或性格怪僻之人,高傲者便是难以相处的一种.高做着往往目空一切,盛气凌人,请首尖刻,或对人不同一冷落刁难,或强加于人,支配一切,听不得丰,同意见,每每把人好得了不来台.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对高做者采取回避态度,不愿与之交往,也有的则相反,针锋相对,“你治局,我比你更清高”,“你目中无人,我也不照你”,”你给我初一,我还你十五”.其实,这两种态自均非上策.我们说与行做者难处,并非说不能处好.问伤的关键在于你采取什么态度,以哪种方式与之打…  相似文献   

7.
童佳瑾 《职业》2003,(2):49-50
随着社会各方面竞争的加剧,“重视招聘”、“重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招聘工作却是五花八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看重文凭,一张“纸”决定应聘者的命运;有的企业重关系,“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大胆地把“学历”抛到一边,看重“能力”。究竟哪个是科学的标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无从把握。上述企业招聘工作发展的不成熟现状造成了个体在求职过程中的诸多困惑:1.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还是“能力”?2.求职者应该如何才能为自己的身价增加砝码?3.职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人处在社会中,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其中也包括与异性的交往。然而时至今日,有些做妻子的,每当丈夫与异性交往时 心里就觉得酸溜溜的,像吃了醋一样。甚至有人期盼丈夫坚守“男女授受不亲”的旧礼教。她们有的因误会而跟踪盯梢,有的听到流言蜚语便怀疑丈夫,有的甚至对丈夫“约法三章”,限制丈大与异性接触交际,更有甚者,因捕风捉影而把一个好端端的家庭闹得支离破碎。遇上这样的妻子真叫人头疼。那么,真的遇上这样的妻子,那该怎什对待呢? 一、珍惜爱情,忠于妻子,断绝“醋”源  丈夫利妻子的忠贞,是治疗妻子爱“吃醋”…  相似文献   

9.
起个好名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人,在他人的心目中.根据交往的深浅,大抵有三层形象,对于相知相交很深的人来说.他的形象主要与品行、性情、才能相关;对于偶一见百泛泛而交的人来说,这个形象更与相貌、仪表、风度举止相关;而对于那些只知其名、未曾相见的人们来说,一个人的形象.往任与他的名字大有关系了。一个出众的名字会使他本人在他人的心目中.自然显得出众不俗;相反,一个平庸猥琐的名字,也由南文咄人一杯不能现反感。细细吕味,人劝g手冽扬毛入不再回匕6、究运连一种内三联系。毛泽乐“泽东”的气魄;日思于“忠于”田深后.芳德“德”于对美一笠的…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与新朋友结交之后,却不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跨越了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尊卑之间等种种交往障碍时,却不一定能把关系推到更高一级的层面;当我们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却不一定能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相与为一的美妙境界。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还囿于“一般”。纵观交际现实,这种“一般”的情景十分普遍。有人安于现状,但更多的人希望能超越“一般”,把自己的交往再推前一步。增加交往强度所谓交往强度是指交往的密度和深度。交往的密度是说交往要频繁、密切,不可失之疏淡。交往的密度是交际关系状况的反映,也…  相似文献   

11.
友,有也,相保有也。—《尔雅·释名》[译文]友的涵义与“有”相通,相互保护帮助,使彼此有益,这就叫友。同门口朋,同志日友—《周礼·司谏》疏引郑玄语[译文]同一人师门的叫做朋,志向相同的叫做友。明而不心,面耶也;友而不心,面友也。—《扬子法官·学行》[译文]表面上是朋,但不一条心,这就中西朋”;表面上是友,但不一条心,这就叫“面友”。才非交不用,名非交不发,身非交不立。—呕御资加奋406引刘钦《新论》[译文]才能不通过交往就得不到应用,名声不通过交往就得不到宣扬,人自身不通过交往就不能立足于世。益者三友,损…  相似文献   

12.
常听人们说:“我与某某有交情”,“我们交情很深”,“这个人很讲文情”……这里所说的交情,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友好情感.交情与亲情、爱情不同,它没有特殊关系的维系,但这种感情却对人生有积极的意义。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交情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谁拥有的文情越多.谁的交际图就越大,在事业上就可能如鱼得水。在特殊的情况下;文情还可能帮助人解难分优.摆脱困境,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香港爱国商人陈玉书先生就是如此,当年他带50元港币到香港,就因为一件小事为他提供了人生的转机,后来成了…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文明之间的最初交往如何发生,如何可能?似乎永远是一个谜。一般以为文明间的交往,大致会有几个阶段:最初是无功利性的欣赏阶段。其次是功利性的抵拒阶段,最后是化合为我所用阶段。我国文明跟佛教文明的交往就是如此,先是王朝的上层社会对佛教的欣赏,以为西方圣人释加牟尼所说,跟我们的圣人孔老所说相似;然后就进入冲突,“沙门不拜王者”,朝廷和儒生先后灭佛;最后到宋朝,宋人援佛入儒.创理学,为我所用。我国文明跟基督教文明的碰撞,似乎也有这样的阶段,不过,由于基督教文明进入我国方式的特别及其至今的强势,使得我们对基督教文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关邑 《老年世界》2006,(21):30-30
天下什么人最快乐?明太祖朱元璋曾向大臣们问起这个问题。大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有钱者;有的说有权者;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有的说悠闲退隐者……朱元璋听后连连摇头,显然,他对这些答案都不满意。这时,一个叫成纲的大臣回答说:“守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连夸赞这是一种高明的见解,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地都要受到轻视。“受轻视”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当它不期来临时,当事者的心里会酸溜溜的,同时会有万千感触。在纷繁社会中,“受轻视”,可以认为是块拦路石。有的人遇到这块拦路石,便退缩了,这是懦夫;有的人碰到这块拦路石,会栽个跟头,这是莽人;有的人面对这块拦路石,会以此为台阶摘取头顶上的硕果,这是强者。篮坛巨星乔丹是强者,强者自有强者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寿诞礼仪     
人脱离母体,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是自己的生日。生日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年复一年的生日,记载了人成长的年轮。生日于人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人们互相间要祝贺生日,俗语称“过生日”。 一般来说,50岁以下的人称过生日,50岁以上的人始称做寿。这一点各地区、各时代习俗不一,有的地方不论年龄,只要抱了孙子、留了胡子就可庆寿了;也有的地方讲究“尊亲在不敢言老”,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年过半百也是不能”做寿”的。 生日分大小,逢五逢十为整寿,较零数隆重。长江以北的人还讲究过66岁大寿。大生日有“庆九不庆十”之说,如庆祝…  相似文献   

17.
考考你自己答案1.圣诞老人;2.你只需问路人:“你家往哪边走?”如果是诚实国的人,便会指诚实国的方向;如果是谎话国的人,也会指诚实国的方向;3.他有恐高证;4.你自己;5.打开门后,发现蜈蚣还坐在门口穿鞋呢;6.西瓜;7.下雨了;8.根本不要感冒;9...  相似文献   

18.
一味地躲避,在人际交往中自然得不到好的交际效果,而“善于”,就不同了。能做到“善于”,是要有一点艺术性的。 对于有的人,我们要力求亲近他;而对于另外的人则必须(至少是尽可能地)躲避。否则,谁也不会愉快,落得满座不欢,乃至无端结仇。 对什么样的人要善于躲避呢? 摆“大人物”架势的人 名副其实、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我见过一些,他们之中有的人很热情,平易近人,很有平民感。这样的人,我乐于亲近,因为大人物的社会视野、社会见识总是大些、深些。 但对那种总喜欢摆“大人物”架势的人,拿腔作调的人,见面后我往往草草地…  相似文献   

19.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①。子张日:“子夏云何?”对日:“于夏日‘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口:“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敌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加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①予夏、手张都是孔子的学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交朋友。子张问近:“子夏说了些什么?”回答道:“子夏说过,值得交的,就交他;不值得交的,就拒绝他。”子张不以为然,说:“这同我听到的交往原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称赞好人,也同情无能的。我是大贤人嘛,对什么…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2005,(2):8-10
“今天的城里人,多了一点冷漠,少了些许亲近。”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慨叹。他们喜欢回味以往的街坊邻居:见面亲热,个个熟悉;串门聊天,交往随意;有事相帮,彼此照应。可如今,这种友好的邻居交往越来越少了,尤其在那些高档住宅区,人们外出就坐车,回家就关门,邻居之间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封闭所带来的孤寂,让人真是受不了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