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与叶圣陶有较多的交往,据《鲁迅日记》载,他写给叶的信就有六封。即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午后复叶圣陶信。”同年同月二十四日“午寄叶圣陶信并稿,即得复。”又二十七日“寄叶圣陶信并还书。”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下午复叶圣陶信。”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一日“上午寄叶圣陶信。”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寄叶圣陶信。”  相似文献   

2.
鲁迅评论叶圣陶小说共有三次。1935年3月,鲁迅在《表·译者的话》中指出:“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1935年3月2日,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论了《新潮》上的小说作家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之后,指出:“叶绍钧却有更远大的发展。”鲁迅的两次评论,是对叶圣陶的童话和整个小说作了系统研究之后,作出的符合事实的正确的历史评价,对此评论界未见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1919年5月15日问世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中国现代小说由此而光荣诞生。在描绘中国现代小说史这光辉一页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阐释鲁迅的奠基作用和开拓者的地位。而忽略了另一位先驱者——叶圣陶。实际上,纵观中国现代小说的孕育、诞生、成长以及发展的历史,我们都可以看到,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关键时刻,叶圣陶的小说创作都发挥了历史性的推进作用。他早就在为中国现代小说行奠基的大典了。  相似文献   

4.
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鲁迅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编印书刊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使读者得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鲁翁毕生致力于编辑极勤,主旨惟在益人。”鲁迅对读者负责,处处替读者考虑,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编辑思想贯穿在各个方面。“出版,在昨天、今天、明天,最严肃和最要花力气处置好的题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谁是第一’。”鲁迅当年提出的编辑的读者意识,几十年后,仍让人感到并不过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话可说,无非相濡以沫,以致意耳!……此残简《鲁迅书信集》未见收录。最初见于1945年11月3日《周报》第九期载力扬《记重庆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一文引录。力扬在引录此残简时说:接着文艺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讲话,他带着浓重的江南腔说:“鲁迅曾送我一本他自己出版的《铁流》,并附有一封短信,我记得信中有这样的话:‘无话可说,无非相濡以沫,以致意耳!’”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体现出来的新的小说观念,从下面五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新型短篇小说的崛起;二、多姿多彩的新型短篇小说;三、清末民初风云录;四、鲁迅、叶圣陶、罗韦士等人的社会人生小说;五、艺术手法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过:“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九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以后又写过20多篇,合计43篇。这些童话分别结集为《稻草人》(1923年)与《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此外还有《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收录在《四三集》中。 叶圣陶童话全系作家独创。鲁迅曾赞誊《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郑振铎认为《稻草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叶圣陶童话正是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叶圣陶自己也对郑振铎这样说过:“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叶圣陶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引者注)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叶圣陶之所以如此偏爱他的童话,因为这是他献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8.
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不仅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而且在学术上也有着很深的造诣。能够成功地跻身于这一行列的人物,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闻一多等。然而,这种集学者、作家于一身的壮丽景观,在当今文坛已难得一见了。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发现1937年《申报》等沪上报章所载报道,上海仿古书店曾因大量翻印巴金、叶圣陶、鲁迅、周作人、冰心等新文学名家的作品而被开明书店、北新书局联合起诉。在梳理此次著作权诉讼案始末的基础上,试图考证仿古书店所出翻版书的具体种类,以期引起对新文学出版史上盗版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做了大半辈子的教师,拿到这样一个命题作文,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已经逝去却永远留在我脑海中的大师们:鲁迅、叶圣陶、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他们带着可亲可敬的笑容,带着满腹经纶和睿智的思想,常常从我们身边走过,给我们一点提醒、一点指点、一点劝慰。我该怎么形容他们呢?  相似文献   

11.
在三十年代有位评论家说,“我们应当知道鲁迅是我国最早的乡土文艺家。……自从他创造了这一派文学以后,表现‘地方土彩’(Loclcolor)变成新文学界口头禅,乡土文学家也彬彬辈出,至今尚成为文坛一派势力。”(苏雪林《<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事实也是如此。虽然在二十年代初有些作者开始注意到农村的题材,反映农民与妇女的疾苦,如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的《渔家》等等,但还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直到鲁迅《故乡》的发表,才真正开拓了“乡土文学”的新道路。1923年前后,就出现了一批乡土作家群:象徐玉诺、潘训、彭家煌、许杰、蹇先艾、斐文  相似文献   

12.
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都令人敬重和怀念。——丁玲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白话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就在鲁迅发表他的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的第二年,叶圣陶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也是一个人?》(后改为《一生》);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两年之中共发表了二十个短篇,并以《隔膜》名篇,结集为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付梓。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随着作者思想和技巧的不断成熟,他的小说创作后来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同叶圣陶、陈衡哲共同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并且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了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开创了多种情节结构模式,如他的“故乡情节”模式,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创作;他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所引申出来的“游子回乡”模式,以及《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是普遍的,鲁迅、胡适、叶圣陶、王统照、丰子恺……这些文学圣手,同时又都做过传道、授业的教师。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具有共性的现象,因为伟大的文学家总是善于把对社会和现实的深沉思索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并且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对现实社会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五四”时期,这决定了现代文学家和教育的紧密关系,正如叶圣陶所说:“文学就是教育”。 基于此,由翟瑞青同志撰写的《现代作家和教育》一书在两个向度上展开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教育与文学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因果合一的奇观,很少有一个作家没有当过教师或从事过教育工作,更多的则一身而二任,一边教书一边创作。这里,我们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鲁迅、茅盾、胡适、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曹禺、沈从文、丁西林、徐志摩、冯沅君、何其芳……老舍自然也是这长长名单中的一员。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在这个行列中不仅教龄长,  相似文献   

16.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探讨: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托派,鲁迅与鬼,鲁迅的现代性,鲁迅的国民性,胡鲁比较等。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是其文学思想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教育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根本上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与规律;在教材方面叶圣陶强调要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兼顾思想内容与文法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要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分析与体会作品,但不必创作。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具有自身特色,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和教育家的完美结合——论叶圣陶的教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本世纪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少优秀的作家、诗人,包括鲁迅、茅盾、老舍、曹禺以及冰心、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等在内,都曾投身教育,恢弘文术,启迪后进,惠流遐迩。有的还涉笔教苑,留下生动精美的诗文,但他们在新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不在这一方面。和这些语言艺术大师不同的是,叶圣陶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成长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笔者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特意从中概括、梳理出八个专题:鲁迅与革命,鲁迅与无政府主义,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鲁迅与西方文化,鲁迅的当代性,鲁迅的精神特质,鲁迅与胡适比较,原鲁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