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隋书·室韦传》中记载有五部室韦,这是室韦人的主体。在五部室韦中,南室韦就是北朝时期的乌洛侯—室韦。而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早期鲜卑文化与外贝加尔东部的布尔霍图伊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发展了室韦文化。室韦文化之间存在的共性说明不同部的室韦人群有一定的种族和文化联系。对北方通古斯人的民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室韦人群有共同的族称,即"室韦",并且各部有独属于自己的团体名称。到唐代时期,突厥、回鹘的衰亡,导致室韦主体人群朝呼伦贝尔草原的西部以及嫩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进行扩散,这一时期也是室韦人群的鼎盛发展时期。从历史学、考古学以及民族学的角度对室韦起源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对室韦族群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室韦的来源目前仍是北方民族史研究的难点问题。本文首先结合文献记载对室韦来源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述,认为各说多有与史料相悖处,缺乏说服力;其次从拓跋鲜卑的迁徒和室韦的见载于史,室韦与鲜卑的译名根据相同,室韦与早期拓跋鲜卑地域相同,室韦的语言与鲜卑相通,室韦有特征性的风俗与拓跋鲜卑相同,文献记载把室韦看作是鲜卑后裔等层面论证室韦应属东胡系部族,是拓跋鲜卑后裔的一支  相似文献   

3.
东魏至唐时期室韦与中原皇朝及毗邻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魏至唐时期室韦与中原皇朝及毗邻民族的关系王德厚室韦又称“失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其族称最早见于《魏书·失韦国传》,其后的史书均称室韦,见载于史达七百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室韦与其毗邻的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特别是与中原皇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室韦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室韦一名最早见于《魏书》,主要是南北朝以来中原人对居住在契丹以北的许多族属相同部落的泛称,关于室韦的来源也有许多种说法,唐代是室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中针对唐代室韦的活动范围、社会情况及与唐朝的关系几个方面对室韦民族在唐代的发展历史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室韦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室韦一名最早见于《魏书》,主要是南北朝以来中原人对居住在契丹以北的许多族属相同部落的泛称,关于室韦的来源也有许多种说法,唐代是室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中针对唐代室韦的活动范围、社会情况及与唐朝的关系几个方面对室韦民族在唐代的发展历史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达怛名称的出现和各种汉译形式、达怛族名的来源和含义、有关达怛族属的文献记载和看法、古突厥文碑铭中的三十姓达怛与汉文献记载的室韦等作了初步论述。文章认为,Tatar族称于8世纪30年代已在突厥语世界使用,9世纪中期见于汉文献明确记载。唐至辽金,Tatar在汉文史籍中有不同汉字译写形式,根据构拟的音值,多种汉泽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语言的译音规律。Tatar(这恒)族名来自咛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应该是正确的现点,它的含义已难考知。古人宋白提出的达怛族属  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古突厥文碑中的三十姓达怛就是指室韦人。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大体以三国曹魏为界线。其前较少,中国正史对日本记载仅寥寥几笔;其后多起来。陈寿撰《三国志》首次为日本立《传》,当是重要证据。该《传》记载由中国前往日本的路线、里程,女王国的结构、物产、法制,日本人的服饰、发式、婚姻、丧葬习俗等,同时还记载了倭女王与曹魏6次使者交往及礼品、赏赐等。《倭人传》中某些记载需考证、辨别,但毕竟是研究早期日本及中日关系史的宝贵资料,在中日史学界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倭人传》史料,大体来自王沈《魏书》和鱼豢《魏略》,前者为官修,故有条件使用大量官方史料。偌多官方史料源头,系曹魏赴日使者的两个《报告》和日本来华使者的提供。  相似文献   

8.
乌罗浑、乌罗护屡见于《通典》、《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等典籍。有些史籍如两唐书把乌罗浑与乌罗护记为同一民族(北魏时的乌洛侯)的延续,今有些学者也多将其看成是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称谓。然而仔细研核史籍,乌罗浑(乌洛侯)与乌罗护当是两个不同民族,二者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9.
白桦史话     
在东北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林海里,白桦是阔叶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树木,约占阔叶树种的一半以上。白桦林所以这样繁茂,《魏书》记载说,鲜卑族的祖先原来居住在乌洛侯族的西北,即今天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一带,他们曾在山上“凿石为祖宗之庙”。后来鲜卑族南下,进入中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杨之在撰写《洛阳伽蓝记》时 ,既重视有关文献记载 ,又注意实地调查 ,采摭旧闻 ,追叙古迹 ,实录成书 ,其记述丰富 ,可信程度高 ,史料弥足珍贵 ;不是孤立地专记佛教寺塔兴废 ,而是以寺庙名胜为纲 ,穿插许多故事 ,与洛阳都市盛衰、拓跋鲜卑所建王朝兴亡联系起来论述 ,深刻地反映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社会经济、生活风貌、民族关系以及政局变幻 ,其中不少资料可补《魏书》之不足 ,并为《资治通鉴》等所采用 ;既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洛阳城内外伽蓝的结构、帝都风物、庭园景色 ,又精炼生动地记载了尔朱氏跋扈等历史事件及拓跋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状况 ,寓严肃的历史题材于文学记叙的笔法之中 ,体例明晰 ,繁简得宜 ,文史并茂 ,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塔塔尔”一词最早在文献上的出现中国唐末会具(841—847)时期的《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召书》中提到有一个回鹘左厢部落叫“黑车子达怛”(见《会昌一品集》卷五,《元朝史》上册第3页,韩儒林),这是对长城以北诸民族历史记载最详细的中文文献上首次提到“塔塔尔”.可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点立的突厥汗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用突厥鲁尼文、即鄂尔浑文书写的)其中提到四邻各部时,称东邻为“三十姓塔塔尔”(Otuztatar).这个碑是732年所立,比前述史料早一百年.由此可见,“塔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突厥文献中.当时,突厥人把什么民族称做塔塔尔人呢?根据中国学者的详细考证:1、韩儒林根据碑文中出现的各部排列顺序指出,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还应在骨利干(Khurgan),南契丹之北,正好与唐书所载室韦诸部地理位置相当.这就是说,当时中国唐代文献里称作“室韦”的民族,突厥称为“塔塔尔”.  相似文献   

12.
藏文文献中有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史料极为丰富。《八世司徒传》中关于八世司徒·却吉穷乃于清雍正七年至八年(1729—1730)间赴滇西北朝拜鸡足山并与当地各民族进行文化交往的记载,既是研究滇西北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清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佐证。文章通过对《八世司徒传》中这一重要史料的翻译、注释、解读和研究,探讨了八世司徒云南之行的成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古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树葬,认为此种葬俗源远流长,是北方游猎民族的古老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室韦人、契丹人等。作者并以此推论室韦人即今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通过载于《历史研究》的一篇《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考察》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论夏族的起源》《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以鲁西南考古为中心》等文章的对比,来对史料的运用与分析进行了讨论。上述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些史料内容相近,然而文章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些引用史料不同,而结论相近。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在于不同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不同、可能在于所引用的史料并非第一手资料,也可能在于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并不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5.
敦煌本《张淮深变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本《张淮深变文》研究郑炳林敦煌文书伯希和编号3451(张淮深变文》卷首残缺,卷末无撰写或抄写题记,行文内容没有时间记载,记载尚书张淮深讨伐西桐回骼事件,是研究张淮深任归义军节度使时与回鹞关系的重要史料,可与《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通过载于《历史研究》的一篇《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考察》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论夏族的起源》《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以鲁西南考古为中心》等文章的对比,来对史料的运用与分析进行了讨论.上述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些史料内容相近,然而文章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些引用史料不同,而结论相近.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在于不同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不同、可能在于所引用的史料并非第一手资料,也可能在于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并不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7.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迁往长安及蜀地等 ,而是一直生活在雁北地区。这些事实都有相当详实的史料根据 ,李凭先生否认这些事实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青藏高原范围存在东、西两个女国,一个在"葱岭之南",一个在今川西高原.然<旧唐书·东女国传>对川西高原女国风俗与政体记述中,却出现了不少与<隋书><北史>所记葱岭之南女国相同的记载.这究竟是两个女国存在相同的习俗,还是由于史料记载的篡乱谬误所致?本文从史料的传承与演变对此进行了甄别与考察.其结论是,<唐会要>和<旧唐书·东女国传>对川西高原女国的记载中均明显存在史料的篡乱问题,文章还对其史料发生篡乱之缘由与流变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汉文古籍与民族史料概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古代通史或断代史等综合性的史学著作中,记载着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历史发展概貌及各民族间的关系。从纵的描述看,我国史书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为少数民族立传。《史记》为边疆少数民族立传开了历史先河。《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便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传记。并且将记载和研究会为一体,自此成为史书传统,后来的史学著作多摄此例。从专题文献检索角度考察,整部《廿四史》除了《陈书》、《北齐书》外,都有记载少数民族的专项传记,尤其是辽、金、元三史对有关民族记载不…  相似文献   

20.
杨进 《回族研究》2007,(1):15-20
生于南宋的地理学家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地理志书,其翔实的历史记载对研究宋代回族先民在泉州的香料贸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从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一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