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一“科技兴农”政策的提出将给我国农村社会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我国农业生产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就金融、科  相似文献   

2.
<正> “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这是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缸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是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这两个转化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而实现这两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 ,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入世”后农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素质 ,才能全方位应对“入世”后对农业带来的诸多挑战。本文在简要分析“入世”后江西农民素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应对“入世”挑战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最后 ,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这就是 :(1)普及义务教育 ;(2 )发展职业教育 ;(3)改善成人教育 ;(4)强化科普教育 ;(5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 ;(6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7)大力增加教育投入 ;(8)努力增强农民体质。  相似文献   

4.
近年在我国农村一批批农民企业家的崛起,表明农民正改变着自身素质,告别过去,攀上了新的阶梯;表明一批具有创新思维、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劳动者、经营者正在形成;预示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日益缩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在农村进行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这种社会转型为农民企业家登台提供了机遇,开拓了“用武”的新天地,可以说这是农民企业家崛起的宏观环境。本文侧重从微观上分析他们崛起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数量多和素质低。从战略的高度看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突破口 ,因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提高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而且有利于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进而减少农民的数量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从策略上看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是我国应对“入世”对农业挑战的最经济、最符合长远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三农”上不仅加大了多予、少取的力度,而且重视了着力在提升上下功夫。从提升人们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到提升“三农”工作的地位,从提升农村的产业结构层次,到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从提升农产品质量到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是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特别是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我国农村正处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个转变,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正确认识“两个转化”中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全面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向专业合作社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技术互助是农民进入市场经济后的第一需要1.农民的两种身份和两个困难。我国经历了农业生产从集体统一经营向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变革,这一变革基本上是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步的。家庭承包经营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即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这一转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而在中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现代化在社会转型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决定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化解“三农”问题的基本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农民收入的根源在于农业效率低下,而提高农业效率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农业内部减少农民,这就需要借助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二是从农业外部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构建农业的外部支撑系统,这就需要借助于城乡统筹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而两种战略的实施必须以中心城镇为切入点,同时开展新农村运动,最终实现小康农村和“四个文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但旧提法蕴含新思想,它是用全新的理念指导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一次新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思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依靠、培养新农民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以“范式”为核心的多层次序列模型,文章追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从经济政策范式向社会政策范式的转化过程,并从社会政策作为生产性要素的发觉、政策理念的转化和国际因素影响的角度对这一转化的动力和机制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21 世纪以来,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历了从理念层面的“象征性认知”到实践层面“嵌入性认知”的转化。社会政策范式的出现除了以往强调的内生性因素外,还需要通过非社会性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议题赋予其合法性,而国际力量的影响则加速了这一转化过程。 2020 年后,社会政策将在反贫困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社会政策的结构优化将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和知识经济时代农广校教育改革的思路两个方面,揭示了在巨大的农村人口负担向人才资源转化过程中,农广校应以知识经济对农业优质人才的需求为标准,着力教育改革和创新,构建新时期农民教育创新体系,发掘农村人力资源的潜能,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知识经济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试论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农业为前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一巨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商品生产从来就是和商品流通息息相关的。恩格斯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比作“经济曲  相似文献   

16.
一、面向农村是县级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1 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从一穷二白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落后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尤其农村更是落后。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封建迷信思想,宗族意识,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加上没有文化,不懂科技,缺少法制观念,无不显示了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的状况。毛泽东同志在生前就一再的告诫全党:“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地理  相似文献   

17.
我市农村目前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传统农业向初步现代化农业、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跨越的关键时刻。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差,耕地的不断占用,农业投入不足,生产手段较为落后,农业劳动者文化及技术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出现的生产大发展势头降下来了,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三大跨越的进程。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实现农村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供给方式、资源投入方式、市场机制的五大转化,走“优质、低耗、高效”之路。这条路是否走得通,农业及农村经济能否在短时间内再上一个台阶,关键是做好“科教兴农”这篇大文章,“科教兴农”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就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这是因为职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矛盾、困难。造成这一局面的深层根源主要是长期“赶超型”的工业化战略所致 ,其实质是“人资环”紧张与二元结构矛盾使农民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畸型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具有很多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立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确立市场取向的目标模式 ,其主要出路在于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以及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新型农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村新经济发展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对科技发展和农村产业、现代化、市场化以及农村人口素质提出了新挑战。所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根据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确定职业教育结构;教育要面向“三农”;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