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历史的维度来考察人类传播的一般趋势,可以发现,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进步,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向分散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是人类不断摆脱传播的局限,去实现自由的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传播过程入手研究,可知李贺诗歌能在唐代发扬光大除了其诗歌造诣颇高的内部原因外,还仰仗于韩愈、杜牧、李商隐等人建构的三级传播模式。第一级传播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关,重在传播李贺其人;第二级传播源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重在传播李贺其诗;第三级传播受晚唐审美风尚的影响,重在传播李贺其事。三级传播呈现了一个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手机短信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开始将其视为"第五媒体"。本文在否定这一说法的同时,分析了短信传播在基本特征方面与网络传播的一致性,并提出短信传播可以被视为网络传播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4.
科技传播──人类智慧的繁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传播是科技含量不断增长的信息刺激过程,表现为科学的推进形态。科技传播扩大了人类智慧的时空范围,不断繁衍,相继产生质变,最终被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科技传播的持续不断和快速吸纳,是种种动力推动的结果。这些动力主要有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和人类对科学谜宫的兴趣,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战争也对科技传播产生了推动作用。科技传播借助意识媒介、产品媒介和人体媒介,构成地域推移、空间跨跃、辩难互动及情报交易与窃取等四种模式。不同社会环境对科技传播具有不同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研究宽带渗透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克服宽带渗透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建立了宽带渗透率的宏观总产出方程与微观供需模型相结合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中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宽带渗透率每提升10%,将带动国民经济提升0.424%。  相似文献   

6.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区分,是传播学中以传播主体和媒介形态作为分类标准的惯常尺度。换一种方式,从传播过程或者是活动的时间取向上可将传播分为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兹为一种新的传播向度。韧性传播具有语言交流的本土性、传播过程的连续性、传播行为的持久性、目标的稳定性等特征。间歇传播含有语言沟通的便利性、传播过程的间隔性、行为的非持续性、目标的相对灵活性等特点。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优长互补,具有通约性。韧性传播可厘定“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等途径。间歇传播可析出“以逸待劳”、“张弛有度”、“曲径通幽”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ChatGPT作为人机交互的代表,深刻重塑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模式。人机交互中的数字互动拓展了感官体验,数字替身成了情感传递的新载体,信息存储延续与转化认知也深刻影响着传播的模式变革。ChatGPT在传播时能做到情感剥离、语境理解及自我纠错,这些方面预示了其必将进一步推动人类传播模式的发展与逻辑的演变,为信息传播打开新格局与新思路,并带来传播规范与控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思想史的角度, 论述了鲁迅早期的传播思想。对其文化传播的比较观、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结构及传播的现代取向作了评析。认为鲁迅这一时期的传播思想, 对当前的文化传播活动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活对传播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际传播问题因此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针对人类面对面交际(face-to-face communication)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交互式传播管理和自我的传播管理)与过程,可考察传播内容、传播取向和传播的动态系统。多模态传播(multimodal communication)通过多种感知与生产模式,同时并连续地共同激活、共享和共建信息。通过对影响人类传播的几种最重要因素(如:社会活动、个性与国家—民族文化)的考察,可对传播、语言和文化的定义进行界定,论述传播的内容与对话的动态反应,并提供一种具体传播的模态,它涉及意识和意向性的几种层面(分别为:指示层面、表现层面和信号层面)。通过讨论面对面交际和传播技术之间的关联,可知传播技术使得人类可以超越时空阻隔,但同时也失却了时空共同在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学术界关于“共情”(empathy)一词的概念史,分析了共情的概念结构、作用、影响共情效果的因素,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进展,探究传播活动中共情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出了共情传播模型,探讨了共情传播的主客体问题和基于共情的共通传播实践路径问题,并试图回答共情意识、共情实践与交往理性关系问题。研究认为,共情理论与数字时代的传播实践互相交织,形成了一种新的张力,共情传播是帮助理解社会综合因素的重要工具,但需要建立在对共情机制的充分理解上。  相似文献   

11.
通信产业是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滨海新区的通信产业以手机制造业为主,已经形成了以韩国三星通信、美国摩托罗拉、日本三洋通信公司三大品牌为主的制造基地。为了向滨海新区输送合格的通信技术人才,高职通信专业必须深入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性沟通的概念谈起,比较了隐性沟通与隐含的不同,考察了隐性沟通的优势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文章还探讨了隐性沟通概念的提出对广告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使用符号是传播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对传播符号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作者以传播学家在传播符号研究方面所得到的一系列成果为基础,对传播符号的语义赋值、文化承载问题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了分析,总结了传播符号理论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4.
罗宾斯等西方后现代媒介理论家思想新颖独特,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中国近期媒介理论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误读与嬗变。  相似文献   

15.
虚拟城市是利用多感知通道融合的虚拟现实技术建构的虚拟空间,是城市空间向网络空间的拓延。城市空间是承载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文化的个性气质、城市文化内涵以及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在城市空间中发生、发展和展现的。伴随着城市空间从围墙而城到数字虚拟城市的形态变化,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也由身体"历"行、语言传播、影视传播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走向数字媒介的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介下的城市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的是,虚拟城市空间创造了一种动态全息的、互动参与的、感官沉浸的体验式传播方式,是数字媒介技术条件下城市文化面向世界的体验式传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播学首先产生在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然后传入到欧洲及其他各地。目前,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传播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内地。中国内地传播学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引进阶段、受挫阶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最高的暴力交往形式,也是人类交往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人类社会空前规模的交往,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力量组成了世界性的战时同盟,不同类型、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国家为打败法西斯紧密合作;战时的科技发展和人才争夺是人类文化交往的一种现象,战争催生的第 三次科技革命在短时间内使世界面貌和人类社会发生革命性变革;二战的客观后果之一是,世界越来越成为 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交往迈入全球化时代。战争的残酷性也警示后人,避免战争、走和平与发展之路才 是人类交往的正途。  相似文献   

18.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阐述在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下,直译模因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其载体——直译文本做出的三种变异:能直译就直译;直译加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了“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和“言语交际的复合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语交际的三个层次:“有效的言语交际”、“成功的言语交际”和“理想的言语交际”。周礼全的“语言交际图式”,实有简化、调整和增补之修订必要。  相似文献   

20.
微博营销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利用自己的微博更新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虽然微博营销具有便捷性、低门槛、传播力广等特点,但也不能忽略微博营销的劣势.在海量信息里,如何精准传播,扩大产品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有精心的策划.在运行过程中,微博营销需要注意的技巧以及需要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