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晚期广西毛南族大姓谭姓的社会组织"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原始社会血缘组织.实际上,此时毛南族地区不是原始社会,"轻"也不是血缘组织,而是阶级社会中的地缘组织,是毛南族内部自我管理的基层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
早期聚落时期,聚落中的血缘组合大致可以分为聚落族氏与室家二级,血缘组合模式为母系血缘组织。母系血缘组织中,可能有母权存在,也可能是男性执掌其中权力。随着聚落内部组织形态逐渐复杂化,形成了聚落族氏、家族与家户的分层关系,家族成为实体性血缘组织。与之同时,父系家庭与父系家族从中脱胎而出,聚落内的父系血缘组织逐步取代了此前的母系血缘组织。男权在家族成长与发展中的膨胀,是父系血缘组织成长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动力所在。在上述历史进程中,聚落中的血缘组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处在不断强化与发展中,并最终形成了跨越聚落的更大范围的血缘组合,从而为正在形成中的文明基因打上了明确标识,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史实质就是个人发展史,在阶级社会就是个人血缘政治与身份政治斗争的历史。中国古代社会作为农业社会,经历了农神社会、农本社会、农商社会三个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羌族宗法文化的存续与中原王朝宗法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有关 ,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宗法统治 ,在古代羌族阶级社会亦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观的影响。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道教的发展过程,在道教的组织形态,传教方式上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
关中“水利社区”与北方乡村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关中"水利社区"为例,探讨了中国北方乡村的社会组织.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的"宗族模式"并不能解释复杂的汉人乡村社会,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非宗族乡村"的视角可以弥补这个缺口.在北方乡村社会,一般是非血缘性的组织"会"在引导乡村社会的运转.本研究企图超越和延伸人类学早期汉人社会研究的框架和范式.  相似文献   

7.
儒家道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法和孝悌是儒家道统的两个重要命题。自周朝以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皆 利用由上古原始血缘氏族制演化而来的宗法家族制度统治臣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家族制度在唐宋时又演化为家族家长制。  相似文献   

8.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组织类型和组织名称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形态作一粗浅分析。文章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黑社会性质组织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并重点分析了地缘型、血缘型和业缘型三种类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文章还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命名方式作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血缘组织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没有遭到破坏,而是作为国家建立的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古代国家的这种独特产生方式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导致了血缘伦理的政治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古代专制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使得国家时期的家庭组织具有规模可观、功能强大、结构复杂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礼制文化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称礼义之邦,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礼起源于上古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文化。儒家以宏扬礼学为己任,六经之义都贯彻了礼的精神。礼的重要的功能是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宗法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但同时也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功能。在《周礼》、《礼记》以及上古礼制的记载中,敬天、事天的礼俗蕴含了大量的保护生态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功能是为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服务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充分利用教育这个工具,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属性,然而墨子以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生存状况、意愿要求并为他们争取权利、利益,及打破亲亲等级、打破血缘宗族、取消贵族阶级政治特权的思想,独树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其独树一帜的可贵思想亮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组织形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并且直接地影响着政治和意识形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打破历史研究中的僵硬模式,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一、美国殖民地社会组织的起源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人向北美移民建立殖民地的时候,欧洲基本上仍处于封建社会的状态之中。这个社会的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以血缘确定每一个人的社会等级,以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隆回县朱家村蚊帐协会、高田村香椿营销公司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组织中信任、人际关系网络和规范三种社会资本在促进组织成员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农村经济组织要加快社会资本积累,突破传统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的局限,建立更广泛的业缘关系,逐渐从家族信任向现代商业信任转变,补充更多超出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的社会资本资源,以促进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古的社、帝是一个意思 ,都是由神圣的女阴象征符号 ,上升为最高神的表达。到了阶级社会 ,社与帝才有逐步的区分 ,最终形成帝高于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图腾、图腾神话与古代符瑞——中国古代图腾文化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图腾崇拜作为一种原始社会的组织制度在步入阶级社会后逐渐消失了,但是它的信仰方式却以另一种历史的变态———符瑞信仰长久地保留了下来。符瑞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征兆信仰方式,它与图腾崇拜之间至少有两点关键性的联系:一、符瑞的物象有很多来自上古先民崇拜的图腾物;二、与前一点相联系的是,符瑞与图腾神话之间的关系亦十分密切。通过考察具有图腾崇拜背景的符瑞,亦可略窥中国古代多元文明相互融合为一的这一伟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代关东豪族实际上是以宗族中的核心家族为中心 ,在同族基础上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血缘性社会群体。在宗族内部 ,宗族成员通过定期的祭祖与聚会活动来增进相互间的血缘联系和认同意识 ,从而使宗族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而经济互助与武装自保则是宗族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对关东豪族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势力的扩张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赖特针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在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因素的前提下,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注意到了"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等因素在社会和组织分层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中间阶级理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无疑对我国社会分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孔子学说就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一种社会思潮。 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这样的:人类的童年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感情关系,即奉献关系。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由血缘感情、奉献关系发展为阶级关系,即发展为占有与被占有的索取关系,也就是由道德关系发展为法律关系,由义务关系发展为权力关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人类又由索取、占有关系,发展为感情、奉献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宗族组织的内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是中国乡村社会较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在近代,宗族的长期存留在于其自身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来自宗族的内在结构。这一内在结构体现为祠堂、族谱、族田、族长和族规的有机结合。祠堂作为宗族的标志因拥有祖先神灵而具有号召力;族谱作为宗族的血缘纽带将一族人紧密联系起来;族田则在经济上支持着宗族的存在;而族长通过族规维护着宗族的正常机制。宗族内在结构形成的稳定状态使这一组织长期存留井对封建的经济、社会制度在农村的统治起着维护作用。因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宗族组织成为阻碍农村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