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领导干部是推动党所倡导的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法治精神并在实践中体现为法治能力,是引领带动全体人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推进法治建设的动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法治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法治思维、法治能力上,而公共权力的滥用、遴选与归责机制的弊端、不良风气等问题是造成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能力缺失的主因。因此,应当明确权法关系,切实将权力关进法律之笼;强化党内政策法规学习,自觉慎用权力;尊重契约精神,明确责任归属;运用法治思维,破解执政难题,在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通过法治精神培育和法治能力建设促进领导干部自觉慎用权力,自觉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法治强国之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成为法治中国的新常态。领导干部要主动转变观念,适应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常态,提升法治思维水平和依法处事能力,摒弃传统的决策思维习惯,构建与依法治国方略相适应、与法治中国新常态相匹配的决策思维新模式,在中国法治建设征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行政决策是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发展的决策过程,政府作为主要的决策主体,存在更依赖于地方领导觉悟和素质等现象。通过案例梳理,发现决策失误、失当的案例都是由于决策主体违背了法治思维造成的,文章通过对影响环境决策法治思维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程序正当是保证环境行政决策中贯穿法治思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指引着实践。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尤其要破除人治思维和政绩思维。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求摒弃领导干部的人治思维,提升管理能力,引领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遵循法治原则、坚守法律底线;引领干部克服过多存在的行政思维,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权威,营造法治环境,纠治过于倚重行政手段、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了一定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实行法治已在我们党达成高度共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政目标。法治思维,就是让法律成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法治理念的背景下,按照法律的逻辑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社会阶级统治的王朝更迭不断,而每个朝代所秉持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现在已经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法治价值观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正确地理解传统法治和现代法治,并对两者有效地加以区分,互补得失,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情权的保障对于国民主权的实现,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和现代信息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国对知情权保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事件的产生,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不够深入,法律制度还存在缺陷是我国知情权保障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吹风     
《领导文萃》2015,(7):134-135
习近平: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增强村干部这一"领头雁"的法治思维是关键。亟须将相关程序法、实体法涉及的法律精神、法律原则及法律规则所蕴含的法治思维转化运用到村务管人、管财、管事工作中。通过程序和实体正义并重管好"多数人",引入非诉第三方裁决机制管好"少数人";在管理使用钱款中做到及时正义和公开透明;在档案规范中增强证据意识,在纠纷调处中坚守中立意识,让所办之事有据可查,让纠纷调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09,(9):8-8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水平,决定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领导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领导干部更要有“法治头脑”,决策拍板时首先了解法律,面对矛盾时想到群众权益,遇到困难时严格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3.
形式法治思维与实质法治思维对待法治之法、法律的确定性、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司法理念等问题大异其趣,各有贡献和局限。前者得之于规则的遵守,失之于机械、僵化。后者得之于情境因素的考虑,失之于超越规则,有瓦解法治的危险。现阶段的法治思维应当以形式法治思维为主,以实质法治思维为辅,这是比较两种立场的法治思维观和分析当今中国政法现状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郑楠 《经营管理者》2009,(13):164-164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调解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无可否认的促进作用。但人民法院作为法律信仰的创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将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置于如此高位,而且其是否完全符合我国法律法律建设进程,笔者认为这些尚需斟酌。在本文中笔者从几个方面讨论了调节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合法性思维,即以是否合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逻辑起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关键在于坚守法律底线,不断提高法律的执行力,破解法律执行中的四大困境。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文化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11,(11):20-21
要让法律切实得到施行.让法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法治观念、培植法治文化是关键。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良好运行不仅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也需要相应的法治文化、法律精神来配套。因此.进行法治建设不仅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人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政府在城市建设的决策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建设在公共决策中要体现出公共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法理挂,要建立一套严密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抉择。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如何合理地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提出法主德辅思想,在明确法律处于主导地位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米镝 《决策探索》2005,(11):11-11
实践证明,任何政党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一定国情的基础上,它对国家和社会的性质、地位及方针政策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和正确的规定,依据就是法治原则。同时,坚持决策的法治原则,还要从现实需要出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必须加快法治化进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要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同国际社会打交道,决策不仅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而且还应参照国际法的内容。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除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之外,是否符合法治原则是决策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任何决策,如果没有法治依据,在实践中就很难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