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性别工资差异研究的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工资差异的理论研究框架已经成型,但是对于分解出歧视中的非歧视因素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方法上并不完善,工资差异分解方法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指出了确定惟一的分解基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了城镇工资的性别差距的演变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在1995~2007年期间特别是2002~2007年期间工资的性别差距显著扩大,其中不可解释部分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显示了性别歧视的严重化问题。特别是年纪轻、学历低、职业差、行业差的女性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更为严重的歧视,导致了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迅速扩大。基于这些发现,本文认为在经济改革和城镇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女性职工所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的户籍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数量剧增,然而农民工却长期遭受着方方面面的歧视。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歧视,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07年CHIPs(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4种方法分解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考察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程度,重点突出指数基准问题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明显的工资待遇歧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工资差异中的36%无法用禀赋差异解释。本文还强调工资收入歧视并不是检验户籍歧视的唯一指标,准确判断户籍歧视需要更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6.
员工效率工资与企业的管理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分析了效率工资的solow模型和shapiro-stiglitz模型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由于工资合约具有非完备性特点,通过工资合约对员工进行完全激励是困难的;之后基于重复博弈理论构建了同时考虑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效率工资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揭示了该模型较之均衡效率工资模型具有的更为丰富的经济内涵,从八个方面阐述了效率工资对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价值,认为效率工资需要与其它激励机制相互补充.建立全面报酬体系才能实现其激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许启发  蒋翠侠 《管理科学》2012,25(1):109-120
为揭示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引起的工资差异,基于二元选择Logit模型和Mincer方程,构建二元选择Logit-非歧视分解模型,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分解为行业间可解释、行业间不可解释、行业内可解释、行业内不可解释1(超额回报)和行业内不可解释2(不足回报)5个部分。以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在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就业的中国城镇居民行业选择行为、工资决定机制、工资差异构成等进行定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劳动力特征显著不同,导致其行业选择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决定机制显著不同,导致其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劳动力特征差异可以解释其中的60.10%,仍有39.90%不可解释部分形成国有部门非正常的工资溢价。  相似文献   

8.
人才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新生事物,对于用人单位和派遣人员而言,人才派遣具有诸多优势。大力发展人才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人才派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人才派遣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骤变。在这场改革浪潮中,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但在劳动力供给高潮、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就业矛盾依旧突出。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现行的劳动力市场仍不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很多问题还是存在,例如持续的高失业率、农民工问题、收入保障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外流、区域差异与粮食生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中国东西部之间企业职工的收入增长机制的差异,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进行了实证性的经验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果。首先,虽然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东西部之间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出现明显地扩大或缩小的现象,但是两个地区之间已有的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是两个地区之间职工个人特征的大体相同,以及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渐趋同于东部地区,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而地区之间缺乏劳动力的流动性却使得地区差距高居不下。其次,东西部地区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率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它们各自的收入分配效应却是不同的。对于东部地区职工来说,从收入增长中获得好处的机会是不相等,因而东部地区在职工收入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的更大的不平等。对于西部地区职工来说,职工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不明显。最后,地区之间低报酬和非技术工人的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的情形,而地区之间高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员的收入差距却趋向于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职工较低的区域流动性和他们所处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割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廓清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三大特征:工资差异、流动障碍及代际传承,揭示了其根源和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根植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虚置。虚化的剩余索取权使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不能得到有效的外部约束,形成迥异于私有企业的特殊工资方程与畸高人力资本回报。同时,内生于国有企业特殊产权属性的"编制"制度阻碍了劳动力优化机制对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根本准则的执行,使劳动力资源无法在部门之间自由配置。此外,职位稀缺和人力资本的"不可测"在所有权虚置条件下激励了经理人的寻租行为,父辈的就业性质成为决定子女能否获得国有企业"进入许可"的关键,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14.
唐红杰  闵根 《经营管理者》2011,(16):132-133
市场信息的完整程度决定了市场的成熟程度,也决定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而在现实世界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其次探索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再次分析了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最后提出了构建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发现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甚至不可能到来了,因为我们已经把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破坏了,脱离了刘易斯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研究了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1995~2013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0.65和0.60,消除贸易成本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由64.92%下降至23.12%。另一方面,消除贸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存在相互影响,样本期间若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或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或44.29%)。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改革中,中国需要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常进雄  孙磊 《管理世界》2008,(3):81-85,93
本文运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劳务经济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用工资方程和Logistic模型考察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民族差异。研究有两个主要发现:第一,回族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显著低于汉族的农村劳动力,地区性因素对月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年工资性收入却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与回族农村劳动力相比,汉族农村劳动力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概率要高79%。因为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就业比较稳定,务工就业时间长,即使月工资相差不大,也使得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19.
罗胜 《经营管理者》2009,(14):168-168
作者借鉴最新的经济学理论,提出劳动力价值是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范畴,它并不是具有经济意义的数量标准,劳动力并没有价值,按照所谓的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必然会造成不良后果。工资的确定应以劳动的价值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供需理论,成本效益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对该法可能带给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经济分析,期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作出调整,减轻不利影响,强化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