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的话语传播已成为国际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研究者对医疗行业话语的新媒体体裁和话语传播关注不足,且缺乏从CGA视角对医疗科普话语的探究和思考。文章以72篇医院微信公众号科普推文为语料,在批评体裁分析(Critical Genre Analysis,以下简称“CGA”)理论框架下,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多维度、多视角考察医学科普语篇的体裁话步结构和话语传播策略,旨在透视医疗行业实践和行业文化,以期为新媒体话语传播和医疗行业交际话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在经历着变迁,主要表现在话语内容对新资源融入不够、话语传播对新媒体运用不强和教育双方共同话语缺失。而其变迁的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不完善、新媒体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和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缺乏共识域。为此,高校可以从汲取新思想的经典话语资源、建设新媒体品牌阵地联盟和提高教育双方的新媒体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话语权重塑,从而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为广泛的影响范围。西方发达国家将电视节目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载体向全球传播。这些输出内容,在丰富第三世界国家媒体内容的同时,也将电视节目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参与建构了国际话语体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容,正在被具有去中心化、全民化等特点的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工作和国际话语能力建设。各种各样新兴媒介的出现使相对固化的国际话语结构产生了变化。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打破旧有秩序和规则,提高国家形象,重新建构开放平等的全球话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框架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四类话语即国家(民族)话语、公共性话语、民粹主义话语和文化话语,话语背后分别体现了官方意志与爱国精神、公民性力量、戏谑狂欢精神和文化建构逻辑。这些话语共同构成了新媒体舆情的主要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地位,其双向、互动性的传播模式,开放、自由的传播平台,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以网络论坛为例透析新媒体在公共领域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学科普教育是传播健康理念和增强公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旨在将医学科学知识、防病治病方法、医学保健措施和健康理念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传播给公众,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腾飞的经济,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相比,我国居民的基本医学素养却较为落后,因此医学科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科普教育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运用新媒体模式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初步尝试,并总结在微博、微信等平台科普的经验,通过实践发现新媒体背景下医学科普教育在趣味性、传播范围、互动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李川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325-326
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速度陆和广泛性,大众开始对信息的传播活动具有主动性,大众的身份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给警务话语执政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誓务话语执政现象,然后针对警察话语执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界面人物"的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中活跃在多介质、多渠道的传播平台上,其群体构成、话语角色、传播方式既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也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形成的创新与突破.其中,伴随网站原创视频节目的发展,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其言语行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呈现出与新媒体语境的语用共变.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语用与新媒体时代的共变,是主持传播中传播主体的变化,也是语用观念的转变,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把握语言传播行为的关键是要有自觉意识和引导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话语呈现新的特性,面临着话语权的转变、信息的自发性、传播的碎片化、场域的复杂性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话语创新成为了当前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迫切要求。从话语体系、传播方式、队伍建设、话语空间四个基本维度构建话语创新新模式,通过提升引导力、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几个方面增强话语主导性、权威性、整体性、认同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因信息提供方式、话语体系、传播者主体身份、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内容的不同 ,构成了新闻受众仰望传统媒体、网络用户平视新媒体的不同视角。受众相对于传播者有被动的一面 ,但受众的自主性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的平等。网络用户与新媒体是平等的关系 ,新媒体为用户服务 ,用户以平和的视线看待新媒体 ,从中体现了用户的个性精神。同时 ,用户不再是轻松随意的角色 ,新媒体期待用户的道德自律 ,以表达真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决定着意识形态主导权,影响着意识形态安全。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众多话语主体的相继出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信息碎片化、表达泛娱乐化、话语“平权化”、传播方式圈层化等不利影响,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当前,必须把准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向谁说”“在哪里说”等问题。应通过打造话语主体、创新话语内容、融合话语媒体、增强话语导向、扩大话语空间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胜任力、说服力、传播力、向心力及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筑牢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家群体与公众之间的边界设置与科学权威关系自20世纪末便成为科学社会学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知乎为研究田野,对知乎平台上的转基因话题的科学传播现象进行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研究,以关注在新媒体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家群体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以及其边界设置行为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在有关于转基因的线上科学传播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话语边界设置手段,区隔了自身与公众之间的身份边界,并借此进一步维护了自身在转基因科学传播与科学讨论过程中的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传播效应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内在要求,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传播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进行探讨,提出革新教学理念,强化思政课教师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重构碎片化传播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秉承以学生为本,碎片化教育传播精准对接学生学习需求;完善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思政”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等策略,为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了解其民族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要营造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新媒体传播者应积极创新,拓宽传播思路;三是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增强民族认同感;四是使传播主体多元化,强化传播深度.希望从新媒体这一视角提出一些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现实路径,以期形成多元的传播形式,为我国体育传播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经由新媒体的冲击和洗礼,呈现出多模态形式,个性化内容和主体交互性等典型特征,也引发海量信息流通解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体交互性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多模态传播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路径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平等对话意识,建立新型主体交往关系;关注大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日常生活;提升媒介素养,强化话语引导。  相似文献   

16.
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健康信息传播对社会公众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基于数字互联技术的新媒体可以实现用户同步或异步互动,这一点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开始逐步进入新媒体领域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文章以健康科普类APP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的基本特征、感知价值、认知体验以及对其健康管理行为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发现,用户的个体健康管理行为受到平台信息卷入度、个体健康感知风险、健康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感和群体规范的正向影响,公众对健康科普类APP相关健康信息的接触会直接影响其健康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短片是自塑本国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国家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传统的传媒途径,新媒体国家形象片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数字媒体为传播途径。近些年,新媒体国家形象片层出不穷,由解读中国工作室出版的《中国五年》自网络平台上推出,就引起海内外阅众巨大反响。文章拟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以国家形象构建的自塑载体——《中国五年》为研究语料,进行和谐话语分析研究,以期通过实例分析,尝试构建一种可行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研究发现:(一)《中国五年》植根于中国现实语境,为国际友人传递信息真实的中国故事,促进国际政治生态和谐;同时予以本国国人希望,促进国内生活、政治生态和谐。语篇话语是生态有益性话语。(二)新媒体具有极强的现实渗透力,以新媒体传递国家形象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阅众广泛,构建语篇话语应考量多元认知方式,提供可被接收的信息,如以“龙舟-帆船”双重隐喻选择表达“未来”的意义潜势等。以此望为新媒体途径国家形象自塑和国家“软实力”推介提供一种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是人类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外在体现和内在要求。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是对原有传播秩序、传播规范、传播话语的解构乃至颠覆,是一次信息传播的革命。只有深刻把握碎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和内在机理,才能牢牢掌握信息传播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碎片化传播应以信息融合为前提、以贴近群众为重点、以互动交流为关键,要着力营造碎片化传播的有利环境、加强优质内容的生产制作、运用大数据智能精准推送、优化新媒体平台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9.
张弛 《国际公关》2023,(18):164-166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事件具有情绪裹挟内容、传播速度快、多方围观、传播范围广、监督力度强等特点。因此,高校在处理危机公关时面临难以全方位制定危机处置预案、传播模式僵化、新媒体平台运营能力差、危机处置效率低、权威信息难以及时发布等困境。所以,高校在处理危机公关时要控制信息流,变一次回应为多次回应、消除噪音流,寻求官方、民间话语支持,引导影响流,实事求是修复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勃兴引起传播模式、传播环境的新变革,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转型适应力、受众注意力、管控力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新媒体促进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向多元化、平等化转型,传播风格向大众化、通俗化转型,传播方法向隐性化、多样化转型;不仅分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的受众注意力,而且增加了在新媒体自身聚集受众注意力的难度;新媒体"把关人"缺失以及新媒体传播阵地不够坚强、管理规程不够完善等因素,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管控力。应对这些挑战,关键是坚持正确的策略路径,在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加快新旧媒体有机融合、改进党对新媒体的领导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