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玲玲 《西域研究》2004,(2):94-100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正史、诗文、笔记小说中四例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史料 ,剖析其中所蕴涵的地域因素及文化信息 ,借以说明该类胡人对唐代胡乐东传之贡献。本文认为 ,唐代凉州胡人乐伎所展现的凉州乐舞文化 ,虽渊源于西域乐舞 ,但个中的创新既反映中西乐舞的融合 ,也证明西域乐舞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变异 ,对此凉州胡人乐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唐代长安西市中的胡姬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并非仅仅是为了平衡丝绸贸易引起的差额,而是同贵如黄金的丝绸一样具有高额的利润,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唐长安西市是女奴交易的地点。  相似文献   

3.
胡族婚俗与唐代寡妇再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妇再嫁在唐代是一普遍现象。对此研究者或认为唐朝是一开放时代 ,唐人贞节观念淡薄所致 ,或认为法律允许 ,亲属认可等。本文认为 ,唐代寡妇再嫁主要受胡族婚俗影响。而胡族婚俗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现象 ,胡人视寡妇再嫁为正常事 ,根本不存在“失节”观念。唐人中的胡族成分很大 ,胡族血统较浓 ,胡风唐渐 ,唐代的寡妇再嫁便成了自然事。故用“贞节”观念来限定它似不恰切。文章在对唐人中的胡族成分、胡族婚俗、唐代寡妇再嫁状况以及唐人观念作一番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同时认为唐代寡妇再嫁对唐前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松涛 《兰州学刊》2007,(8):143-144
在唐代边塞诗中,胡乐意象得以恰如其分的的运用是构成其独特审美特征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考察边塞诗中的胡乐意象及运用方式,揭橥胡乐在开掘边塞诗的题材、构建边塞诗的意境、涵括边塞诗的情感诸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来自西域地区的音乐 ,源源不断地输入唐代社会 ,对唐朝宫廷音乐、王公士大夫和社会风尚产生深刻影响。它与传统的“雅乐”、“古乐”相融合 ,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上至宫廷音乐、王公士大夫宴乐 ,下到坊市平民的娱乐 ,无不深受胡乐浸染。胡乐与汉乐水乳交融 ,形成独具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6.
唐代传奇小说中,出现了大量胡僧形象,这些形象一般都具有神异的妖术变化能力和鲜明的狐妖化等特点.胡僧之所以在唐代文学中数量众多且特点凸显,与中土人士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排外心理,唐代宗教发展中的佛道相争及胡僧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密切相关.这也正是唐代文化开放性与多元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3—6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所谓“胡人”确实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4世纪北方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北方尤为明显;第二,胡人南下造成的惨烈社会现实,迫使北方人民寻求一种寄托和安慰,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泼胡乞寒”是形成于古代中亚的一种风俗 ,在北朝后期随着中亚胡人的入华传入中原。由于统治阶级的好尚 ,在唐代的武后、中宗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的巨大差异 ,以及这一风俗传入中原后主要在入华胡人中流行 ,限制了中国文化对它的改造 ,因此这一风俗在玄宗即位后即遭禁断 ,在此后也不再有出现。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在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对传入中原的异域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 ,而是采取了扬弃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胡人是中原民族对北方边疆民族以及外来民族的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在汉唐时期,就当时的一般习惯而言,所谓胡者即是指曾经隶属于匈奴单于的某些部族与部落,及匈奴部族中所包含的某些部落与氏族。《晋书》卷九七所列四夷中,西戎、北狄在各家史书中都可以被称作胡,西戎包括吐谷浑、焉耆、龟兹、大宛、康居、大秦。  相似文献   

10.
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这在中国封建史上也是空前的。在此基础上,遂形成了唐朝所独有的较开明的政治与对外开放的时代特色。而此时大量的外国人来华与留居,正是与唐朝开明政治与对外开放政策联系在一起的。从唐太宗开始,就遵循着“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他打破了夜郎自大、固步自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述了Soghd(粟特)一词在古波斯、希腊史料中的不同称谓,并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考辨了不同历史时期粟特地的范围。本文还甄别了中国史籍所记康居、康(国)、粟弋、粟特四个概念,认定今日学者所论魏晋至唐来华的"粟特人",实际上主要由粟特地区的月氏人和粟特土著人两种人构成。本文认为,应把隋唐昭武九姓之民称为"九姓胡",而不径称"粟特人"。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在唐代之前,中阿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路进行,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海上丝路逐渐取代陆上丝路成为中阿贸易的主要通道,大量贸易品从中国经海路输往阿拉伯地区。本文拟对中国入阿海路贸易品种类、中阿海路贸易交通线、海路是唐中期以后中阿贸易的主要通道等问题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唐代小说中人虎关系作品在与魏晋南北朝同类题材的比较中,显示出突破性与开拓性意义,蕴涵着特有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从形象塑造层面看,虎女形象既有女人的共性特征,又有异于人间女子的个性表现,达到了人性与物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从题材新变层面看,其创新表现在:开拓了雄虎化男而与人间女子婚恋的题材领域,转变了文化心态及评价倾向,提升了形象塑造与情节建构的艺术层次,赋予虎皮以独特的象征意蕴。从审美层面观照之,唐人能够化恶为善,化丑为美,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审美视域,更新了前人同类题材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出土文献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图案等,探讨了粟特人在西域的社会活动、文化风尚、宗教信仰等问题,论证了粟特胡人这一特殊群体在西域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唐代的茶叶生产,在我国茶叶生产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这一部门经济史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唐代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唐代茶叶生产领域中诸问题,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此处不赘述。茶叶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商品生产,由此决定了其产品均交换性质。因此,当研究由生产转向交换时,就有必要具体剖析一下茶叶产品的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18.
唐王朝建立后,得自然之厚利,风调雨顺,频岁丰稔,至开元天宝间,已控人户960万,粮食年产量达到595亿斤,“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遂有如洪州胡某将多余之麦装船,遣子“溯流诣州市”出卖。又如广种蜀葵、花果、养蜂采蜜的地主裴明礼,雇男女长工,采茶时节还招百余临时工的仙君山茶园主张守,以及“多以种茶为业”的江南百姓,则是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张途《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载  相似文献   

19.
"兴生胡"又称"兴胡",在唐代已成为具有法律身份的专名,主要指"兴治生产、经商求利"的商胡.他们入华后享有哪些社会权益,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在研读相关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结合唐代汉文史籍之记载从政治、经济、法律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对其社会权益进行评析.同时也探索了唐朝政府所给予胡商的种种优惠政策及这些政策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唐代西域汉人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西域汉人的社会生活薛宗正早在唐朝之前西域就存在着汉、魏屯田士卒遗黎所建的高昌国,在伊吾也有不少汉人。入唐以后伊吾改置为伊州,高昌改置为西州,又以可汗浮图改置为庭州。由于大批汉军的进驻,还创立了安西四镇(龟兹、焉耋、于阗、疏勒或龟兹、碎叶、于阗、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