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也在同步上升,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并未相应增加。西方国家利用控制国际话语体系的优势,不断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西方价值观宣传和拉拢是其推行全球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和话语权争夺战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发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顶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话语权已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一种新力量。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需要赢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西方"话语霸权"、民众价值观多元化、西方"妖魔化"、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泛滥等一系列挑战。中国崛起,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有利的客观条件、理论基础和价值原则。顶层设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关注民生的国际形象、创新宣传方式、和谐发展实践活动,是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影响力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为广泛的影响范围。西方发达国家将电视节目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载体向全球传播。这些输出内容,在丰富第三世界国家媒体内容的同时,也将电视节目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参与建构了国际话语体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容,正在被具有去中心化、全民化等特点的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工作和国际话语能力建设。各种各样新兴媒介的出现使相对固化的国际话语结构产生了变化。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打破旧有秩序和规则,提高国家形象,重新建构开放平等的全球话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论广告在消费主义框架中对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及其文化已成为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扩张的主要结构和力量,现代广告已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工具,它运用符号系统,成为冲击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并帮助这些国家构建“新的价值观”的重要的媒介手段。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本文从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起,并对其内涵和实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消费主义既是唯物质占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以消费为最高人生目标的价值观念,同时还是资本驱动下追逐利益,实现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实践。试图建立起对消费主义的正确认识,并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呈现出话语主体多元化、话语载体多样化、话语内容复杂化的新特点,也面临着国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国际网络领域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交锋不断、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对乏力等新挑战。掌控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必须提高话语主体素养以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能量,拓展话语载体多样性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坚持话语议题守正创新以打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推进话语表达方式转换以实现中国话语标准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35封请求电子邮件语料的收集整理和随后访谈,分析英语学习者批判性话语的发展情况。文章认为,学生在电子邮件书写中存在受文化意识形态影响的语用失误问题,在社会身份建构和社会关系建立上存在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要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话语意识,需要关注并学习语用特征,注意语言使用的适度性和社会关系在话语使用中的选择,理解不同文化下的差异是促进学生话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化话语权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课题。科技文化话语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受到意识形态发展的影响。在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中,当代中国科技文化话语权面临着利益格局发展变化对科技文化议题设置权的挑战,多元社会政治思潮对科技文化话语解释权的挑战,西方科技文化霸权对科技文化话语传播权的挑战,西方科技文化批判理论对科技文化话语批判权的挑战。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建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话语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设置科技文化议题,坚定科技文化话语解释权的社会主义方向,增强科技文化话语权的领导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科技文化的批判力。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完全以英语行文角度出发,致力于消除文化陌生感和异质性,从而贴合英语读者的理解。笔者以为,辜鸿铭的翻译体现出一种"刻意为之的译者的隐身",是英语强势语地位下的必然之选,受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影响。辜鸿铭改写的《论语》译本与其说是外译,或许"外化"这一词更加合适。以目的论角度来说,这种"外化"更易于向西方宣传中国,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可接受性。但从文化构建角度来说,辜鸿铭的译本过分迎合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所构建起来的可说是一种"西化后的中国文化",其译本剥离了原语的异质性,中国特有文化思想被西方文化所压制。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话语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及其生成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关系塑造力显著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着力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结果.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模式,反映着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理念和行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和文化,具有主体性与凝聚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发展,对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气候变化小说则是这一场域的重要载体。西方作家通过三种策略,建构了西方主导的、关于中国的人类世权力话语,即把气候变化全球问题“中国化”、气候变化“中国问题”政治化以及将中国历史文化符号化。这三种策略形成一种连环结构,将中国形象定格在西方话语谱系之中。对21世纪以来西方气候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套中套”,深刻把握西方塑造中国形象的内在机制和本质意图,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形象,而且可以反思人类世问题,探索走出人类世困境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多元文化之间的话语权竞争,结合话语传播中要素资源的利用来确定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克服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权力观,树立社会建构主义的辩证话语权力观。我们需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建立科学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理论体系,适时提出中国话题和中国方案,增强我国的内容掌控权。在参与者上,除传统外交中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外,还需要组织调动各种非政府组织、企业、机构、个人参与公共外交话语活动,利用通俗方式对外方的普通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解释。在平台上,在加强对传统媒介资源的利用之外,还要充分调动书刊、影视、广告、自媒体等大众传媒手段,增强我国的媒体控制权。这些原则须置于整体外交话语体系之中,保证我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外交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叙事话语与意识形态——对女性媒介传播策略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最普及的文化载体和最主要的故事叙述者。将女性媒介视为一个大的特殊文本,我们尝试着从意识形态叙事与修辞的角度,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文化解读,以揭示其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潜在意义。中国当前的女性媒介主要利用男权中心、消费主义、身体政治等三种叙事话语建构受众的日常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4.
西方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数量丰硕、成绩斐然,并形成了相应的批评话语和阐释模式。然而这种围绕殖民话语建立起来的研究方法明显呈现出一种对非洲英语文学本体的偏离。偏好解读非洲英语小说中的政治主题,忽视非洲英语戏剧的本土文化,漠视非洲英语诗歌的人文情怀,并在西方中心审美下的"普遍主义"倾向中,形成了近年来与非洲本土日渐疏离的流散研究。了解西方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偏离,可以避免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现有成果时落入西方的话语陷阱,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以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积极地参与到与非洲文学文化的平等对话交流中。  相似文献   

15.
话语与权力及意识形态三者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话语是权力与意识形态维持其霸权的载体,但话语也并非完全被动地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与权力,它可以成为弱势一方争取更大权力与平等话语权的场所。西方主流媒体在涉华新闻中经常歪曲、贬低甚至诋毁中国的形象,有形无形地操纵着西方受众对中国形象的认识。文章将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就分类、预影蕴含和情态等方面对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新闻进行分析,解构其话语霸权,提高人们的话语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话语表达形式呈现出现实性与虚拟性相融渗、规范性与自由性相割裂、广泛性与碎片性相矛盾、理智性与情绪性相对立的话语特征,消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宣传的影响力,稀释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阐释力,侵蚀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公信力,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作用力。建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方面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各方共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筑网络社会命运共同体和依法管网治网作为根本立足点来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通过敢于亮剑、善于表达、深于回应、精于整合、勇于引导等作为发力点来建构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夏衍电影的宣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建立不仅依靠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及文化领导权的争夺,而且与话语的表述方式,即宣传艺术紧密相联。本文从传播学视角考察归纳夏衍在其革命电影创作中呈现出的宣传策略:双重话语叙述模式,营造真实性的宣传方式以及大众化的编码技巧。这些传播技巧由于具有典型性,考察它的成败得失不仅可以全面理解宣传对中国革命电影表述方式的制约与影响,而且有助于对革命电影与宣传之间的血肉关系进行学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英语新闻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每天都在影响甚至操纵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英语新闻话语意识形态分析模式体现了社会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将为分析和解读英语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提供可操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VOA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存在明显的新闻偏见,给以VOA为语言学习载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带来困惑和误导。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就词汇运用、修辞方法、篇章结构三个层面分析了新闻偏见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应以批判的眼光从VOA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了解西方文化,避免因新闻偏见的误导而影响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可能酿成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造成了生态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危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意识形态、符号学和异化论的视角对消费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有助于培养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消费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在实践上唤起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具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