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力岗现象是目前学术界关注、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卡力岗现象不管因何种原因而形成,其最终结果和本质都是藏穆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更表现出藏族和穆斯林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往来关系.本文在讨论青海省化隆地区的卡力岗现象和卡力岗人的同时,对类似卡力岗的其他地区的情况乃至国外的类似情况也予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族群及其传统文化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而倍受旅游业青睐.生活在汉藏边缘的白马藏族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小族群.本文以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比较,分析近10年来的旅游开发对白马藏族在服饰、居住、饮食、文化艺术与歌舞、语言、婚姻、宗教信仰、族群意识等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并对白马社区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及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藏语是"卡力岗"回族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使他们与甘青一带其他回族在文化认同上形成了一定差异。藏语不仅是当地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体现某些文化事象的重要符号与载体。尽管"卡力岗"地区的回族与藏族都说藏语,但他们之间在文化认同上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4.
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分布特点,使回族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中国西北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区,随着时代发展回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相处与了解日益增加,随之有了回族与各族之间的通婚,尤其是与汉族之间的通婚。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充满了特殊性,主要是充满了与伊斯兰教有关的生活习俗方面的问题。文章对回汉婚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回汉婚姻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汉族、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族群认同问卷》的基础上参考菲尼的多族群认同问卷,抽取若干项目组成量表,对广西汉、壮族大学生共583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壮族大学生相较于汉族对本族群的文化,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趋同更高,即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较高;来自山区的大学生相较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维度有较高的得分,并达到...  相似文献   

6.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以及文化认同,因而流传在藏民口中代代相传的民间谚语,蕴含着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映射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质以及世世代代藏民独特的生命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藏族谚语的语义分析,展示藏族谚语与藏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藏族谚语蕴含的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试析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糌粑是藏民族主要的食品之一 ,它与藏民族的生活密不可分。糌粑食俗充分体现了藏族独特经济生活、生产观念以及信仰等。文章对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在社区和文化的发展上既依附于国家与整个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有着自己局部的民族地域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社区传统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吴忠市回族社区文化呈现出新的气象,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摘要]藏彝走廊,地理范围涉及甘、青、川、滇四省及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学术界对藏彝走廊民族问题的研究日益活跃,产生了许多成果,但对回藏和谐民族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走廊内回族与藏族都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广泛、人口众多、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影响较大的民族,回藏关系是我国西部地区历史悠久、交往密切和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族际关系。本文通过对藏彝走廊中回族与藏族和谐民族关系研究状况的介绍,指出其研究特点与不足,提出研究该问题的内容设想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族的分布范围很广 ,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但围清真寺而居的特点极为普遍 ,这样的居住区域被称为Jamaat,它是中国回族赖以形成的基础之一 ,也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相结合后产生的居处形式 ,是回族的地缘文化符号 ,与其它符号共同形成了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滇西大理喜洲回族为个案,透过对云南回族社会中盖新房时“竖中梁仪式”的观察,从文化综合主义的理论角度,展现了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宗教文化在云南穆斯林社团生活中相互吸收、融合和排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居住、服饰、饮食是人们消费生活的主要行为,属消费风俗的范畴。本文着重阐述四川回族在居住与服饰上的习俗和特点,从中反映出四川回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及他们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回族家庭文化变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回族家庭文化变迁为研究视角,探析了回族家庭文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以及家庭文化变迁对回族妇女地位的影响。认为回族家庭文化变迁是回族传统社会中家、族、国同构格局下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对世代居住在位于云贵高原东坡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苗族村落现代化与文化变异从概况、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精神文化生活变化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实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建设和发展该地区民族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幸福感的体验指数日益增加。回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文化表征,使回族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其内心的幸福体验指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地域分布及文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回族迁入新疆,这种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的社区分布、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新疆回族地域社区分布呈现的特点:“大分散、小集中”与“大分散、大集中”;新疆回族社区主要分布于乡村,城镇数量很少;新疆回族社区大都是围寺而居。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融会而成的回族文化是新疆回族文化的核心,但这两种文化背景在新疆回族流散生活中又与各迁徙地地域文化产生了各种形式的交融磨合,因而对这一群体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意味着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传承与发展、和谐与共存是这个时代构建多民族文学共同体最主要的问题。回族作家在此审美多元化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的回族生活主题。这些主题中持之不变的文化内核与渐趋嬗变的审美表达,构成了当代回族作家创作的主旋律:基于积淀深厚、融汇多元的回族文化,一方面恪守文学的人文性、审美性,一方面突显回族文学的独特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藏族题材电影是指以藏族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反映藏民族文化的影片,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藏族题材电影生存发展文化空间展开论述,以期能认清其生存之文化境遇,为找准困扰其发展的瓶颈以及对症下药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对宁夏红寺堡区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文化适应的多维模型理论,从婚姻、饮食、宗教信仰及传统节日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策略,并从文化差异、歧视与偏见、社会支持、居住时间、自愿与非自愿、交往意愿与交往能力、人口统计学因素七个方面总结了回族生态移民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消除民族歧视偏见、合理配置民族构成比例、建立健全宗教设施、完善优惠政策、扩大劳务输出、普及学校及社会教育等六项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回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