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0 引言0.1汉字是我国现行的正式文字,而且还将使用相当长时期。所以,平常说的文字工具现代化,在当前实际上就是现行汉字的现代化。对于汉字现代化,可以有不同理解。立足于长远,改进文字工具,以适应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为便利目前各方面的应用,从种种角度规范已有汉字。这后一意义上的现代化应当引起注意。它将有益于后世,并可与国外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交流。本文要讨论的是后一范围的问题。下文提及“汉字现代化”这一概念,也大致不离规范现行汉字这一意义。0.2汉字现代化,当需以汉字标准化为前提。汉字标准化涉及字形、字数、字音、字序等许多方面,各方面互有联系;字序标准化则以其他方面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汉字字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同源词”和“同族词”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汉字字族,从字族的角度研究汉字学,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同族字”就是记录汉语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系列汉字,它是在认识、语言(词汇)、文字三者的互动中寻求文字与语言的相对动态平衡而产生的,是汉字通过内部孳乳以适应漠语词汇的“同源派生”而形成的。研究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其分布状态,有利于在汉字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进一步认识汉字,把握汉字,进而探索汉字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和层次的观念,必须进行穷尽性的定量分析研究,切不可只是根据立论的需要而随意罗列、挑选几个或个别有利的材料来证说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字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在构形上是成系统的.这种系统与汉字发展其他阶段上的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国东方五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可以从三方面来看,第一,它们的基础构件及其构字比例和甲骨文、金文比较起来已经相当完善;第二,从构字模式上看,形声字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第三,从汉字结构层次上看,层次结构占据绝大多数,平面结构很少.这些表明,战国东方五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4.
一、汉字顺序旧习的形成根据大量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与殷墟甲骨卜辞,以及《尚书·多士》所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证明《尚书·商书》中的《盘庚》上、中、下三篇,叙述商王盘庚迁殷事迹,确出自当时史臣之笔。又结合殷契卜辞与商周青铜器铭文内容,证实我国在公元前的十余世纪,即距今三千余年前,早已造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汉字。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文字结合实用,汉字字体也几经改革。由先秦的各体篆文——古代文字,演变为汉隶成熟以后的各种今体文字。但汉字的先后排列顺序,一直保持着自上而下,自右行起至左行的习惯。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拼音文字,从左到右横写的方法不同。而左起横写,对读者与书写者来说,确较方便。何以汉字顺序成为直行右起?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郭沫若在其所著《殷契粹编》中,所收第114片甲骨,凡有横划之字均缺刻横划。此乃未曾刻竟的一片甲骨。由此可以推知殷人锲刻卜辞的方法,是执刀锋刃向内,逆入直下,取其省力  相似文献   

5.
周有光的文字类型三相说认为,文字有符形相、语段相和表达相,文字按表达相分为表形、表意、表音、意形混合、意音混合诸种.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文字符号具有能指(书面形体)和所指(语言及语音单位)两个基本要素.所指的性质是区分文字类型的主要依据,首先分为实符文字和虚符文字,然后从前者分出词字和语素字,从后者分出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三相说的缺陷使它错误地把汉字和日文一同列入意音文字.日文混用汉字和假名,可说是实符虚符兼用的(或意音)文字.汉字是只用一套符号的实符文字(表意文字),虽吸收了少量外来词,但决不能说它已具有表音文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对于"古今字"这一概念,有人从训诂角度来使用,着眼于文字的实际使用情况;有人从文字学角度来使用,着眼于文字的孳乳规律。古今字之分化字的产生,源于词义的发展运动,表现为文字功能的分化。分化字选择了形声化途径,重构构形理据,坚持了汉字的表意性。  相似文献   

7.
秦朝所推行的“书同文字”政策,是我国由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所推行的一项汉字规范政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秦王朝实施“书同文字”的具体办法是成功的,有效的。西汉初期中央朝廷将用字的规范作为选拔、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从中看出,汉字规范政策的推行实施,从一个方面也是国家政权是否安定、社会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体现和标志。许慎之作《说文》,旨在是正文字。《说文》之为书及其成就,实与汉字规范化问题有着非常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一个文字系统,其性质是由其基本单位的性质决定的。本文借鉴"字素论",认为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素。汉字字素可分为表意字素和表音字素两类,研究汉字的性质就是要深入研究表意字素的表意方式和表音字素的表音方式。对汉字表意方式和表音方式的认识,必须通过与世界其他文字的比较来深化。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文字,即汉字,这一称谓毋庸置疑。但是,汉字在其初造的时候,是不是就叫“文”、“字”?抑或是其他称谓?试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最早称谓应是“书”、“契”,而“文”、“字”是后来的假借用法。  相似文献   

10.
元朝时,由于大批阿拉伯人士来华,大量阿拉伯文献传来,以及与西方各宗王兀鲁思的频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往,回回文字同蒙古文字、汉文字一样,都成了元政府正式通用的官方文字。 从目前保留下来的元代公文来看,回回文主要是当时阿拉伯东部世界所通用的波斯文,即一种拼写波斯语的阿拉伯文。元史中一再提及的亦思替非文字即是这种文字。为  相似文献   

11.
汉字字族研究,最忌讳的态度和方法就是,研究者往往不注意字族的时间层次和时代特征,不是从全部事实的总和出发做穷尽式的分析研究,随意举例,徒逞臆说。溯其根源就在于不明汉字字族具有时代特征:汉字字族是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汉字为适应词汇的同源派生,通过母文孳乳分化而形成的。汉字字族,是汉语发展到词汇派生阶段的产物,是词汇派生阶段词族对记录它的文字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汉字适应汉语而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认识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是字族理论的重要理据之一。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决定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和历史观,我们认为,我们研究字族的主要材料源于《说文》所收的形声字(含会意兼形声及形声兼会意)。因为我们要研究同族孳礼分化字,就必须要研究发生同族派生词和同族孳乳分化字的时代所产生的汉字,就必须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集中收录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汉字的著作作为语料来源,而《说文》正好符合这个要求。1.《说文》所收字是周秦以来汉字的集大成者,具有代表性、权威性。2.从时间上说,《说文》所收字截止到了东汉以前,时代下限清楚,其出现和使用年代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周秦汉时期。而这个时期,正处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和与之相适应的字族孽乳阶段。3.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以一种代表性的语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利于定量分析,有利于穷尽式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一部从文字训诂而映射至百科万物的汉字文化库."示"一部字反映了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古代祭祀制度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代法国著名符号学家克里斯特瓦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对中国文字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不仅从比较的视角探讨与表音体系不同的表意汉字的独特性及其符号学意义 ,而且考察了汉字的起源和历史的演变 ,认为汉字是“科学的”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本文着重从中国文字的独特性、中国文字的符号学分析以及中国文字的发生学分类这三个方面进行论析 ,指出她对中国文字的阐释具有某种浪漫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形音义一般是密合的,构形重意合,字和词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同一性,而且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有声符表音,这种构形上的优势是汉字文化区域的形成,汉语词汇不难掌握以及汉字迄今没有走拼音化道路的重要原因;表意性是汉字的本质特点之一,但由此把汉字称为表意文字却失之偏颇,因为此说没有反应汉字构形的多重本质属性,汉字应该是在以事物形体揭示词义的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象形、形声、假借三类而以形声文字为主的语素文字兼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5.
《字说》又称《熙宁字说》,是北宋神宗年间当朝宰相王安石推行其新法中"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惜后世亡佚.站在语言学的角度,从辑本、笔记与二度引用《字说》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王安石的语言文字观是比较超前的,对汉字形音义的辨析有很多精到之处.《字说》保留了汉字发展演变中的一些珍贵语料,也启发了后世辞书的编纂,在我国语言文字研究历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的改革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汉字的改革也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整理和简化汉字我国语言学界的认识比较统一,而且在整理和简化汉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是否从制度上改革汉字则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从制度上改革,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另一种意见只赞成进行文字的调整和改进包括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的辅助工具,但反对拼音文字。我赞成后一种意见。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革汉字制度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再论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汉字的性质,近百年来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的观点有:象形文字说,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形音文字说,音节文字说,表音文字说等。从单个文字的形、音、意来考察汉字,汉字应是字、词一体的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8.
宋代郑樵《六书略》跳出许学圈子,从汉字生成的角度详细阐发六书说,第一个专章系统阐述兼书说,第一个用六书统领一切文字,开创了颇具特色的六书之学。郑樵依托金石文字对具体的汉字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郑樵对汉字研究的得与失为我们今日研究评价中国文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汉字研究的材料可分为语篇文字和字书文字两种,对楷字字书所收汉字本身的进一步研究是楷字后期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集成性的字书都是先转录前代字书中的已收字,再增补一些漏收或未收字,然后按既定原则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字书新收字整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字理和文献两个角度对新收字的形音义及其所关涉到的主要字际关系进行考辨,在此基础上再对新收字进行分类研究.字书新收字的整理研究,可以确定单个汉字产生、变异与消亡的具体情况,这对于科学“字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归纳和总结汉字造字理论;可以纠正大型字辞书的失误,沟通汉字字际关系,提供文献用例和收录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汉字对文字作为视觉符号性质的积极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论述汉字对语言意义的积极表达作用。认为汉字的简化和繁化只是表象的形式,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反映文字的书写符号和视觉符号的性质,简化是为了书写的简便快捷,繁化则是为了积极地表现词义。文章通过大量的字例证明在古文字时期和隶书、楷书以及到现代的简化字中,都存在大量的记号,认为记号是和字的意义与读音没有直接关联的构字部件,但可以间接表现字的意义,本文把这种记号分为别形记号和指示记号,并认为汉字有效反映了文字作为视觉符号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