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兰度 《经理人》2006,(2):58-61
最新公布的“全球最受尊敬商业领袖” 50强排名揭晓,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位居第26,是惟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成功的海外市场拓展是海尔和张瑞敏赢得全球美誉的原因所在,张瑞敏恰在2005年圣诞节发表了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宣言,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2.
陈振烨 《经理人》2007,(1):52-54
张瑞敏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视为管理圣典,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会从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中寻找慰藉和启示。菲利普·科特勒的贡献也同样如此,他的诸多营销理论在中国商界耳熟能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08,(6)
中国有没有自己的管理学家?很遗憾,中国有众多的"伪管理大师",但尚没有一个能得到全国公认的管理学家,更别提全球公认了。在中国企业30年的伟大成就面前,中国的管理理论依然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与诞生过管理学家的美国和日本相比,第一,中国也有相当优秀的企业家,譬如任正非、张瑞敏、杨元庆,但他们只能拿出管理战绩,却没有体系性的管理思想供更多的企业复制。  相似文献   

4.
冬青 《领导广角》2001,(6):23-23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聚会上,针对“面对经济全球化,每个企业该怎么办?”这个提问时.他的回答是:只有成为“狼”,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与“狼”共舞。如果做“羊”,其结果只有被吃掉。关于如何成为“狼”?其回答是.一是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二是要敢于、勇于、善于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5.
20年改革开放,终于挺起了中国人硬朗的脊梁; 20年改革开放,终于造就了海尔、联想及宝钢等一批国企中坚,造就了华为、远大等民营企业耀眼的辉煌,造就了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民族企业家闪亮的英雄交响。  相似文献   

6.
张瑞敏 《经理人》2013,(10):78-81
8月11日,久负盛名的美国管理学会(AOM)第73届年会成功举行,作为世界最顶级的、探讨最前沿管理话题的学术峰会,共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超过1万名专家学者参加。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成为本届年会唯一获邀并发表主题演讲的企业家嘉宾。他分享了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探索,以及如何驱动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海尔超前的创新与变革,在全球管理界产生巨大反响。张瑞敏也成为第一个获邀在AOM大会上围绕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进行主题演讲的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在国际场合阐述海尔网络化战略最新探索实践,第一次通过世界顶级管理学术平台,与全球近万名顶级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本文为张瑞敏在美国管理学会第73届年会的演讲摘要,全面解析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变得更成功。  相似文献   

7.
讨论如何捕捉新的投资机遇,可以有各种客观技术手段来说明,也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宏观判断,但是从问题的本质上看,它可以归纳为人、市场和技术三个主要方面:一、人曾经有位中国的企业家当被问起其成功的诀窍时说道:当别人没看到,我看到了;当别人看到了商机却没有去做,我去做了;当我去做的时候,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事实上,是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在决定事物的方向,而又是什么在决定着企业家素质呢?  相似文献   

8.
CEO:张瑞敏     
“儒商”张瑞敏2000年冲击波:推出被经济学家称为将有万亿美元市场价值的网络家电,并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第一位 CEO。理由:中国第一次登上哈佛的企业家,并于1999年荣列  相似文献   

9.
活动回顾     
《经理人》2010,(6):126-126
十一年后再聚首 《经理人》社长于绍文再次独家专访张瑞敏 11年前,一篇《做大事到永远》,《经理人》为企业家深刻解读了海尔管理模式。11年后——2010年4月21日《经理人》杂志于绍文社长再次独家专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探讨,并进行深层次沟通与意见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三年前,我获得以色列一个奖后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其间大使先生跟我大谈以色列人如何重视教育,我也跟他谈中国人是如何重视教育。他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们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他给我举了以色列原总理西蒙·佩雷斯的例子,说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的母亲只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令老师回答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8,(3):118-118
结了婚的人"当一个人错了就认错的时候,他是个聪明人,但是当一个人对了也认错的时候……"演说家还没有说完,"他就是一个结了婚的人!"听众中,一个怨愤的声音说道。  相似文献   

12.
从评析现有国有企业家入手,又对民营企业家的现状进行了评析,既而以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作为引子,并以老子的“四不”为启示,展开描述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勤李东生没有长虹倪润峰那种咄咄逼人的锐利,没有海尔张瑞敏常常语惊四座的哲思。李东生给你的感觉,更像是完完整整的一个人,平平静静的一潭水,温温和和的一阵风。但李东生并非没有力量。把一个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资本金的“地方游击队”式的小企业,带成中国电子工  相似文献   

14.
叶生 《经理人》2005,(1):48-48
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中国商界活跃的那些企业家年年如是,不由令人兴叹,难道中国商业领袖只有这几个人?让我们欣喜的是,“《经理人》2004年度商界MVP金奖”评选中,我们不仅看到许多熟悉的老面孔,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生代企业家的粉墨登场,这不由让我们感到中国商业领袖已经形成一种传承的态势,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老企业家的交替对于中国企业界而言是意义重大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老商业领袖有许多难于逾越的共同瓶颈,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2015,(9):60-61
<正>朋友是摄影师,我开玩笑说他早晚失业,单反横行和软件助力,虽然毁了别人的一生,却也能毁了他的职业。他笑笑说,没有那么多会取景的和自信的人。只靠这两点,他还是能活到该活、能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面对普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和责任,企业家是否拥有自己虔敬的政治期待?应该是有的。在西方,没有一个资本家会告诉你说,他是为利润生活的。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商人的伦理也不是金钱至上的。中国传统中有“义利之辨”。商人精神里包含着“济世”的使命感,更有所谓“儒商”和“商而优则学”,近代中国有许多人奉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当代中国更有许多人是“弃官从商”,因为谈改革不如干改革,他们干得很成功。中国人从骨子里潜孕着“士志于道”的文化传统,一个人有了一些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他就可能从传统中很自然地接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义承当。当然,企业家还是企业家,他们造福社会的方法就是把企业做好。一些企业家不说企业家该说的话,而是动不动就唱高调,办企业不是向市场看齐而向政治口号看齐,这一类型的企业家事实上是最缺乏理想和政治期待的。做企业的人清楚,单纯的经济环境并不能自发地产生出完善的公司,公司的合法结构和它的目标依赖于商业文化和商业的组织结构,而这些东西又依赖于更广泛的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精英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家有理由希望企业、社会和政治之间在信念上形成相当同质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有选择才有权力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说:"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员工办事拖拉,一个要求达到10分的事情,通常只能办成8分。"我建议他把这样的员工换掉,他觉得就算换了一个人,也只是换成另一个"8分办事者"。这是中国企业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但目前中外史学界无不公认: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没有足够敏锐的眼光与优雅宽容的风度,哥伦布的伟大冒险就无从实现。如果没有伊莎贝拉女王极为慷慨大度的财政支援与精神激励,没有她机敏、灵动的统御策略,就没有双方的共赢,更没有随后西班牙帝国的辉煌崛起。虽然对于西班牙来说,哥伦布的价值无与伦比,但是,对于哥伦布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外乡人来说,他一切的辉煌都来源于伊莎贝拉女王的恩赐,他也自始至终把女王当作自己的天使、守护神。因此,在女王病危的时候,英雄迟暮但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很讲“面子”,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职场政治中有许多不成文的法则。诸如,办公室同事各有不同的职位,在上者可以随便地说“随便”,但他是在提醒在下者“千万不可随便”,他说“不必客气”实际是在警告你“注意礼节”。他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给你留面子,如果你没有体会到他的苦心,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看来,顾全大家的面子是处理同事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你会惊异地发现,某位同事的做事方式、作风与你有着截然相反的特性,谁对?谁错?谁能更符合工作环境的要求?许多时候  相似文献   

20.
金微 《领导文萃》2011,(8):77-79
全球视野下的阅读 2009年9月,银川市委书记崔波买了几百本《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送给当地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并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他说,这本书从文化深层的视角分析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的问题是独特的,给人很多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