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应该研究人。人的哲学,即把人当作哲学问题来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人道主义和异化,是两个在人的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概念。人道主义有没有历史继承性?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人怎样克服异化?人道与异化有没有内在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是人的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考察文艺复兴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道主义的典型形态,也是一个途径。本文认为,文艺复兴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内涵着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可称为:人道与异化的对立。研究这一“对立”,对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2):55-59
马克思的物化批判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历史过程。从异化劳动的人本学批判、交往异化中对人的社会联系的分析到立足于现实生产,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及机器生产赋予人及关系以物性,进而使人彻底沦为物的批判,展示出一种综合的历史视角。它将人道主义的呐喊立于历史生产的理性分析中,为人的解放创造了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并没有抛弃异化理论,而是把异化理解为一种社会与历史总体的异化,贯穿其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总体的框架内展开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为了克服康德、黑格尔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二律背反难题所提出的范畴,这一范畴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社会总体和历史总体两个向度。从社会总体来看,马克思是把劳动、消费、分配、交换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异化过程来加以理解的;从历史总体来看,马克思是以异化的逻辑来统摄人类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变和过渡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论述“异化”与“人道主义”的文章多把抽象的人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主张“异化理论是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线索”,要用异化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用它来说明现实的历史、社会问题”,有的同志甚至提出所谓“人——非人——人”(即人异化为非人,再克服异化复归于人)这样的历史公式。这就涉及到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性和人的异化? 什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是一个被形形色色的封建神学家、资产阶级学者搅得混沌不清的问题。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揭示出,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5.
刘建新 《江汉论坛》2008,46(2):69-71
马克思是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揭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洞察了市民社会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活动去探讨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通过对以"物的依赖性"为标志的市民社会进行批判,指出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消除人性异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根本缺陷,这一缺陷的克服就是人类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无阶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对异化概念,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一种是把异化作为表达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马克思拒绝前一种异化概念,而只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并且把它严格限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异化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也不是普遍的哲学范畴,因此,不能用它来观察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确如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中所指出,归根到底是关系到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人类历史发展,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用历史唯心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问题。乔木同志的文章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即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从马克思主义肯定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肯定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作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之前所有的历史理论都不曾解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的哲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涉及到对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评价问题.有的论者认为,这种实践的人道主义尚有费尔巴哈抽象的人道主义的残迹,还在某种程度上从人性、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从经济范畴的道德评价上,来寻找社会向共产主义演化的理论根据.也有的论者认为,人道主义历史观(不管它是“实践的”还是“理论的”)毕竟不是唯物史观,因为人道史观总是以人的本质、人性的变化来解释历史,而唯物史观则是以人的经济生活来解释历史.所以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虽包含了唯物史观的萌芽,但还不是唯物史观.而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学根本对立的“新世界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真正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 胡乔木同志在其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区分了马克思在他创立马克思主义以前和以后使用异化概念的两种很不相同的情况,说明了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只是“把异化作为表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这个论述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使用异化概念的情况完全符合。一、《资本论》中的“异化”是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定现象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使用过异化概念,但只要仔细推敲就不难看出,它们都是用在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众多研究者中,马尔库塞在其《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文中率先提出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所有著作的基本内容,并且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思想,片面强调自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化实际上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第期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共产.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吗? —对《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习和探讨论马克思对“人”的类概念的使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黑格尔异化思想初探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讨论会的情况综述 【抗战文艺研究】 对“抗战文艺研究”的建议和希望 抗战初期重庆剧运简忆 第一届戏剧节纪盛 二冷于《黑字二十八》和《编剧术》 —记曹禺杭战初期的一些创作活动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基本内容的探讨《实践论》学习和研究谈谈矛盾的内容和矛盾的形式孔子沦礼的思想明清农业经济关系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异化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正确认识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抵制精神污染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异化论观点的影响,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随心所欲地加以曲解。甚至有个别深深迷信异化论的同志,在对异化概念所进行的“历史考察”中,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外推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声称:“异化问题的提出是辩证地思维的结果”,“把异化概念应用于社会、经济的领域,是一种历史的辩证法”。这些同志力图说明,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应当把抽象的人作为一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把一切社会现象归结为人的自我分裂。这一观点成了当前抽象人道主义、人性论、现代派文艺思潮等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  相似文献   

14.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著作。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展开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应该用什么历史观去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对这个实质问题,胡乔木同志的文章作了精辟的科学的回答,并对某些在理论研究中迷失方向、持错误意见的同志进行了完全同志式的批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于某些在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持有错误观点的同志,其中包括象我这样虽未公开在报刊上发表错误观点文章,但也或多或少受到这些错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运用到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将异化劳动作为手稿的中心概念,并采用了历史审视的新视野,集中提出了他的异化劳动观: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与"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超越前人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之后人性复归的社会,是人跟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又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但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扬弃劳动的异化.只有如此,人才能将自己从利己主义的片面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获得自己本质的一切内在的丰富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振源 《理论界》2022,(6):22-28
唯物史观的“个人”概念的制定,起源于对利己主义个人观的批判,深化于对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揭示,完善于对一般世界历史进程的考察。回顾这一形成历程,有助于匡正西方学界的片面解读,科学把握个人的历史能动性。首先,马克思批判式地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从市民社会中寻找利己主义个人的现实基础。随后,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它掩盖个人主体异化的悲惨境遇,另一方面它正确地反映了工业文明以来个人主体能力不断拓展的历史趋势。最后,马克思揭示出个人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个人是受限于时空狭隘性的历史定在,但通过继承、发展与革新世代积累的生产力和交往关系,他愈来愈克服狭隘性,成长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弗洛姆考察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弗洛姆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异化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和政治领域。他主张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同时变革,从社会与个体特别是个人的心灵方面进行整体改造,才能克服异化。  相似文献   

18.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9.
苏芳芳  刘元元 《理论界》2008,(11):27-28
人道主义包含历史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历史观,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人的劳动异化论上,这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青年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的价值关怀。但是这种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价值追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同时,马克思将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思想置于唯物史观的坚实基地上,从而为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从人学角度上讲,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异化劳动,而不是劳动本身。由于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空想的共产主义不理解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它们的共产主义就必然是一种乌托邦。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和人类社会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