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深刻影响了现代国家秩序的基本原则,而他以“主权学说”为核心的国家理论又来源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独到见解。霍布斯通过“自然状态”理论表达了他对战争原因的理解,在缺乏统一政治权威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相互为敌的激情与对善恶问题不可调和的主观理解必然引发持续不断的战争。而唯有代表国家的主权者能压制人们的激情,并提供关于善恶问题的统一标准。霍布斯将恐惧作为和平秩序的根基,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古典传统的崭新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林小尚 《东西南北》2013,(17):22-25
曼德拉的政治生涯并非十全十美,很多时候他仅仅是一个象征和符号,而非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政治人物。曼德拉曾左倾、激进、暴力,主张武装斗争,他放弃武装夺权,转而强调“和平与自由”,则是在27年漫长牢狱生涯之际和之后。谁能想到,自此他给世间带来的温柔,成为多么大的礼物?他是满身疮瘼但生生不息的斗士,更是人类通向和平自由世界的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相似文献   

3.
和平学,又称和平研究,是一门以和平及其对 立面———暴力与冲突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它 包括和平理论、和平问题与和平战略三大内容。 和平学的建立一般以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 教授于1959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创办“国际和平 研究所”为标志。近年来这一学科在国外发展很 快,已建立了许多和平学研究机构,仅美国就有 100多所大学设置了和平学专业。相比之下国内 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显薄弱,所做工作大多集中在 揭露战争罪行方面,还未有大学创建和平学研究 的院系,这与国际上的和平学发展有相当距离,且 …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及其“人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田大作及其“人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一、池田大作与创价学会池田大作先生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0-kaGakkaiInternational)会长。他被公认为世界著名的宗教政治活动家、和平运动推动者、“平民大使”。...  相似文献   

5.
和平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远比和平应用研究这一更特殊的科学方法要复杂得多。尽管“和平理论研究”与“和乎应用研究”这两个概念在通常的讨论、甚至在学术讨论中并没有严格地加以区分,但和平应用研究是和平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包括将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对战争、人性、社会冲突以及与和平有关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就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而言,和平应用研究寻求通过在经验上可重复的,能产生相同结果的经验达到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学报》2013,(10):98-98
2013·中国太平洋论坛坛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主旨是为太平洋的和平与发展进程谋求共识、共进、共赢,目的是让太平洋成为真正的太平之洋、合作之洋。  相似文献   

7.
欧美的女权运动:从家政到国政魏秋玲1975年,联合国将该年定为“国际妇女年”,其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今年9月,联合国将在北京举行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其主题为:“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为:“健康、教育和就业”。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世...  相似文献   

8.
张鲁宁  张芳 《社科纵横》2009,24(10):20-22
新中国的60年,是和平发展的60年。从“社会主义工业国”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主张和平发展,是合乎国情适应世情的必然抉择。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历史性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与中国发展观王敏波王素秋自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邓小平以其战略家的深邃眼光、敏锐的判断得出:世界格局正处于大转换时期;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基于此,他规划设计并实施了具有中...  相似文献   

10.
和平研究是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并且已经获得大家公认的一种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动向。其任务是对于实现和平的条件和在国内与国际范围采用和平方法解决冲突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为此在有些场合也被称为“和平与冲突研究”。但是从研究对象来说,和平研究的研究课题是“对和平的保障”,而冲突研究的课题则是“对冲突的揭露和对冲突的分析”。不过,从事和平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他们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也都主张开展有关和平教育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度概括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为确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质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现实可能性。坚持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中国和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大背景: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相互依存的深度,大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制约了霸权主义,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正在发展,一些新的安全观念正在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活中,和平与公正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和平导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重大的科学发现,减轻人类的痛苦,增进人类的幸福。要为“和平”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2 0 0 1年,夏威夷大学的J.加尔顿教授提出,“和平”可以狭义地指没有战争———按照国家、民族、种族、阶级或意识形态而划分的群体进行的有组织的暴力;“世界和平”指没有外部战争:国家之间的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是文化之间的战争) ;而“内部和平”则指没有内部战争:民族、种族、阶级或意识形态群体挑战中央政府或相互挑战。“公正”的性质和特点则随着时代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1 998…  相似文献   

13.
李雪英 《社科纵横》2005,20(2):40-40
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本文从揭示中西思维模式下对和平崛起的理解差异入手,提出西方视域中的和平与崛起存在着内在的紧张,以及中国视域对这种超越的必然性,最后论证了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和平与友好──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冯昭奎他那深沉的语调饱含着智慧和激情,他那清瘦的脸庞透露出慈祥和刚毅。这是一位比我们这个世纪只小7岁的老人。我专心地聆听着他的话,不仅用耳朵,更用心。因为他的话里面,凝结着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九一八”事变后,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青年毛泽东积极参与的“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为例,分析了毛泽东对于改造中国道路“由改良而革命”的思想转变历程,从而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无法空谈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孰是孰非;毛泽东对于政治革命途径的选择,主要是依赖于“事实上能否做得到”这一实践经验而做出最终选择,而少有理论清理的痕迹,这对于以后他...  相似文献   

16.
论“日台条约”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张茜红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夕,日本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日华和平条约”,台称“中日和平条约”,即通称的“日台条约”或“日蒋和约”。该约包括所谓和平条约一件、议订书一件、换文两件、同意记录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安全战略面临十字路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突破安全战略以“专守防卫”为基本方针的框架而来到一 个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日本“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已岌岌可危,“专守防卫”正向“海外派兵”蜕变,“集体自卫权”被用作 “借船出海”的 工具。日本寻求军事崛起,势必打破东亚战略稳定与平衡,引发日本周边关系和国际格局的 动荡与调整。日本完全可以在非军事领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国际贡献” 。日本追求大国地位与作用,宜以深刻反省那段历史、求得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届会议于1989年1月22—2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施大学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传统的600多名宗教领袖出席了大会,其中妇女代表占35%,青年代表占15%。本届会议的主题是“通过信任建立和平:宗教的作用”。会议的宗旨是:(1)根据各种宗教的观点,提出有关和平与人类生存的迫切问题,并澄清宗教的作用。(2)在所有宗教与民族中增进信任与团结,号召为和平与正义共同努力。(3)为建立和平与进一步加强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组织的全球工作网,制订出一个有关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组织的方针政策与行动纲领。(4)通过富有建设意义的对话,相互了解对方的经历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战争文化走向和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和平文化运动的开展,铲除战争和暴力文化、建设和平文化已成为和平文化运动的两个基本目标。悄然兴起的和平文化研究,以联合国大会宣布的“2000 年——国际和平文化年”为标志,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它的发展不仅对未来的和平文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和平和自由的关系是古老的哲学问题。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人类共享和平和自由的“黄金时代”是指久已失去的状态;新斯多亚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把和平和自由归于自我,归于“心静”和“心和”;基督教封建哲学思想把和平和自由归于来世;新兴资产阶级则宣称,理性王国的统治带来了永久和平和自由。在研究和平和自由的关系方面,康德哲学是个高峰。康德的历史哲学既把人定为为自由作出决择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有理性的存在物,又把人定为由具体实在的自然法则和因果关系而决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