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影响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必然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生活等状况怎样?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基本权益保障的情况究竟如何?弄清这些问题,是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的前提。基于此,我们对贵阳市"农民工"就业、生活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好"农民工"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二元人格是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农民型人格与市民型人格糅杂并存的人格结构状态。二元人格结构在农民工身上表现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的九组人格模型。从本质上说,农民工二元人格是社会不和谐的产物。社会转型、制度歧视、身份和职业的错位以及安徽特殊省情是安徽农民工二元人格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具有冲突性、过渡性的农民工二元人格对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运作会产生抵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24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农民工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它正在由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推进力量向新时期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转化。农民工问题直接牵涉到亿万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包含了经济利益、社会权益、政治权力及文化融洽、精神和谐等内容的综合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变化,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从而迫切要求国家通过调整制度安排及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是能否最终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加速推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应该将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我国未来十年发展中的头等大事,采取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近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思路,稳妥有序地为农民工提供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机会,最终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42-44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分立制度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休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农民工作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新生社会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主要是从就业、生活保障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考虑,却极少关注他们的休闲生活,使得城市农民工的休闲活动种类少、层次低,休闲生活质量不高。通过分析农民工休闲活动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改进城市农民工休闲活动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休闲活动的支持;全社会加强对农民工休闲问题的关注;旅游企业设计农民工专项休闲产品;建立农民工工会并发挥其作用;培养农民工科学的休闲观;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体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提供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动力,弱化和谐社会的构建障碍,是真正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最关键的是制度障碍,最根本的是经济障碍,从主观角度看有公民素质障碍,深层次的是文化障碍。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入必须明确确立社会融入的战略任务,科学设定社会融入的战略目标,立即启动社会融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的农民工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能否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互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针对现阶段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难以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必将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多元文化、经济收入、社会制度、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文化、娱乐文化、科技服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主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刘卫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104-107
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内在要求的思维范式,具有自身的基本的特点即系统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和协调有序发展性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的系统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开放性、人民主体性、整体协调发展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及其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宋思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4
秩序成为问题,是转型变革社会的特征.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秩序以前所未有的明晰性和严峻性凸显出来,这既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市场经济对秩序地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定为具有终极意义的社会价值之后秩序实现要求,更是我国处在特殊的转型时期所导致的秩序的稀缺所致.而实质上,任何一种社会转型都是打破原有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秩序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价值凸现. 相似文献
13.
杨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2):27-31
社会分工在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一直为思想家所关注。社会分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这是因为社会分工制约着各种社会关系,制约着社会结合的方式并促进着社会结构的优化。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分工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探讨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和谐辩证法思维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和谐辩证法的整体性思维特征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整体发展的模式;和谐辩证法的主体反思性思维要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谐辩证法的辩证性思维指出和谐社会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714-718
和谐海峡,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肯定性价值判断,体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共同愿望,寄托着海峡两岸未来的生存方式,关切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和谐海峡"其理念建构和实践贯彻只有坚持辩证思维,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处理构建和谐海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和谐海峡"的不断生成、建构与现实化。 相似文献
16.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又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投入。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试图建立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流动与流动渠道:农民城市打工现状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德友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3):25-29
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特别是社会流动渠道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城市流动现象,可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农民工流动绝大部分为水平流动,向上的垂直流动少之又少,其工作现状令人担忧;(2)农民工流动的渠道单一,大多仅依靠自身的社会资本,其它流动渠道堵塞,由此形成诸多社会问题;(3)农民工水平流动的渠道是社会资本,而导致其向上垂直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8.
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4):105-114
公民社会是一个原本由西方学者提出、用来研究西方社会的理论,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意义和多种规范性词义的理论概念。我们可以对公民社会的理论和概念作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选择和发展。在此,公民社会是指包含了由个人、民间团体之间的自愿安排来组织的若干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共同体。我们可以从规范性的角度概括出它的若干特点;在中国存在着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动因;从描述性的角度,中国公民社会开始萌发。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法治是解决这些困难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社会利益均衡是其重要要求之一。但我国目前存在社会利益失衡的情况,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成本的加大,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分析了由于社会利益失衡而造成的社会成本的增加,并对如何降低社会成本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了城市,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我们主要运用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原理,从更深的层面分析农民工在适应城市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主要困境,认为城乡文化差距、文化堕距、文化震惊、认知差异等是形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应当整合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