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能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39-43
近代中国学者关于货币制度的讨论,大都是围绕货币本位制展开的。讨论的币制改革方案中最具有理论意义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管理通货制。提出并讨论管理通货制有一个过程,先是在讨论银币本位制时提出对银币进行管理,后来讨论纸币本位制时要求对纸币的发行进行管理,最后为法币政策设计方案时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管理通货制。 相似文献
2.
近代四川生活习俗的演变趋势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据四川近代地方志资料,从生活习俗角度透视了近代四川社会生活的变化趋势及特片,近代四川的生活习俗无论在衣食住行还是在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构成了近代四川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重要层面。其演变趋势呈现为受外来影响较大,城乡变化不平衡,新旧中西杂糅混合等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清末币制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21-125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在银贵钱贱、币制混乱的情况下,清政府逐渐创立起一种新的币制,即银元制度。这实质上是中国在币制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5.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恶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货币制度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由银两、银元并用制改为单一银元制;第二次由银元制改为法币制。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一个重要的货币金融政策,也是国民党政府放弃银本位制所建立的外汇本位制度,显示了其殖民地性质。国民党政府为了掠夺财富和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经常采用滥发纸币的手段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造成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加速了法币制度崩溃。 相似文献
6.
岳天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
币制改革是高拱主持隆庆朝大改革的重要内容.他针对嘉(靖)隆(庆)之际商业凋敝、币制混乱、国库亏空的局面,大力推行恤商惠商政策,整顿铸钱用钱之法,健全货币流通体制.改革不仅繁荣了商品经济,开通了边市贸易,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也使隆庆后期呈现出中兴之势. 相似文献
7.
关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14-16
币制的设计和改革本是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问题,但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货币主权却受到了西方列强的践踏。自20世纪初,美国就通过对中国币制的干预和破坏,将中国货币变成美国货币的附庸,从而对中国的货币金融进行侵略和掠夺,给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鲁细珍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65-69
毛泽民同志在新疆期间,针对新疆当时币制十分混乱、换算麻烦,经济往来不方便、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等问题,通过整顿财政、改组银行并实行币制改革,主持民国时期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次币制改革。对稳定金融财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新疆,巩固抗战大后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高聪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分析,指出宋代四川地区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后,所流通的主要是始于祥符年间的减轻大铁钱。随着四川地区的货币由小铁钱变为减轻大铁钱,四川地区的纸币的面额也发生过变化。这是此前学术界没有注意到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6-60
国民党政府1935年实施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国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币制改革的进程和结果.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采取"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币制改革;在币改方案宣布后,为操纵世界金融,美国逐渐由"不介入"转为"变相"支持态度,以购买白银等方式,向中国提供用来稳定法币汇价的外汇储蓄,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的金融复兴也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朝鲜的币制改革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系统了解和把握其历次改革的动因与进程以及实施结果十分重要。1946年,朝鲜设立国立中央银行构建了独立发行主权货币的自主银行体系,并且相继进行了五次币制改革,即1947年、1959年、1979年、1992年、2009年的币制改革,带来了商品价格、价格标准以及社会货币流通量等的较大变化。不过,每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及政策效果是不同的,有时夯实了货币制度基础,提高了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掌控能力,但有时也引起了货币体系紊乱和过大价格波动,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朝鲜也正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符合国内经济运行的新的货币制度及中央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白银购买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9-11
美国从1934年起实行白银政策,通过购银提高了国际银价。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混乱已久,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强烈影响,银价下跌,大量外流,于1935年11月与美国谈判后迫使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而美国 认为中国的新币制不与美元相联不能使它获取最大利益。遂实行放弃向世界购银的政策。使中国的币制改革再一次陷入困境,又一次迫使中国答应法币与美元挂钩,并扩大白银用途换取了1936年白银协定,使得币制改革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李家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26-129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地方虚位币制研究——以潮汕“七兑银·七兑票”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景熙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Z1)
七兑银是近代潮汕特别是汕头的虚位银,其兑换券七兑票则是本地的第一种地方信用货币。潮汕地区七兑银、七兑票的相关史实,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近代地方虚位货币的产生与洋银流入有关,其本身也有本土的生长内因;同时,地方虚位货币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近现代国家政权的建设中,在劫难逃地要遭遇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5.
陈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79
猪鬃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自1891年重庆开埠后,在国外市场拉动下,依托终点市场、转运市场、产地市场三级交易网络,猪鬃逐渐成为四川重要的出口商品,其产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四川近代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近代四川为视域,就猪鬃在四川经济贸易中的地位、猪鬃产业开发状况、产业开发立足的市场,以及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殿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2):86-89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的四川是俊杰辈出的时代,形成了四川思想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一是新式教育在四川的崛起,二是西方文化深入内地,三是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四是大量移民融人并发展了巴蜀文化,五是四川人才走出夔门,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几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促动,从而推动了闪光的四川近现代历史的迅速发展。分析这些原因,对今天也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四川俊杰辈出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殿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2):86-89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的四川是俊杰辈出的时代,形成了四川思想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一是新式教育在四川的崛起,二是西方文化深入内地,三是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四是大量移民融入并发展了巴蜀文化,五是四川人才走出夔门,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几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促动,从而推动了闪光的四川近现代历史的迅速发展。分析这些原因,对今天也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
李家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347-349
美国对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过程。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屡次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修改白银政策、援助中国进行币制改革的要求,采取了“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币制改革。在币改方案宣布后,为了操纵世界金融,美国逐渐由“不介入”态度转变为变相支持态度,以购买白银等方式,向中国提供用来稳定法币汇价的外汇储蓄,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的金融复兴也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12-14
有清一代,大量外省移民迁居四川。随着人均耕地的减少、洋货的冲击、土地恶性兼并及农村超经济的剥削,导致农村人口相对过剩,形成流民,给近代四川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