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宏 《学术交流》2003,(12):168-170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梅勒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主人公加里·吉尔摩是典型的"美国存在主义者",他的心理特征和反社会行为高度浓缩了诺曼·梅勒的"美国存在主义"这一人生哲学,即: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异化的20世纪,梅勒提醒我们:"人们只有一条出路。成为美国存在主义者,并以追求感官享受和暴力行为来反抗这个异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长江 《社科纵横》2007,22(5):175-176
《一场美国梦》是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代表作,作品体现了四个主题:一、美国社会是一个非理性的极权主义社会;二、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对生命的渴望);三、人际关系严重异化;四、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3.
朱欣  谢冬平 《学术交流》2012,(2):189-193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种哲学思潮,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构建了他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教育的本质即人的自由生成,人的生成是对绝对真理和终极价值的叩问,是对原有精神层面的不断超越;通过人文学科对人的精神进行陶冶,陶冶在师生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意蕴,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对于当下教育回复到人的精神塑造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波伏瓦存在主义伦理思想奠基在现象学之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它要求承认人的存在条件之模棱两可性、自由受境况的制约和他者的自由.它有着超越萨特早期思想之处,显示了波伏瓦思想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可以回应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可能性之质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波伏瓦其人其说都彰显了一种存在主义伦理精神,能唤醒我们对自身与他人存在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疗法源自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它认为人格的内在冲突在于个体与存在的经验之间。当代存在心理学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流派,而是对其他流派观点的补充和整合。存在治疗强调来访者的责任和生活的意义,指出存在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并深具建设性。当今大学生的焦虑和困惑充满了时代特点,他们的存在困境正是存在主义治疗所关心和讨论的主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从存在主义疗法获取如下启示:区辨存在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重新审视社会适应标准;增进来访者的责任能力;注重对意义的追寻;对死亡和人生困苦持非防御的态度;增进咨询师的在场意识,并帮助学生恢复其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颖娜 《学术交流》2006,(8):177-179
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以战争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美国社会。除了每个角色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外,美国社会中以少将卡明斯为代表的上层极权主义与副官侯恩代表的个人意志之间的斗争也尤为激烈,揭示出内外交织的两种冲突。透过对两种冲突的阐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美国社会稳定存在的威胁。因此,为抵制这股势力的蔓延,人民应该意识到并有勇气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极权主义和统治阶级不断扩大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依"第二个萨特"之见,黑格尔虽然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与超越性,但又把主体的现实性与特殊性淹没在客观知识的普遍化与绝对化之中,从而无视个体的真实存在;而克尔凯郭尔虽然坚守了个体生存的特殊性与实在性,却又固守于主观性的不可言说性,从而成为"空洞的主观性";马克思主义则同时实现了对两者的超越.不过,在萨特眼里有两种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他批评了苏联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认为"活"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超越性.然而,不管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萨特看来,其存在主义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包志明 《社科纵横》2006,21(5):167-168
在《兔子跑吧》中,作者厄普代克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主人公———“反英雄”人物,在细致描摹哈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占美国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洞烛幽微。本文认为主人公哈利屡次离家外逃的背后确有因可循,即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映射。结论认为在《兔子跑吧》中,一代巨匠厄普代克受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影响颇深,也可视为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阐释文本。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分析:孤独的个人及荒诞的世界;个人自由与追求;宗教与信仰。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一种本土化文学思潮(现象),而由"人性→人生→人类"忧患意识转化为"忧生患命→忧道患志→忧时患世(忧国患民)"的忧患精神是其本土化的一个基本趋势.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世纪初忧患,到冯至的"忧天的杞人"式忧患和沈从文对理性精神退化与人格奴化的忧患,至20世纪80、90年代的"先锋作家"在存在的困境中所发露出的"醒世恒言"式忧患,以及海子诗中缘干对生命的痛苦质询所产生的存在的忧患,又体现在重新寻求某种整体诗性言说、一种时代性、民族性救赎的冲动.其中既有对存在主义忧患意识的中国式读解,也包括对传统话语的现代性转化.总之,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可谓生于忧患,归于忧患.  相似文献   

10.
王永全 《社科纵横》2012,(4):173-175
存在主义伦理的兴起与极权主义具有一定的关联,以自由感知为基础,包括社会责任、自由、人道和诚实等。小说《一九八四》的双重思想作为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违背存在主义伦理,具有欺骗性、荒谬性和"虚化"性。文章探讨了存在主义伦理的基本观点和小说中双重思想的本质,分析了双重思想对存在主义伦理的消解及其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者对极权主义的悲观情绪和对公正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蒙古史诗作为人类幼年时期的文化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逻辑和思想状况,向我们展示出那个时期人与自然之间打交道的方式。存在主义作为对于技术化的反思,致力于澄明出一个最本真的存在。蒙古史诗所描绘的世界图景正是在存在主义意义上的。通过用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对蒙古英雄史诗《祖乐阿拉达尔罕》进行剖析和解读,能够为我们展开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从而启示我们换一种角度和立场来看待世界,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王伟 《东西南北》2010,(2):23-23
美国著名的梅勒啤酒刚上市时,曾做过这样的广告:无比豪华炫目的场面,灿烂耀眼的外包装金纸,使梅勒啤酒看上去非常高档。  相似文献   

13.
安部公房在文学创作中取法存在主义的独特个性,活用卡夫卡形式,使得作品独具特色,韵味十足。安部公房历经战后各种文艺思潮的激荡和撞击,其作品与“私小说”原有的艺术思想模式迥异,他把视角和触角投向了社会、自然与人生,呈现出一种非常态的形式,作品的外在表现也许是夸张扭曲的,表达的主题却是深沉的,那种荒诞对于日本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安部公房以非常独特的审美和出人意表的细节、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显示出他艺术探索的前沿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4.
温权 《学术交流》2012,(4):27-29
别尔嘉耶夫在《自我认知》一书中对马克思思想的相关论述集中折射出白银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矛盾心态,而别尔嘉耶夫作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神实践领域内所表现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其摈弃所谓的"阶级"、"革命"等先在限定后所呈现的一个极其纯粹且单一的实践式"精神",即他通过自由和存在这两大核心话题在一个近似矛盾的张力环境中所再现的他所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加入神学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就完成了在人格和神性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化理解———即自由主义和存在主义并存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9):73-76
相似的封建社会生产方式与生存内容产生相似的理性文化,商品经济与相似的文化氛围产生了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具有存在主义特征的王艮哲学思想。比较中西思想文化传统,建构符合消费文化的思想体系,引导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萨特存在主义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德格尔与萨特同为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但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术界看法各异。本文从“存在观上的异同”、“自由观上的抵牾”、“学者与斗士”三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工作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实务性,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同时要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它还具有综合性。本文通过以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为例,分别从实务的重要性、理论的必要性及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的关系,以期更清晰地呈现所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萨缪尔·亨廷顿9·11之后谈"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之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声名大振 ,他的曾引起激烈争论的著作《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在出版 5年之后 ,一下子跃升为美国最畅销书之一。美国国内外的许多人都在纷纷谈论 9·1 1是否是“文明的冲突”的象征或前奏 ,亨廷顿本人因此受到各种媒体的争相采访。  相似文献   

19.
陈四维 《社科纵横》2013,(2):223-224
罗洛·梅,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是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存在心理治疗的代表之一。本文还联系同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萨特,共同探讨关于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5):107-110
当代大学生存在无目标追求、无兴趣热情、无积极行动的"三无"状态。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主要是因为无力选择而茫然、理想失落而退缩、异化人际关系而淡漠、不确定性存在而焦虑、孤立无援而自我放弃。高校教育者要通过教育、辅导,增强学生现实感,提升学生自我觉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