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复调性是《占有》最根本的艺术特征,该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对话性声音和意识。作者拜厄特的多元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是其小说呈现复调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以《占有》中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关历史可知性的对话,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和多视角叙事为例,探讨了该小说中的众声喧哗的景象,以说明《占有》研究中存在大相径庭的各种解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情感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刘艳对巴金的小说《寒夜》,评论界一直有个公认的说法,认为它真实而又深刻地展示了抗战后期国统区人民深重的灾难,主人公汪文宣的不幸命运实际上是对民不聊生的黑暗制度的控诉。巴金自己在《谈<寒夜>》中也说,他写《寒夜...  相似文献   

4.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具有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对话特征。"对话"是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全面揭示小说中作为思想形象的人物个性、思想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主人公与作者的对话、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以及丈夫与自我的对话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温顺的女性》,更深入地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复调理论是俄国哲学家、文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进行重新解读。解构这篇小说的写作方式,印证了复调小说理论的某些观点——对话,主体性,环境描写和叙述时间。  相似文献   

7.
论《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 ,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 ,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 ,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 ,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和《水之乡》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分别从作者与主角的关系,对话性艺术语言以及双声语的话语形式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虽具有明显的"复调"特征,但又不同于巴赫金意义上的复调小说。进而探讨复调小说理论在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遭遇"中,进一步拓宽其理论边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部涉及种族问题的长篇小说。小说大量使用了叙事话语的对话技巧,通过全景描摹的方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增强了作品的内在魅力。《八月之光》带有浓厚的复调小说色彩,在主人公的主体性、不确定性和文本结构的大型对话方面,体现了强烈的叙事话语的对话色彩,为现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美国狂人》以极端直白和灰暗的笔调揭示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真空。以往对该小说的评论多集中在其讽刺与说教的维度上,而忽略了其极具特色的叙事艺术。本文采用巴赫金的复调文学理论,分析了该小说在叙事上的复调特征。贯穿整部作品的宏观对话、微观对话以及三种不同意识的相互追逐与缠绕证明了该小说是一...  相似文献   

11.
纳丁·戈迪默的小说《另几种结局》以复调小重奏的形式演绎了现代婚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故事,其并列而看似无联结的三段生活截影分别探讨了婚姻的失衡、守望者的幸福以及风雨过后的圆满等多重主题。小说复调形式既很好地诠释了人生多样性、复杂性等多重意义,又实现了作家意在表达多元化的艺术化书写构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概念实际上有违于小说创造的音乐学原则 ,只不过代表了小说史上某一种复调小说模式 ,可称之为“对话模式”的复调小说。鉴于此 ,本文将另一种基于音乐学原则的小说形态汇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概念 ,并对文学史上复调小说的成就别为两类 :一类是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对话小说 ,另一类是德·昆西、福楼拜、乔伊斯、赫胥黎、昆德拉等人的以对位原则为基础的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重读《寒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夜》的内涵丰富复杂,超越了社会制度批判层面。它让“五四”以来的个性话语与人道话语平等对话,让不同价值观念为各自的合理性进行辩解,又对其各自的局限性予以展示。曾树生与丈夫及婆婆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叶绍钧开创的普通人日常生存状态小说,至《寒夜》达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脱胎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是他哲学观的升华。契诃夫与巴赫金有着非常接近的哲学美学观 ,其作品中有对话因素 ,小说《姚尼奇》就通过对话展示了姚尼奇从一个尚有一丝志趣的青年蜕变成一个典型市侩的过程 ,表现了他灵魂的堕落  相似文献   

15.
鲁迅复调小说超越一般现实主义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和意义、道德和人性的基本事实,思考有关现代性和永恒相关联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的生存根基。复调艺术能够就独白立场的艺术把握所无法企及的人的一些方面进行复杂对话,它因此成为鲁迅组织结构小说和传达世界的诗学机制。鲁迅复调小说是人学与诗学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6.
《拧紧螺丝钉》是英美文学史上一部"迷人"的小说,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可以解读出这部复调小说悬念迭出的原因在于:主次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且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小说中的人物在进行对话时,听者和说者由于"概念视野"的不同,对话语的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女主人公在次文本中的回忆性独白使故事本身产生了时空对话,干扰了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稳定性看法。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思想家巴赫金创建的复调小说理论及其相关的对话理论可以说是20世纪文学性批评和文化批评中最富有活力的经典理论之一。它不仅打开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而且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思维方式,有着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在中国,很多学者对于对话理论格外青睐,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由中国海洋大学罗贻荣教授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走向对话》一书,以全新的理论角度和探究视野,对“对话理论”做出了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一、概述了巴赫金对小说时空体的历史发展情况的研究,揭示了巴赫金时空观的艺术功能转变。二、从体裁诗学的角度论述了时空体的理论核心及其对复调小说类型的形成意义:时空的有机融合孕育了对话情境,使对话成为可能。而对话特征正是复调小说的核心。三、从文化诗学的视角彰显出复调小说时空体的文化精神。时空渗入人的心灵,是人的存在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重新分析,认为:从叙述学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不能切中《红楼梦》高超艺术形式的要害,而只能得出一些失之肤浅、似是而非、前后矛盾的结论。本文在后半部分着力论证了《红楼梦》中的复调叙述方法,初步提出了《红楼梦》是一部复调小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