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在郑和的故乡———春城昆明,由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中国云南郑和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组委会,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国使节、中外专家学者和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会议如期召开的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部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1994年召开的首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我们对开展郑和研究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形成了共识。正如会议所认为的,15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而中国伟大航海…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3月 15日 ,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先生历经 14年的潜心研究 ,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中国明朝回族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舰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是环球航行的第一伟人”的惊人结论。 2 0 0 2年 12月10 - 12日 ,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郑和研究会联合在昆明召开“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 ,特邀孟席斯先生莅会发表专题演讲。会议开幕式上 ,孟氏向大会组委会赠送了 2 0 0 2年 11月刚出版的 5 78页的专著《14 2 1年 :中国发现了世界》一书。鉴于是书尚无中文译本 ,会议期间有多位学者建议孟氏撰写一份简明扼要的全书梗概 ,寄给会务组翻译后发表出来 ,以供中国读者了解是书概要。本文即是根据孟席斯先生 1月 3日用电子邮件发给译者的稿件翻译而成。为便于读者阅读 ,译者特加译注数条 ,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11日是第10个"中国航海日",由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云南省交通技师学院主办的第三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在世界航海先驱郑和的故乡昆明安宁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总理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郑和航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就郑和航海与"海上丝绸之路"构建、郑和与东南亚,郑和与马六甲、郑和与云南"桥头堡"建设等15个专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正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朋友:今天(2014年7月11日——编者注)是中国第十个航海纪念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由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和云南省交通技师学院举办的第三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在郑和的故乡昆明如期召开了!我谨代表会议组委会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以"郑和航海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是前两届国际会议的继续和深入。2013年8  相似文献   

5.
很荣幸来到郑和故里、美丽的云南,参加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我深感这次会议的主题———“世界的郑和”,十分鲜明。郑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郑和首次航海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2年。郑和是16世纪世界大航海运动的先行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郑和是东方惟一的一位。该刊简介郑和的事迹为:郑和率领中国强大的舰队,满载27000人,进行海洋开发及对外贸易,于1418年最远到达非洲东岸。1998年国际海洋年里斯本世界海洋博览会上郑和被誉为世界级伟大航海家之…  相似文献   

6.
在1984年南京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李士厚先生宣读了《〈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论文,其根据南京《郑氏家谱》、巍山《赛典赤家谱》和玉溪《郑和家谱》及其他相关资料,认定“郑和为咸阳王六世孙无疑。”[1]使人们对长期扑朔迷离的郑和家世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引起了轰动。但到1992年,在昆明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7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马继祖先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在《关于郑和家世》一文中说“郑和是咸阳王六世孙的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似不可轻易肯定。”[2]马先生还对李士厚先生的论点一一…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今天,来自世界各国及祖国各地的专家和朋友们云集昆明,隆重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共同研讨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功勋。作为郑和的故乡人,我感到非常激动与高兴,并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远洋这一神秘而冒险的领域尚无人问津的15世纪上半叶,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在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掀开了世界远洋历史的序幕,在人类文明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举办此次郑和…  相似文献   

8.
女士们!先生们!我叫郑云良,是郑和十八世孙,在昆明钢铁总公司铁路运输处工作,曾任昆明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现年59岁,已退休,回玉溪北城东营村居住。我们家世居昆阳州,明末清初时,马、郑家族上百余户。咸丰六年,郑和后裔参加了反清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回民实行残酷的镇压,郑和后裔把“马哈只碑”掩埋起来,逃往玉溪的东营、西营、大营村。从此,就离开了祖籍昆阳,直到清末民国初,昆阳回民在月山上筑坟,挖到了马哈只碑,把碑立在原墓地。1913年,袁嘉谷先生发现马哈只碑,发表了《卧雪堂文集》,世人才知道郑和是昆阳回族马氏,“事今…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宁夏社会科学院将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与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一、会议宗旨:文明对话、学术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二、会议议题:1.郑和下西洋与文明传播;2.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关系;3.重振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经贸发展。三、会议时间:2005年6月30日报到,7月1—2日会议,7月3日考察。四、会议地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香渔王子饭店。五、会议经费:1.海外学者到中国银川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提供膳食、市内交通及参观考察费用;2.中方学者…  相似文献   

10.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几百年来人们研究郑和伟大的航海事迹,歌颂郑和遍访亚非三十余国所结下的友好关系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当前,学习郑和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历来有种种说法,都属于学术观点之争,见仁见智。然而,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诬蔑为主要在于“侵略扩张,开疆扩土”,却纯属别有用心的捏造历史,欺骗世人。本文拟从以不容篡改的,让历史作证,让事实来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和丰功伟绩吧!…  相似文献   

11.
走进郑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作为回族穆斯林,有着显赫的家世、卓著的勇气、超凡的智慧,因而义不容辞地担当了出使西洋的重任,并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创造了名垂青史的业绩。本文从回回民族史的角度诠释了郑和航海的内在必然性,为我们重新认识郑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的郑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平 《回族研究》2003,(1):65-69
郑和研究,从1904年梁启超肇始,迄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它伴随着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脚步,逐步走向繁荣,显露出蓬勃的生机。毋庸置疑,20世纪的郑和研究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继往开来的时期。今天,回首审视郑和研究的发展,对于我们推动21世纪郑和研究事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全面地总结20世纪的郑和研究,是一项艰苦繁重的工作。本文是在吸收和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根据20世纪郑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5个阶段。(一)郑和研究的开拓阶段(1904—1934年)这一时期以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  相似文献   

13.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伟大航海壮举,被记入中国和世界航海史册。对他及其航海事业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热,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许多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文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对郑和及他的航海事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从有了回族书籍,回族古籍整理工作就从未间断,它是书籍阅读与利用并使知识不断延伸与再造的内部要求,并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具有学术规范的现实意义。现存400余种回回古籍正处于流散、损坏之中,编辑《回回古代全书》(纸本、光盘)的构想若能付诸实际,可彻底挽救这批濒临灭亡的珍贵古籍,并辑佚、复原主要著作,为深入开展回族文化研究备一份权威性的基础材料。最后,就现代书籍中有关郑和的错误记载,通过考证原著,对《航海图》的编著者、郑和朝觐等议论纷杂的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一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各国各地区的封闭状况已被彻底打破,伴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生活在各国各地区的人们正越来越明显地打破历史传统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局限,将民族的、地区的意识转化为世界意识,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世界意识,指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们观察、分析、判断事物的观念和视野,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是否具有与时代同步、与全球发展趋势同步的特征。世界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的“惰性”和传统的惯性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我为创作长篇历史小说《郑和》进行采访的时候,发现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在世界航海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长达600年的时间内,竟然受到了历史尘封的遭遇。不要说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无法同西方世界对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宣传相比,就是在中国真正知道郑和其人其事的也不多。不说别的,就说当前伴随旅游热而出现的挖掘历史名人资源的热潮中,对郑和及其七下西洋的关注,还不如考证杨贵妃在马嵬坡的遇难处和王宝钏的寒窑受人重视,郑和的纪念地根本还谈不上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热点。这种现象,与郑和…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举世迎向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夕,继去年10月美国“时代”(TIME)周刊发表大幅郑和历史研究之后,今年3月英国一位历史学者孟席斯亦公开发表惊世新论:“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该观点自媒体发表以来,举世震惊。根据他历时14年搜集的资料证据与研究,这位英国学者挑战历史的观点,认为:中国人比哥伦布早72年首先发现新大陆。此项新的论点果能成立,识者认为真的可以改写历史。今年3月15日,在伦敦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演讲时,有200多位外交人员、学者、海军官员、出版界和传播界等人士出席了孟席斯的演讲会,除发表他的新论外,还公布…  相似文献   

18.
英国加文·孟席斯先生的"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的惊世之说提出3年多来,引发了全球性的郑和旋风和大讨论.本文以广博资料,详细评述孟席斯"新说"的影响、主要论点及围绕孟氏"新说"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9.
郑和故里考     
明朝初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历史编纂学家也有疏漏,对郑和的家世语焉不详。《明史·郑和传》仅云“郑和,云南人”,竟未写明郑和生在云南何处。由于封建史家的偏见,有关郑和事迹亦不见于云南各地方志。这一历史悬案延续了500年而未获解,并曾造成历史的误会。在云南南华县西门外有一块碑,文曰:“大中华国四千六百九年十月,前明开拓南洋各岛之大冒险家三保太监郑和公故里,陆军第二师长节制迤西各属文武官吏西防国民军总统官李根源立石。”在南华县城西北约2公里、龙川江北岸的…  相似文献   

20.
郑和朝觐记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和(1371-1435)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他去麦加无疑是我国和阿拉伯友好关系史上的盛事。然而,郑和究竟去过麦加没有?如果去过,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郑和原姓马,是云南昆阳的望族,其祖上赛典赤·赡思丁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郑和即赛典赤的后裔[1]。郑和下西洋的成功,与他成长的道路及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郑和出生于一个敢于冒险的穆斯林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跋涉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麦加,完成朝觐功课,因此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吉”。郑和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觐途中的种种见闻。父亲跋山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