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湘西苗族地区省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老洞村的旅游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初步研究。通过介绍老洞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民族地区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此,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及生态功能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以生态环境的修复、维护特别是水源涵养为缓解矛盾的关键环节,以生态移民为抓手,以生态特区建设为载体,逐步探索构建适应这些区域的特殊制度安排和组织管理形式,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夯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以广大农牧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个民族村寨为个案,探讨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建设的重点、主体、组织与参与等,提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农民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民工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田野考察与个案分析,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状况、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并重点关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地评估和选择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域情的发展模式问题。文章认为遴选和培养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与科技能人,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法制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民族法制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当下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武陵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看,目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文明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精神文明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够更好地进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明上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基层财政非常困难,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应立足现有的政策和体制框架,自力更生,积极探索内部化解财政困境的对策,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建设新农村的实践,提出了民族地区自主克服财政困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存量与质量将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层次及效果。在民族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加快高职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巴东县石桥坪村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它们对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新农村社区建设一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二需要土生土长的领袖人物,三需要以农民为主体,四需要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整体文化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劳动技能;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多方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促农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难点和着力点之所在.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而在边境民族地区,产业基础薄弱、潜在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难点加大了促农增收的难度,需要加大扶持开发力度,狠抓招商引资,推广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开发边境贸易和旅游业,构建促农增收产业支撑体系和发展劳务经济,才能全面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村落文化资本化为视阈,探讨湖北民族地区的村落文化建设。认为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实现区类文化资源的“全面掌控,集中开发,重点扶持,组合特色,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对新农村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农民工返乡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积极应对。在尽力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效用,争取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在于贫困问题,导致贫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础教育的薄弱。教育的落后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又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典型的“贫困综合症”。  相似文献   

17.
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生活设施基础较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难度相对加大,本文在对湖南双峰县新农村建设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提出:1)政策支持、舆论引导、整体部署;2)特色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3)切实改善农民生活;4)加强新农村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民族地区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良好的社会风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等,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不仅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织、多种宗教并存和信教人数多、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作为少数民族生存依托和民族文化存在的摇篮,自然村的存在和保护可以有效地维护民族地区的人伦关系,也蕴藏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是其它任何措施无法替代的。自然村的存在和保护是事关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对我国西部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以及我国社会的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深入调查和社会分析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自然村的存在和保护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目的在于强调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和自然村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