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因此,确立区域文化空间,发挥民众主体和传承人核心作用对其进行“活态”保护是关键.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应利用地域文化空间,进行活态传承保护;发挥苗族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资源传承;重视传承核心主体,疏通传承保护渠道;施行多样保护措施,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县苗族银饰具有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传承性和工艺性是它的核心内质。由于文化上的固有差异,苗族银饰制造有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凤凰苗族银饰随旅游业而兴盛,亦因市场经济冲击而面临挑战,其传承现状和保护力度俱不容乐观。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地方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传承人自身也务必转变观念,认同银饰技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各苗族聚居区的巫师称谓繁复。苗族巫师又因性别差异与技能高低而有层级区分,蛊婆与无常则是苗巫之卑贱者。其职业传承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并有阴传、阳传或自学三种传承模式,他们不仅是苗族社会中非职业性的宗教从业者,而且还是本民族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4.
湘西地区传统的苗族鼓舞是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价值。其近代传承方式从简单、直线的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逐渐转变为学校教育传承、社区体育传承、民族舞蹈传承和村落民俗传承的复杂、辐射式传承。这一改变在参与数量上、形式上让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却同时遭遇技艺多而不精、传而无力承的尴尬局面,从而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苗族婚姻习俗是苗族文化最集中的反映.由于地理环境、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苗族婚姻习俗成为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新时期的苗族婚姻,仍残存着古时的婚姻特点.因此,我们从法律角度研究苗族婚姻礼俗,对传承苗族优良传统文化与进一步改革苗族的陈规陋习,提倡科学、文明的婚姻,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婚姻法的贯彻实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芦笙与芦笙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并独具特色。苗族芦笙舞具有专业性、审美性、艺术性等特点,应当注意保护、抢救濒危的苗族芦笙舞。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苗族巫文化对苗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巫文化的影响下苗族舞蹈可视为不同形式的巫术行为。二、舞蹈是苗族巫术鬼神观念的载体。三、苗族巫文化体现于苗族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早期以来,中外学者开始关注海南苗族,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对海南苗族文化进行整体记述和具象研究,收集民族志资料,争论海南苗族的历史渊源,探究苗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文化内涵,解释宗教信仰的意义与功能,关注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提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早期以来,中外学者开始关注海南苗族,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对海南苗族文化进行整体记述和具象研究,收集民族志资料,争论海南苗族的历史渊源,探究苗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文化内涵,解释宗教信仰的意义与功能,关注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提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原始的宗教意识、民族频繁的迁徙以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苗族丰富多彩的仪式性文化,影响了苗人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也从精神空间延展了苗人眼中的现实世界。现代社会的冲击使得仪式性舞蹈的内涵在慢慢消失。原创舞蹈《归娘》通过女子单人鼓舞的形式反映了频繁的迁徙对苗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和传承了仪式舞蹈中的苗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反排苗族木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时代的冲击,引起了反排苗族木鼓舞组织形式、功能价值、发展时空、行为文化、心态文化、表演形式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反排苗族木鼓舞,提出了通过加强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重视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引入体育课堂、培育文化认同以及加强与当地旅游的紧密结合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苗族鼓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认为苗族木皮鼓由木鼓演变而来,在制作与使用苗鼓的过程中形成特定形态的鼓舞文化。苗族鼓舞历经春秋战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累积,到明清时期完整形成,清代以来苗族农闲时举办的五种典型鼓舞彰显了苗区闲暇文化生活形态,其象形动作在描绘苗民农耕生活情景同时又反映了农耕民族的生活规律,展示了云贵高原及周边山地民族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苗族鼓舞文化作为民间传统文化,既来源于苗族家庭生活又成为苗族家庭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影响整个苗族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盘瓠与辛女传说、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辰河高腔、苗族挑花、剪纸(踏虎凿花)、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调研,发现其产业转化过程中存在传承人文化水平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已经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围绕政府、企业、市场、民众、传承人5种因素分析了影响非遗项目产业转化的原因。针对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5种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索了不同的产业转化机理,有望为全国其他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 ,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 ,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话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 ,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 ,导致了他小说创作中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湘西苗族民间苗文造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政府为湘西苗族创制出了一套通用的拉丁字母苗文。这之前,湘西苗族没有一套通用的苗文,但在民间,曾经创制过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老寨苗文和速写苗文共5种用于书写湘西苗语的民间文字。其中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和老寨苗文四种属于汉字式文字,速写苗文属于汉字式字母文字,它们各在一定的地域和范围内运用。构形上4种汉字式文字以方块汉字为基本构形,互相之间有同有异;速写苗文属仿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创造的一套符号,而非方块汉字。造字方法主要有假借、形声、会意、类推和注音法。  相似文献   

19.
苗族古歌内容丰富,艺术题材广泛,其中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平等共生的特点,并且充满着浓厚的审美意蕴和可贵的诗意情怀,具有浓郁的生态意识,文章试图对苗族古歌艺术的生态意识作一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