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我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曾谈到了河洛区域、河洛文化圈的范围问题。认为河洛地域“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认为河洛文化圈,“应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见《文史知识》1994年3期),并说明河洛文化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对于以上认识,我至今基本没变,只是认为河洛区域的东边,应该延至开封。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是黄河和她的支流洛水相交汇地区形成的一种具有典型性性质的区域性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生态环境的变化较为显著地体现在河洛文化的兴衰之上,生态环境的好坏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河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洛地区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日常的生产劳动、军事活动以及宗教信仰,具有天人合一性、民间规约性、观赏性、地域独特性和文化团块性的特征。应该把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经济开发与保护、发展传统体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与大众传媒和学校体育相结合,做好民俗体育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河洛文化研究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无疑为推进河洛文化研究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河洛文化研究》的出版就是这方面的表现。该书高屋建瓴,对河洛文化的发展作了寻根溯源的工作,对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并探讨了河洛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在河洛文化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期,薛瑞泽、许智银两位先生的专著<河洛文化研究>,同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研究河洛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本人有幸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6.
河洛文学是地域、文化、文学三者的共生互创.河洛作家研究要探寻创作主体的情感地理,从"地方亲属关系"中呈现地域文化人格与原型意象.河洛作品研究重在解析文本的地域文化品质,揭示河洛理学文化、宗教文化、王都文化等对河洛文学的"深度构成".河洛文学史的书写要凸显长河意识、多元意识、当代意识.对河洛文学的研究,既是对文学传统的追忆与眷恋,也是对今天的聆听、关注、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河洛地区生态史与河洛文化发育的自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本来就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的内容。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文化的发生和发展 ,当然也不能离开人与自然的关系。记史论史 ,总结历史与文化 ,如果脱离对自然生态因素的考虑和分析 ,不能不使人感觉到一种缺憾。正是因为这一原因 ,近来史学研究对生态史和历史的自然环境的重视 ,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倾向。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总体构成中在许多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河洛文化从其初生起 ,就具有极适合文明发育的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里因此长期成为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历史上一些重要王朝在洛阳定都 ,当然有政治军事战略方面的考…  相似文献   

8.
河洛文化研究存在"厚古薄今"的思想障碍。北宋之后的河洛文化被打入冷宫,除了文化自恋心理之外还有文化霸权和文化基础主义作祟。研究当代河洛文化是对整体性河洛文化的一次时空穿越,可以清晰地勾勒地域传统的演变轨迹,呈现地域自古至今交错叠印的人文岩层。  相似文献   

9.
河洛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大一统"思想,并通过古代都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等有机载体世代相传。优秀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基。研究河洛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至今,河洛文化研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多学科参与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河洛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转化活化的复杂性都对河洛文化研究提出了挑战,多学科参与十分必要。要通过扩大河洛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科参与进来,也要树立研究的国际视野,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河洛文化,更要搭建高规格、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为多学科参与创造更多条件,共同推动河洛文化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
河洛地域是道家文化滋生成长的沃土。先秦老子的开源、魏晋玄学的流行、宋代洛学的出场、金元全真道的兴盛,构成河洛道家文化的"大传统"。而河洛王朝崇奉与王都战乱是影响河洛道家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河洛洞天福地与庙宇宫观传达出乡土社会的"小传统"。河洛道家文化既规定了地域文学的历史语境,也内在蕴藏着它的一个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2.
河洛文化的滥觞开启了河洛文化的历史。从考古所发掘的材料可以看出,河洛地区的社会进步与生产工具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的生产工具的进步,大大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文献材料来看,伏羲氏时代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而进入五帝时期,河洛地区政权建设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引导河洛文化走向新的历史阶段。考古资料和文献学视野下的河洛文化内涵相互印证,表明河洛文化是中国境内最先发育成熟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蒙文通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版的<古史甄微>一书中提出,中国上古实际上存在着邹鲁、三晋、吴楚或者称之为海岱、河洛、江淮三个系统的文化传统.以传说而言,江淮地区之民族以炎族(三苗、九黎)为代表,传说人物有共工、神农、炎帝、蚩尤等,是一种农耕民族;河洛地区之民族以黄族(华夏)为代表,传说人物有黄帝、颛顼、尧、舜等,是一种游牧民族;海岱地区之民族以泰族(东夷)为代表,传说人物有伏羲、女娲、燧人等,是中国最早的土族居民.以风俗习惯、思想素质而言,"泰族为长于科学、哲学之民族,俨然一东方之希腊;炎族为长于妖祥、崇宗教之民族,颇似印度;黄族为长于立法度、制器用之民族,颇似罗马也."以诸子而言,纵横、法家乃三晋北方之学;道家如老庄以及词赋家如屈、宋,并是南方之学;六经、儒、墨之流,则为东方邹鲁之学.三方文物之各殊,在在可见,固非言史之一端而已.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研究首先以地域文化研究的面貌呈现,其所延伸出来的河洛文化定义也多半参照于此。在长期的文化观念中,与河洛文化产生联系的是“河图”“洛书”神话,这种说法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是,河图洛书并非单指与“河图”“洛书”相关的神话,因为,河图洛书并不是以神话面貌出现的。河洛文化的发展过程与河图洛书的嬗变过程有在时间上的吻合,也有在文化理念和思维上的共通点。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作为两个文化符号,两者之间有文化联想,有河、洛地名联想是十分自然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三重门"形成于传统社会,并在现代社会延续与变异;"三重门"阻碍现代话语背景下的两性和谐;开掘河洛文化资源,建构两性和谐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区教育目前正面临一个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这里所指的广度是指,社区教育要突破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校办学点为集聚点的基本架构向四方辐射、向社区单位全覆盖的渗透目标前行。这里所指的深度是指,社区教育要从表县向里层、顶层向底层突进,向社区成员全包容的目标前进。在社区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过程中,广大社区教育实际工作者积极探索、刻意创新,推出了许多新设想、新思路、新举措,教科文组合体就是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环顾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历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除了硬实力建设水平之外,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水平的高低,愈来愈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文化研究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求同"研究,注重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现实应用研究。要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必须做到:第一,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建构具有民族性、开放性的中国文化系统;第二,积极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新时代文化;第三,迎接"文明冲突论"的挑战,向世界昭示中国文化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理念,使中国文化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精神力量;第四,坚决抵制文化扩张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共荣。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但进入现代以来,传统中原文化却面临如缺乏地域文化个性,与现代河南经济发展脱节,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等许多问题,要打造有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中原文化,首先,要还原现代中原文化的实质所在,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形成有效的文化网络;再次,要注重提升、交流与融汇,突出自身特色,塑造现代中原文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文化在彰显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愈加凸显。着眼于有效促进文化发展和文化推广,本文提出了文化的有形类、无形类和创意类范畴。有形类和无形类是在民族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富含民族元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推广涵盖文化推广理论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任务是不断推动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意类文化在有形类和无形类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电影、电视、动漫、广播、唱片、出版、游戏软件、社会文化活动、文化设施、观光旅游、艺术设计等进行的文化加工或者组织实施。文化发展和文化推广在繁荣文化事业中相互促进:文化发展是文化推广的基础和保障,反过来文化推广又极大地促进文化发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加快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步伐,把文化工作谋划好、实施好、掌控好,已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