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两种"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两种"中庸"伦理思想的指向或目的、两种"中庸"伦理思想通向各自目的的基本途径3个方面进行了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伦理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毛泽东伦理思想集合中西伦理渊源于一体,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精华的批判与继承,对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改造与吸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接收与消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轨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金融行业钱庄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华金融机构外商银行在特定时代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碰撞,必然地形成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常常表现为合作、依附、竞争、冲突。本土钱庄与外商银行的互动关系,正是中西经济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和案例。  相似文献   

4.
主客体关系的嬗变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客体关系与生态伦理思想直接相关,主客体关系的嬗变必然会带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古代文化中,主体与客体主要是一种一体关系,人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生态伦理思想是潜在的、自发的。近现代文化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取代了古代文化中主客一体直觉体悟式的原始思维方式,人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取代了人与自然的共在、融合关系,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人类生态伦理思想处于缺失状态。当代生态文化中,主体与客体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生态文化把自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协同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度觉醒与自觉。  相似文献   

5.
中西伦理思想在不同的传统背景下发展而来,具有不同的特征.总的说来,中国伦理思想是内向型的,重人伦、亲情和家庭,而西方恰恰是开放型的,重个体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全球伦理作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道德理想,需要在全球各种文明中寻找思想的资源.从中西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过程、探讨的主要命题及创立的德目、整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和作为普遍道德律的"黄金规则"来看,中西伦理思想异中有同,这一切在全球伦理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今天,随着人类在发展中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全球意识的形成,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中庸:作为普世伦理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在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占有中心地位。当代伦理致思中对于普世伦理的吁求 ,应当从古典中庸思想中吸取思想资源。中庸作为可能的普世伦理的理由在于 :其一 ,中庸存在于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 ,是一种各大文化传统可以共享的伦理资源。其二 ,中庸具有伦理常识的特性 ;在中西伦理的不同历史演变中 ,中庸成为终结伦理偏执的最佳选择。其三 ,中庸适应各有传统的伦理互动的需求。在普世伦理的建构中 ,中庸是道德准则与实践原则的基准  相似文献   

7.
受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差异必然在语言表达上有所反映。从语言意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书面语与口语、语言表达方式、文字差异、文化原因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中西语言文化作一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之争不止是医学上的学术争论,而是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与遭遇的典型符号;数百年里,两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华夷心态、中西并行、新旧之争,从中西医学彼此的称呼变迁,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关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详细地描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探寻了母亲为女儿未来的生活构建的一座精神家园,剖析两代人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女儿对母爱的困惑以及最后走向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 在古代的中国,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构成了文化心理的特质。这一特质,一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同时。也密切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二者的碰撞,必然会给古代小说留下鲜明的伦理印记。古代小说的这一传统在水浒故事的流传过程中毫下例外地得到了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