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由变局走向变革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崇高价值理想的内在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继承创新,凝聚全人类价值共识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有之义,构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依据、文化依据和现实依据。“共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突出特质: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重塑全球发展理念的价值共识,公平与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准则,民主与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来,便对全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冷静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曲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长眠不醒与世永辞了。一百年来,马克思创立的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理论日益广泛传播,马克思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在蓬勃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与实际斗争相结合。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4.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当代人类社会在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所提出的具有重大世界意义的价值理念。这一价值理念所回答的是时代之问、当代人类之问,是体现全球性时代的时代精神之精华,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人类社会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的全人类胸怀在当代条件下的展现和推进。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人类性,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基因。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在当代世界条件下真正扩展到全人类,体现了中国哲学在现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能力。全人类共同价值又是指导协和万邦的价值精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绝大多数人甚至全人类的信仰并化为实际行动。大众化有多种或者说有不同的程度。大众化与时髦、通俗化、普及化、庸俗化都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论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是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化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信念并落实到行动上。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行动上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的辉煌成果。共产主义的全面实现是全人类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行动上的最高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妇女的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开始,便把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就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①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个战斗历程中,也贯串着妇女解放的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反思 ,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 ,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都体现出对全人类生存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有三个“坚定不移”,而在实施这个总体布局的过程中,还必须有一个坚定不移,这就是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必然结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人基于种种原因,通过不同形式已经提出了今后还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对此,有必要澄清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各国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全人类宝贵的思想财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文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筹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两个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胜利向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存在着"讲台马克思主义"和"论坛马克思主义"二元结构的局面。二者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内容形式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陈旧老化","论坛的马克思主义"——"缤纷绚丽";在理路旨趣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故我","论坛的马克思主义"——"日新月异"。但在终极的关怀上,两者都不约而同指向全人类的解放之精神追求。二元结构式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造就了两种不同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模式。认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状态有助于为解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提供另一种视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科属性是关于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定位,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而科学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学科属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适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从当初只为少数思想家掌握的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亿万人民群众掌握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共同利益出发、从主体性与时代性、先进性与科学预见性、现代文化的民族化与历史机遇、“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与人类历史的“终极关怀”等问题出发 ,对当代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新现象、新趋势、新特点作了准确把握和高度抽象概括。它既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幸福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得好,就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脱离本国实际,或者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背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招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最完备、最深刻和最无片面性的发展观。生成、进化、消亡和转化是物质本身发展的规律,是物质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形式。人们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客观、科学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发展是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和社会实践的根本趋势,也是反映它们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根本趋势。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伟大理论,它没有终结而是生动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着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本质特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诸多观点的创新与突破。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至上鲜明立场和文化自信重大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质观;以捍卫党的文化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观;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以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观。习近平文化思想达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指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正确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戴长征 《国际论坛》2023,(1):10-14+3+15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世界各国应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全球视野和世界主义胸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大同的崇高价值追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产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