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原文]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  相似文献   

2.
研究我国传统的家训资源 ,从中继承并发扬对当代家庭教育有指导意义的思想 ,使之上升为有普遍性、可操作性的观念。“君子之远其子”不是指父亲疏远子女、父子不亲授 ,而是指父亲在教育子女时应采取“严、正”的态度 ;“君子之不教子”的“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儿子 ,“子谓不肖子也” ,对于不肖子采取“易子而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澄清这两句古训还之以本来面目 ,发展其当代意义 ,可以解决对之误解而带来的困惑 ,同时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并对不肖子的教育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对嵇康教子"不肖"的评述一直以来影响甚广。然而嵇康之为人既有刚肠嫉恶的高傲一面,也有宽简中和的深情一面,因此,嵇康在《家诫》中教子立身守志和处世谨慎和其平生为人是一脉相承的。谓其教子"不肖",实乃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4.
以情理与逻辑检验尧、舜、禹、启禅让说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皆自相矛盾。诸如丹朱、商均因“不肖”而失去天子位,不符合“不肖”的词义,有违父子亲情;帝尧嫁二女为舜妻、遣九男为舜仆的说法,存在着手段与结果倒置等诸多漏洞;谋杀舜的纵火、活埋两案,既无合理的作案动机,凶手亦无作案机会,凶手与受害人在策略上同样乖谬;舜避让丹朱、禹避让商均的细节经不起推敲;益错过机会的理由与启因“贤”而继位同样自相矛盾。因此,尧、舜、禹、启禅让说是伪作。  相似文献   

5.
<正> 《诗·大雅·思齐》首章载:“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汉·毛氏旧注:“大姒,文王之妃也。大姒十子,则众妾宜百子也。”郑笺:“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会。”唐·孔氏疏:“大任以有德之故,为大姒所慕而嗣续行其美教之音,思贤不妬,进叙众妾,则能生百数之此男。”(见《毛诗注疏》) 近代注释家恫城吴闓生关于以上两句,只释“‘徽’,美也”,而总论中称:“先言大任之德,而大姒能嗣之。”(见《诗经会通》)  相似文献   

6.
陈亮上《中兴五论》的年代,本来明明白白,因为陈亮自己早已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他说:“今年春,随试礼部,侥幸一中,庶几俯伏殿陛,毕写区区之忠,以彻天听。有司以为不肖,竟从黜落,不得进望清光,以遂昔愿。索手东归,杜门求志。因以为功名之在人,犹在己也;怀愚负计,而不以裨上之万一,是忿世也;有君如此而忠言之不进,是慝情也;已无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笃也。故书其《中兴论》一千八百余言,大体大略,于斯见矣。并论开诚、执要、励臣、正体之道,合五篇,上干天听”。  相似文献   

7.
长善与救失     
《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这段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即“长善救失”。  相似文献   

8.
“文献”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组为一词,最早出自孔子之口。《论语·八佾篇》载孔子语: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何晏《集解》引郑玄语谓:“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邢昺《疏》略引其说,无甚发明。朱熹作《集注》,亦袭此成说,语气更为肯定:“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宋末元初的史家马端临,不仅取朱氏之说,且以“文献”二字直名其“典章经制”之著作为《文献通考》。其《自序》云: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  相似文献   

9.
庄子生活在风云变幻、战乱不断的战国中期,那时封建制在各诸候国普遍确立,奴隶制已开始瓦解。奴隶主贵族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痛苦至极,却又无力扭转现状,于是就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到幻境中去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庄子哲学正是这种意识的反映。可以说庄子对当时那种“极端”情况有着更为深切而敏锐的感受,如何避免“中于机辟、死于网罟”就成为他所忧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危机四伏的环境,使他不得不发出:“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与不能规乎其始也”的感慨。这  相似文献   

10.
这好象是自明的事实:伟人是高出群众的,是站在群众前面的;伟人倡首,而群众附和,伟人是火车头,群众是火车。所谓“愚民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所谓“智者作法,愚者守焉;贤者制礼,不肖者拘焉”。只有伟人领导群众,哪有群众领导伟人的道理?美国独立,不是华盛顿领导起来的么?法国大革命,不是罗伯斯庇尔、丹顿等领导起来的么?在哥白尼  相似文献   

11.
释肖     
《说文解字·肉部》:(?),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段玉裁注“骨肉相似者”,谓此人骨肉(?)人骨肉状貌略同也。故字从肉。”二千年来,人们都随从许说,并无异议。然而,求证于古文(?)料,分析词义内部系统,就不难发现,许慎的字形分析及本义(?)解,都是错误的。“肖”字本(?),小声,词本义当是月光消减得微小。  相似文献   

12.
自从《红楼梦》传世以来,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了红学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人物;秦可卿之死更被看成是一个“谜”。对于她,赞赏者有之,惋叹者有之,而贬斥者显然居多数。故秦可卿虽名列“金陵十二钗之末”,却枉担“宁府淫乱之魁”几百载。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红楼梦》第五回上关于秦可卿结局的讖语写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而《红楼梦曲·好事终》也云:“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人才学,也就是说,它描写了人才问题,人能尽其才和人不能尽其才的矛盾。宋朝廷不认识人才,更不能使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洁浩人才奔上梁山的原因。明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说:“盖自宋室不兢,冠屡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这里,他愤慨地指出人才安排得不合理,本末倒置。接着,他进一步说:“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就犹  相似文献   

14.
《左传》提出的“诗以言志”,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本文重点论述与之相关的三个问题,即:称《诗》谕志、歌诗必类、赋诗断章。  相似文献   

15.
孟子自诩:“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①看来很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味道。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建立在他的唯心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在孟子的心目中,有一个能主宰社会和人生的天,他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③而这一切的最终的动因则是“天”:  相似文献   

16.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②,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③。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④,而六国⑤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⑥,游者主事⑦。今秦王欲吞天  相似文献   

17.
在《孟子》书的“滕文公”上篇,有一段许行弟子陈相和孟轲本人的对话,它集中地反映了许行和孟轲关于价值问题的观点。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先将这段对话抄录在下面: 陈相曰:“从许子之道,则市贾(同价,后同)不贰(同二,后同),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絲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同;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十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先秦文化典籍,其成书年代论者说法不一,但春秋末孔子整理、删定《六经》说,多数学者则认为可信。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写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于是孔子便“追迹三代之礼。”孔子自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遂在以往官府仪礼的基础上,整理删补而成《礼记》;孔子又“上纪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遂成《书传》;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冬孔子返鲁,是时道衰乐废,孔子乃正之,遂定《乐》;《孔子世家》又载:“古者《诗》  相似文献   

19.
《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鹿鸣》;“我有嘉宾,德吉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恌,愉也。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传意不甚明白,似谓君子可为人法效,则君子即嘉宾,实与诗意不符。然陈奂正是这样理解。他说:“(君子是则是效),言君子可为人法效。笺谓君子所法效,非传义。昭七年左传:‘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此引诗亦谓君子可为人则效,传义所本也。”  相似文献   

20.
道家看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是"道"的存在。大道无形、道法自然可以约略说明"道"的玄妙与空无。而水为万物的生命之源,它并不独施惠于人,这种不偏私是水的品性,也正是道的精髓所在。水不与任何生命争荣,而是甘居下位,所以能纳百川而成海。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则使"道"的运用祥和而优美。道家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产生勇气,勇者无惧;节制和简单的生活能让人减少对外物的依赖,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谦卑、谨慎则是谋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