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权的强化与妇女形象的重塑─—唐传奇女性品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的强化与妇女形象的重塑─—唐传奇女性品格刍议李炳海唐人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唐传奇出现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妇女占有较大比重。唐传奇是在大唐帝国孕育生成的,作品中各类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妇女形象和以往志怪小说的女性相比,呈现出迥然有...  相似文献   

2.
在为时不长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们比较关注妇女命运,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笔触伸向妇女的生活天地,塑造了一大批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姓形象。在这熙熙攘攘的女姓形象群体中  相似文献   

3.
骆宾基,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位东北作家。对于他及其作品,文学史没能给予足够的评介,特别是《老女仆》(以下简称《老》)这一短篇小说,几乎被所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者忽略掉了。笔者认为《老》可堪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杰作,至少在某些方面能与一些优秀作品相媲美。以叶绍钧“为人熟知的优秀”名作——《潘先生在难中》(以下简称《潘》)为比照可以作很好的说明。《潘》是叶绍钧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写于1924年11月。它以军阀混战为背景,主要刻划了一个苟且偷生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而《老》则是骆宾基写于1942年冬的短篇小说。它是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香港为历史环境,主要塑造了一个由麻木、懦弱到觉醒,反抗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乍看上去,这两篇小说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小说通过对当时呼兰人蒙昧生存状态的纪实描写和精神痼疾的展示批判,拓展了鲁迅开创的批判国民"劣根性"这一创作母题.通过象征意象,折射出时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群体心理,揭示了当时呼兰乃至整个社会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封建势力把人变成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觉悟的动物,面对蒙昧的世人,萧红同样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沉痛呼声.看出封建制度、封建秩序和封建意识的反人类、反人性的本质,正是萧红小说创作的内在意蕴所在.萧红在对女性生存和命运的表现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视角,在鲁迅对被损害被侮辱妇女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又有拓展和挖掘.萧红的这一创作视点,是反映和表现当时妇女生存状况、不幸命运的最佳视角,弥补了男性作家由于性别限制而难以深入表现女性生理、深层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一"死角"而带来的缺憾,这是萧红对鲁迅批判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是萧红小说创作深刻的内蕴所在.  相似文献   

5.
闫顺玲 《社科纵横》2006,(11):111-114
鲁迅是最关注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呐喊》《彷徨》中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但命运无不凄苦悲惨的女性人物,分析妇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她们的愿望、要求,以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中,军师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而不容忽视的文学形象。需要把军师作为一种类型人物整体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军师在权属、级别等方面,已不同于历史上作为官职的军师,其形象最早可溯源到远古社会的巫师,受方术文化的影响又带有明显的术士特征。主题学理论的观照,有助于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军师形象,也有助于对同类型人物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儿子与情人》看当时妇女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军 《唐都学刊》2008,24(4):111-114
为了揭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运用作品解读和文献学比较研究的方法,结论认为:小说中莫瑞尔太太,米莉亚姆和克拉拉这三个主要女性身上体现出在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这一过渡时期.妇女们在经济、政治、受教育和爱情婚姻方面已取得部分的平等权利,又未能得到完全的平等权利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认为《祝福》是一篇反封建的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及其遭际则是数千年中国下层妇女的一个缩影。但本文认为,透过《祝福》的文本缝隙,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封建妇女的形象,而且还有鲁迅先生本人的身影,而对于这一点的解读则是理解《祝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10,25(6):107-108,116
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两大类:“老移民父亲”和“新移民父亲”。他们身份迥异,背景悬殊,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与传统的父亲形象相比,这些父亲在作家笔下都失去了原有的神圣与威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性格、心理缺陷,从而显示出作家这样的一种创作倾向——“审父(弱父)情结”。严歌苓用冷静的笔调为我们细致地展现了父亲这一形象在异域中是如何因为男性地位、身份的变化而逐步异化的过程,更集中探讨了这一变异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落日“本来,妇女实际上是太阳。……如今,妇女是月亮,是靠别人生存,靠身外之光发亮,宛如病人那样面容苍白的月亮。现在,我们要夺回我们被完全遮盖住了的太阳。”尽人皆知,这是《青鞜》创刊词,平塚雷鸟把妇女比作了太阳。这个比喻绝非夸张,对生命之源具有崇拜之心是很自然的。作为生命之源,原始人直接崇拜妇女,进而崇拜太阳并不是不可思议。从母系社会许许多多东西方神话中女神的形象上,就可以知道,妇女拥有一个象太阳那样光辉灿烂的过去。  相似文献   

11.
现代著名作家丁玲早期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末,发表在1928年2月《小说月报》第19卷2号上。它一问世,犹如“抛下了一颗炸弹”,“震惊了一代文艺界”。对于这篇小说的评价,主要是莎菲这一形象,60多年来,毁誉褒贬,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对作家笔下的莎菲形象,及这一形象所联系的时代作以简略分析。《莎菲女士的日记》所反映的是20年代中期,即“五四”退潮至“大革命”前夜这段时期的社会一角。作家提笔塑造这一形象时,正是“大革命”失败不久、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阵营内部也出现种种复杂的矛盾之时。时代的危机感,社会的重压感,“五四”以来一度得到的自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自己在他较晚的年代里,把《精神现象学》称为他的发现的航程。但在序言中,他使人想起它是世界精神的《奥德赛》。他自己没有提到奥德修斯或者运用这个形象。关于他确实说到的某些东西,我在评注中已经提出,《精神现象学》是世界精神的教育小说,是关于世界精神的发展和教育的小说。但是把它与《奥德赛》加以比较,并不亚于与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相比较所具有的启发性。为了寻求得以和平安居的家园的过程中,人类的精神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着各种冒险活动,其中有许多是异想天开的,但并不意味着好象每一次  相似文献   

13.
《社会》1992,(2)
妇女社会地位,可以理解为,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性别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性别分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妇女社会地位又是一个集合概念,由妇女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等基本因素组成。妇女社会地位也是  相似文献   

14.
许地山笔下的春桃形象虽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更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从春桃的精神世界来看,她虽然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却拥有独立的意志、强烈的自尊、健全的人格、务实的精神。从现实合理性来看,春桃外貌的美丽清洁是小说必要的审美元素,以克服其社会职业的卑微不洁;其生活环境是大都市北京而非保守的乡村为她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小说一女二夫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存在,近似于民间奇异婚俗。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看,春桃形象反映了许地山关于人生问题、妇女问题的思考,是对以往创作的一种超越,也是个人情感追求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15.
曹晓东 《社科纵横》2005,20(1):186-187
《蝴蝶梦》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浪漫主义小说 ,向来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缠绵绯恻的情感而深获人们的喜爱。然而 ,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这部作品 ,就不难看出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其际遇的安排上 ,带有男权社会中父权制标准的阴影。因此 ,笔者拟借助“女权批评”的方法 ,对《蝴蝶梦》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加以评析 ,从而揭示出父权中心文化对妇女形象的歪曲和抑制 ;并说明尽管作者身为女性 ,但依旧没能摆脱父权制标准下的心理沉疴。  相似文献   

16.
三言二拍中的监生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宇苗 《学术交流》2007,(4):175-177
在“三言”、“二拍”中,小说作者塑造的一系列监生形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生性风流,贪恋女色。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贪图钱财,不择手段。监生形象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之所以在小说中如此艺术地逼真地体现并得到当时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一方面因为监生这一形象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是明代中后期相当一部分人通过金钱财物获取功名地位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与作者本人的经历、作者的小说创作观及其社会舆论对监生种种劣行的态度与看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关注。尽管对章永璘的形象褒贬不一,可是人们普遍对作品的女主人公——一个因生活作风问题而坐过牢的黄香久产生同情甚至好感,这大概不是一种简单的逆反心理的反映,而是形象本身富有的魅力所致。张贤亮小说中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他曾把自己所喜爱的这些形象比作天上的“洛神”。和张贤亮写过的诸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样,黄香久的形象是很动人的。但这种动人之处既不同于类似题材中李秀芝的温柔与沉静,也不同于马缨花的聪慧和善良。黄香久经历之复杂,性格之复杂,都远远地超过了李秀芝和马缨花。如果说马缨花是被诗意  相似文献   

18.
西西的许多小说都把香港这座城市当作最基本的诉求对象和审美对象,从不同层面展示出香港特有的生活景观和民俗风情,这是取材于香港生活、以港人的眼光来反映这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塑造这个城市的形象的,这就是西西小说都市性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基督教的核心形象,耶稣的形象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历史内涵.20世纪,在西方出现了大量重写福音书故事的"耶稣小说".这些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有包括劳伦斯、布尔加科夫、卡赞扎基斯、艾特玛托夫、若泽·萨拉马戈等在内的许多著名作家参与,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耶稣小说呈现出许多共性,如角色讲述、背景细节化、作者借助它们探索当代命题等.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的耶稣形象比任何时期都显出了更多人性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耶稣形象在西方长期以来作为人性的代表和楷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20世纪西方的人论经历了重大的转折,是百年来思想史关注的话题.因此,可以说,当代欧美的耶稣重写小说中的新耶稣形象,实质上反映了当代西方人论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陈建新  陈波 《学术交流》2007,(7):150-153
作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郁达夫在《沉沦》发表之前,就已动手进行了一些小说创作,《圆明园的一夜》就是其中一例。小说显示出明显自叙传色彩,以内聚焦视角下的第一人称手法塑造了在"爱的理想"与"性的苦闷"中逐渐失去自我的S君形象,隐约可见郁氏笔下"零余者"形象的雏形。这是其早期试作中比较成熟的一篇。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小说憾为残稿,但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