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潘锋 《经理人》2010,(11):86-86
你了解自己具备职场晋升的潜力么?找找自己在职场中的亮点,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找不到任何亮点庸庸碌碌一生。想成为老板眼中的“能人”,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亮点。可是,在职场中,98%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职场亮点,只有2%的人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否拥有职场亮点,决定着你在职场晋升的潜力和老板对你“器重”的程度,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前途呢?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职场中人除了要有广博的学识外,更要有广博的人脉。在与外界交流中,如何成功做到利己又不伤人?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生存支援系统”?如何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站得更稳、更久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大多数职场“白领”深信不疑的处世妙方。  相似文献   

3.
杜生梅 《决策》2012,(6):88-89
“职场定律”告诉我们,跟对人很重要,因为上司将是你未来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因此,只要你不是要尽快找份工作糊口,不妨事先“面试”一下你的上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你决定去一家新单位或新公司工作,上司作为你最重要的“拍档”,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考验你:他的能力如何,我们能够合作得好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最容易打动他……当这些问题在上司的脑袋里如霓虹灯闪烁不停时,你是被动地被他挑选与揣测,还是同样地、主动地去了解他、挑选他?  相似文献   

4.
万莹 《领导文萃》2007,(3):151-153
职场上,老板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让我们往东,我们哪敢往西?可做一个老实的职员,就能一切大安吗?恐怕也没那么简单吧。俗话说,“看碟下菜”,看看你的老板到底是哪种碟吧?  相似文献   

5.
人在职场,最无奈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老板“都知道”;也有人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老板并“不知道”。其实,在职场上最无奈的事就是:好事不知道,坏事赖不掉!  相似文献   

6.
表现力是学问,也是艺术。对于满怀一腔热血,自认为“身怀绝技”、踌躇满志的职场“新鲜人”来说,该如何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现自己呢?职场第一战,将为你的事业赢取开门红——  相似文献   

7.
马焱 《决策》2011,(5):88-89
职场“古董”与“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初涉职场的新人,常常以为凭借自己的满腹经纶和旺盛精力,只要觅得一个称心如意的好职位,努力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其实,职场如战场。事情并不是如此这般简单,也许你还需要一些让人看起来是“运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很多初人职场的年轻人,总是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与自己“作对”,很多事情都和在学校的时候不一样。那是因为你的身上还穿着“职场胎衣”,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职场行为。  相似文献   

10.
金旺 《秘书之友》2009,(6):39-40
世间也许只有神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人不是神,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职场中.我们既要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成为受同事欢迎的人,又要学会与有“毛病”的同事相处。那么,怎样才能与同事相处得更融洽呢?  相似文献   

11.
金正昆 《秘书之友》2009,(12):43-43
职场中的人,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个人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像打电话这种不起眼的“小事”。每天都在使用电话进行联络和沟通,你是否既达到了联络和沟通的目的又表现出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呢?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08,(5):122-125
“今天你派对了吗?”成为职场近年的热门话题。商务与家庭派对成为新社交平台,女性经理人身处职场参与并融入派对氛围,也是铿锵玫瑰展现风采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周江 《决策》2010,(12):30-31
是什么催热了“职场剧”?答案是“职场的重量”,即如今职场在人生中所占份量比过去大大增加,因为职场生涯的质量,已经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勇强 《领导文萃》2009,(19):120-123
初进职场,面对领导肯定“发怵”,这也许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对立起来。顶头上司有严肃的、随意的、苛刻的、创新的……如果你能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把上司当导演一样尊重、看待,并分清他是哪种类型的导演,按照他们的“风格”不同,去揣摩自己的“戏份”。  相似文献   

15.
钱静 《领导文萃》2009,(1):121-124
老老实实埋头工作的人,似乎总没有那些上蹿下跳、见风使舵的人出头的机会多。你可以说他们口碑不好,但却得到了实惠。人品与业绩,到底哪个重要?相信任何的职场专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择手段”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从白到灰又到黑的光谱中的各种行为举止,从编些不伤人的白色谎言,到采取富于进攻性、让人不舒服的灰色做法,到真正为自己而牺牲别人,甚至众人的利益的黑色卑劣行径,还是要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的。但前提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在职场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6.
谢樱 《决策探索》2014,(7):27-27
长沙市民夏芳(化名)之前在一家外贸企业上班4年,结婚怀孕之后,立刻被公司辞退了;现在孩子已经10个月了,夏芳决定再入职场,但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到“你是独生子女吗?”“你会生两孩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交往中常说的一句古话就是“礼多人不怪”。在特定的场合遵守一定的礼仪,对人、对己都有百制而无一弄。那么,对一名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有哪些讲究呢?结合自己多年的职场经历,我觉得概括起来说,最基本的职场礼仪有以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应聘公司首先就是应聘一种文化,什么样的人,适合在什么样的公司“听差”。职场中的你,能否从中找准自己的感觉和位置。  相似文献   

19.
“刚刚得知,大学同寝室的女生,工资3000多元!!!她的工作没我的正规、没我的体面。”网友“若是风清”在得知同学的薪资比自己高很多后,在微博上大倒苦水。下面有人回复道:“你都说啦,咱又正规又体面,这算是‘软待遇’吧。”随着年前年后职场人在网上晒奖金、晒假期等各种福利,职场“软待遇”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04,(4):82-82
资深网友ken发布了一个话题——“性格也决定你职场的升迁”,引来5400多个网友的关注,并展开热烈讨论。看来身为职场中人,升迁问题永远能吸引经理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