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由于他们未能均等享有就业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而呈现"半城市化"的状况,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得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服务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大部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所在的城市社区为平台构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厘清政府、非营利组织、农民工等与城市社区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畅通非营利组织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2.
青年农民工: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公民身份的视角,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排斥的因素:一方面,从小习得的文化习惯和城乡的文化差异,加之城市的生存成本使他们有意识地排斥城市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户籍制度因素、政策执行中的人为因素、城市交往中的理性化因素也将他们排斥于城市主流文化之外,这种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的双向互动过程让他们缺少对城市的归属感,遭受"二等公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交流日益紧密,新世纪的中国农民(由于进城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是青年人,所以把这一群体称为"青年农民工"或"新一代农民工")更加不安于固守过去传统的生存状态,怀有强烈的城市化愿望,从心理上、生活方式上追逐着城市文明,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强大动力。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量,他们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青年农民工的越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他们已经成为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本文着重研究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相关定义,然后,具体分析W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层面来探讨他们融入城市的情况,并且得出结论:他们的城市社会融入只是"嵌入"式和"失范"性的融入,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娟 《现代交际》2013,(10):10-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之间发生了代际交替,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层。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政策、制度以及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其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因此,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我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把根留在城市。"6月4日,20来岁的农民工张思路在接受燕赵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发出了想要留在城市的强烈呼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与上一代农民工只想挣点钱然后回乡下不同,新一代民工大多像张思路一样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然而,在现有的制度设计下,他们必须仍然守着农民的身份。二十几年来,尽管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人数甚至已经超过城市产业工人,但他们始终无法改变农民的身份,无法转变为真正的产业工人。不过,"农民工"终是一种过渡性的职业身份状态,近年来"民工荒"的不断出现,说明这个过渡性已经走到一个临界点,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永远靠"农民工"来支撑,没有他们的"市民化"和"产业工人化",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如果不能突破目前低技术水平的产业瓶颈,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必将彪炳史册,但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文中就来探讨社会工作方法在农民工就业中的运用,以期帮助解决农民工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悲情农民工     
聂茂  厉雷  李华军 《中外书摘》2008,(11):36-40
城市边缘人 农民工来了,冒着生命危险来了!然而,农民下来到城市,却只能行走在城市的边缘!他们在城市从事着最脏、最重的活儿,那是城市人所不想不愿或不屑于做的。在嘈杂的灰尘飞扬的建筑工地运沙子、搬砖头、建网架;在斗大的小卖店里做搬运工;在繁忙的纺织厂,手脚麻利却又机械地剪接线头;  相似文献   

9.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拆除了门槛,取消了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但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相比,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享受政策待遇上仍有不少差别。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工到城市打工,而是要让农民工融入整个城市,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却并没有脱离农民的身份;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正常的劳动权益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城市人应有的尊重;他们自身在城市更是没有归属感,高楼大厦是他们一砖一瓦堆上去的,最终却只能栖身于角落,与尘埃为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仍然有这样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研究普遍忽视了主体的策略选择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依循的是选择性融合模式——经济上以"同化"模式为主,文化上以"共融"模式为主,社会生活则是"分离"与"共融"兼而有之。这与第一代农民工普遍的"分离"模式存在区别,同时也是他们的结构地位、群体特征与策略选择使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主体理性权衡与策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循序递进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体制重大转型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民工潮"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保权益很难得到保护。农民工多为灵活就业形式,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将城镇本地灵活就业者纳入保障范围,而忽略了灵活就业农民工群体的社保权益,这一社会保险漏洞亟待填补。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在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农民工"这个词,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火车站、工地前,拎着大包小包被褥铺盖,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如今,一些从小就生活在城市,或长大后随打工的父母一起进城的农村孩子们,也有不少已踏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发展为就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从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就业,在推动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就业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就关于农民工就业困难的现象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宋言奇  谢海江 《城市》2008,(9):75-79
农民工是我国当今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科学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改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农民工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其次,农民工科学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对城市社会的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呼唤农民工组织农民工,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为了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农民离开了他们种植的田地,带着淘金的梦想来到了城市。他们为所在的城市建设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可以说,今天的城市,已经离不开这些农民工的帮助与推动。  相似文献   

17.
当第一代农民工渐渐退出人们视野时,农民工二代成为焦点。这群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他们希望最大程度地融入城市生活,而融入的最高境界是政治参与。但对他们来说,城市的疏离又使他们难以融入,这种边缘身份对于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农民工二代政治意识虽然较低,但快速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自由、民主、权利及平等观的不断发展,群体政治行为越来越成为可能。因此,要加大对农二代移民倾向、城市化中的社会矛盾、农二代政治诉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政府制度化参政道路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形成了1.2亿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给正在崛起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保护农民工的经济利益上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和行动,但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他们往往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论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自由流动的机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长期的异地工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很多的农民工无法融入当地城市,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知识、管理经验后选择回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其负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农村劳动力的"回流"顺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积极、合理和有序地回流,以减少或降低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生长在农村,却不迷恋故土,他们工作在城市,却难以扎根城市。这个人数接近一亿的庞大群体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结构、工作需求、生活态度、人生观念等方面有着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