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33年至1939年德波战争爆发这段时间,纳粹德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为扩军备战服务,为这个总目标服务的纳粹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功。短短几年,纳粹德国从衰弱的状态中崛起,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大肆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事冒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纳粹德国在1933年至1936年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这段时间,其外交重点是极力挣脱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以求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谅解,取得重整军备的合法化。对此,笔者已发表文章论及①。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至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纳粹德国的外交目的是直接为发动侵略战争作准备,重点是寻求盟友,占领中欧,瓦解英法对德国的包围圈,解除“西进”的侧翼威胁;为避免两线作战,千方百计使苏联处于中立状态。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宣布德国外交目标是要“在欧洲和德国直接接壤的地方”取得居住地和原料产地,并为此“决心冒风险诉诸武力”②。由于希特勒采取战争讹诈与欺骗交替使用的策略,这些外交目的都得到了成功,为纳粹德国走向侵略战争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是与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紧密相连的.希特勒试图将这届奥运会变成炫示日尔曼种族优秀论的工具,因而竭力排斥犹太人参加;世界各界尤其是体育界为反对纳粹对犹太人的排斥,对柏林奥运会进行了抵制;国际体育界尤其是国际奥委会的压力,使希特勒不得不步步后退,采取措施减缓并暂时停止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犹太人的运动成就给予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谬论以有力的回击.柏林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纳粹德国反犹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纳粹德国更加疯狂地推行反犹政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纳粹德国在1933年至1936年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这段时间,其外交重点是极力挣脱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以求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谅解,取得重整军备的合法化。对此,笔者已发表文章论及。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至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纳粹德国的外交目的是直接为发动侵略战争作准备,重点是寻求盟友,占领中欧,瓦解英法对德国的包围圈,解除“西  相似文献   

5.
希特勒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残酷迫害犹太人的悲惨事件,使纳粹之后的西德(联邦德国)与幸存犹太人的代表以色列围绕着“索赔与赎罪”演绎了一段特殊的两国关系。西德在《卢森堡条约》的框架下对以色列边进行物质赔偿边进行秘密武器交易,而后西德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与以色列建交。西德奉行的道义外交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与国家利益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但从客观上讲,它有利于战后德国反省纳粹暴行、恢复民族经济和尊严的,是值得肯定和同情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纳粹德国的人口政策王肇伟长期以来,纳粹法西斯统治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作为纳粹统治的一个侧面,即它的人口政策,在我国史学界却鲜有人论及。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初步探讨,以便更加深入地揭示纳粹法西斯统治的本质。一1933年希特勒...  相似文献   

7.
自1931年伪满洲国出笼后,德国政府采取并基本上维持了不承认政策。但是到了1938年2月,德国纳粹政府却背信弃义,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公开承认伪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承认伪满是希特勒实施对外扩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德国已经完成了承认伪满的组织准备;陶德曼调停失败促使纳粹政府更加重日轻华;狄克逊对于纳粹党决策层有着重要的影响;承认伪满是德国与日本讨价还价的筹码等。  相似文献   

8.
纳粹德国在1937年于慕尼黑举办了一次轰动欧洲的现代艺术展览,这次展览被命名为“堕落的艺术”。纳粹政权通过这次展览,打击和迫害了一大批德国现代艺术中的姣姣者和进步人士,焚毁了许多重要的艺术作品;并借助媒体的宣传炒作,将全德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与“纳粹意识”形态捆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9.
论二次大战前希特勒的外交策略卢少志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仅用了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就改变了军事力量孱弱,外交处境孤立的不利态势,并挑起了企图奴役欧洲、称霸世界的战争。纳粹德国令世人膛目的发展壮大和侵略扩张的步...  相似文献   

10.
纳粹德国的外贸政策突出了其加强国际贸易、重整军备,为夺取世界霸权作物质上的准备的总目标。与中国的贸易主要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中德贸易有着发展国防经济的互为补充的共同利益。纳粹的对华贸易及其外贸政策是其争霸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不仅滥杀无辜,而且掠夺了许多国家的财物和艺术珍宝。但是纳粹灭亡后,人们只见到宝藏中的极小一部分,大部分财宝的下落一直是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2.
西方历史学家在对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研究中形成蓄谋派和功能派两大学派。其实希特勒具有屠杀犹太人的动机,能够作出屠杀犹太人的决定,但R有从纳粹统治上层到德国普通群众中广泛存在着的反犹主义才使其成为可能和可行。同样,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种族灭绝行动才开始,说明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动机变为现实还要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最后,希特勒命令了大屠杀是纳粹德国元首制特点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3.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装备的一种重型坦克。作为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式武器,德军对虎式坦克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与纳粹在战争中使用的众多新式武器一样,虎式坦克未能帮助德军扭转战局,但是,这种坦克却为我们评价二战期间的新式武器提供了最佳标尺。  相似文献   

14.
二战初期,随着希特勒向西线大举进攻,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他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出发,积极推动英苏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立即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援苏抗德是丘吉尔现实主义外交的代表性例证.  相似文献   

15.
1940年6月法国败降以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德国在西线已无大敌,似乎希特勒只要征服苏联就能独霸欧洲。而作为全欧洲唯一与纳粹德国保持军事抗衡的美国被困英伦孤岛,地位脆弱,危如累卵,面临着非常紧迫的生存危机。然而,英国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且随着英国的存在和地位的稳固对欧洲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综合分析英国在德国重重高压下未遭败绩和英国奋力维持对德抗战的诸种因素,以期正面解释孱弱的英国是怎样勉力抗击颐指气使的纳粹德国的,并给予英国对德抗战以积极的评价。 1940年法国战败后,欧洲的军事政治形势和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转变。纳粹德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和外交上对英国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英国的地位岌岌可危,英国几乎没有同占据半壁欧洲的纳粹相抗衡的可能。 法国败降后,英国的形势非常危急,1940年6月英国用于保卫本土并适用国内防御的总兵力只有26个师,①其中有“战斗力”的不超过6个师,编入现役的坦克只有217辆,各种野战炮只有500门。艾登回忆道,一个军的防区竟然没有防坦克团和防坦克炮,更无坦克。②英国海岸防御单薄且脆弱,守卫部队兵力薄弱又缺乏训练。英国空军力量在初期也相形见绌。英国处于战斗准备状态的战斗机只有446架,491架造于战斗的轰炸机中,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前,当纳粹德国横行欧洲的时候,那些遭受纳粹侵略、蹂躏的国家和人们曾经认为,一切德国人都是拥护希特勒的可恶的法西斯分子,德国国内从来就不存在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只是到了战后,当第三帝国的内幕完全揭开之后,人们这才吃惊地看到,自纳粹上台之日起,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培育的德国无产阶级和其他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就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一刻也未停息地与法西斯主义进行着殊死斗争。  相似文献   

17.
美联社加拿大多伦多2005年3月1日报道,德国人恩斯特·聪德尔被引渡回德国,并立即被法兰克福当局拘捕。德国当局宣布,聪德尔因其数十年来的反犹活动,包括数次否认纳粹大屠杀而被捕。另据《泰晤士报》报道,2006年2月20日英国历史学家大卫·欧文在奥地利维也纳出庭受审,并被判处3年监禁。1989年欧文在奥地利两次发表演讲,否认纳粹德国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随后奥地利当局发出了抓捕欧文的通缉令。奥地利联邦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公开发表开脱、否定或正当化大屠杀历史的言论。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以及其他轴心国反人类…  相似文献   

18.
耶和华是犹太民族信奉的唯一的上帝,他虽然没能预言到20世纪40年代的那场浩劫,却言中了从纳粹铁蹄下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们如今的命运。 旧约圣经《玛拉基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终将使他的子民们父兄团聚、和睦相处。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血腥屠杀的50年后,今天欧洲范围内的犹太人再也不必四散逃命、隐姓埋名、父  相似文献   

19.
对于1938年奥地利作为“东方省”并入纳粹德国这一历史事件,大多数世界现代史教材和德国史工作者根据希特勒在二战中的罪行采用的是带有强制性、侵略性色彩的“吞并”这一解释。如果从一战后奥地利自身因素出发来探讨这一问题,1938年事件主要是奥地利国内因素(诸如民族情感的、政治的、经济的)促成了它与纳粹德国的合并。  相似文献   

20.
纳粹德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纳粹党上台前大肆鼓吹的"土地"、"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地租",在上台后并没有实现,德国仍然是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纳粹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扩张战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