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比解读鲁迅《阿Q正传》、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指出三位作家创作三位愚者形象背后不同的理念、心态,剖析了鲁迅的启蒙意识、余华的人道意识和辛格的信仰意识,并在不同价值体系间进行比较和相互阐发,对原作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洞察。  相似文献   

2.
草原实力派作家孟和撰写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阴山殇》以乌拉特西公旗草原的历史、社会和自然为背景,以权力、暴力、欲望为叙述主线,通过塑造不同阶层人物形象,反映了权力、道德、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战乱带来的灾难与恐惧。  相似文献   

3.
君·吏·士-解读《史记·酷吏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吏列传》在整部《史记》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从表面上看,《酷吏列传》仅仅是关于十个酷吏的白描式的传记,而实际上它却是西汉鼎盛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史料。司马迁写作《酷吏列传》,不单是为了揭露酷吏们罄竹难书的罪行,更是在探究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后人评论说:“一篇之中,感慨悲愤,汉廷用人之非与酷吏得报之惨,具见于此。此太史公悲世之书,所以致 ? ?垂诫之意,不独为十人立传也。”①《酷吏列传》反映了汉代君王、胥吏和士人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在对现实的激烈批判中寄托了司马迁对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的向往。   …  相似文献   

4.
玉以其特有的珍异润朗、光洁清澈赢得了人们的钟爱和礼赞 ,因而在广大群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尚玉意识。尚玉意识自古有之 ,在距今 2 50 0余年的《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反映尚玉意识的篇章 ,其表现方式大致有三种 :即玉作饰物 ,玉作信 (礼 )物 ,玉作美洁物的喻体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析理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外在行为是内在心理的反映。那么,看客的外在行为是“看”,其内在心理又是什么?鲁迅小说与余华的《兄弟》(上)(以下简称《兄弟》)都描绘“看客”这一人物形象,但由于两位作家生活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笔下的“看客”当然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鲁迅笔下的看客精神麻木、冷漠,甚至有些恶毒,他们在无意识地对他人进行精神虐杀;余华《兄弟》中的看客狠毒、暴力,甚至有意识地参与了对他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虐杀。而且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看见,鲁迅对生命充满悲悯意识,对社会充满责任意识,他是一个“肃然不笑的看客”;而余华总是以血腥死亡的暴力视角以及疯狂腌脏的暴力语言来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缺乏对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对生命的悲悯与怜惜。更像是“鲁迅笔下的看客”.  相似文献   

6.
《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宣王中兴与北土开拓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2006,(9):145-152,160
一、秦有七都 《辞海》“秦雍城遗址”条曰:“从秦德公元年(西元前677年。下略“西元”二字——引者注)至献公二:年(前383年)在此立都达二百九十四年。”不惟遗漏泾阳、栎阳二都,而误多雍城为秦都之时达40年之久,且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实为295年,盖撰者不知计年数之法,为两数之差加一。  相似文献   

8.
启蒙·人道·信仰--从鲁迅到余华再到辛格小说中的"三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中,常见到一些愚人.但大都是配角,像戏剧舞台上的小丑.然而,有三位作家写的三部小说中,愚人却是作为小说主角出现的.那就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的来发和美国获诺贝尔奖的当代作家辛格<傻瓜吉姆佩尔>中的吉姆佩尔.把他们所塑造的"三愚"放在一起来阅读,居然读出许多意味来.  相似文献   

9.
由傅璇琮、蒋寅二先生总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七卷,330余万字),是一部规模宏大、富有创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版权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维护知识产权法规的颁布实施,作家、作者们的著作权、署名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与维护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和尊重。据载:长期被认作所谓“陕北民歌”、“湖南民歌”而漏署、不署作者姓名的《东方红》、《浏阳河》等作品,  相似文献   

11.
张乃良 《西部论坛》2001,3(3):50-52
古代诗人的创作中有大量咏马写驴的作品,诗人借马以写壮怀,借驴以抒逸情。咏马写驴反映的是中国文人的两种价值追求和不同的审美心理。诗人借马展示的是一种英雄形象,借驴实现了一种诗人的造型,从而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侠”和“儒”两种角色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海勒属于少数几位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向:先谈谈你2004年出的这两本书吧。我记得,《创世记》里的故事在《万象》杂志连载时,好像题为《尘土亚当》?  相似文献   

14.
同样描述死亡和苦难,同样以复调的方式结构作品,鲁迅的《祝福》和余华的《活着》却一个表现得厚重,一个表现得单薄,在厚重和单薄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思考生存环境、追问生命意义、体认知识分子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把语言系统称为语言 ,而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言谈称为言语。话语本质上类似于言语 ,是一种被具体化了依赖于具体的上下文关系(小语境 )和所涉及的社会生活背景 (大语境 )而存在着的句子。[1] 叙事 ,本质上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2 ] 一部作品是否坚持儿童本位 ,张扬儿童天性 ,最终体现在作家叙事话语上 ,叙事话语是中介和手段。本文试从《哈利·波特》叙事话语的表层特征———对话 ,深层特质———隐喻和幽默二方面论述其合乎儿童趣味的特点。一、《哈利·波特》叙事话语的表层特征《哈利…  相似文献   

16.
罗兰·巴尔特是 2 0世纪法国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家、思想家 ,由于他在很多领域都有过探索 ,加上他复杂的思想 ,因而 ,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尝试以作家、文本、读者作为视角来阐释他的文艺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同时也是对作家自身诸多方面的一种深刻反省。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罗丝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伦敦初恋的翻版 ,伦敦借助马丁·伊登这一人物 ,对成功、对人生哲学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的那个千年,中国的教育是相当发达且绝对领先的。《汉书&#183;僧林传》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庠,周日序。”这里的校、庠、序是不同时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在当时就提倡平民教育(创办私学)和终身教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在人类历史绝对是最先的。有如孔子是人类教育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我们老是把他看作是思想家,其实作为思想家,孔子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作为教育家,他先行先导,是人类教育的宗师,西方无人敢望其项背。然而可悲的是,接下来的千年里,大一统封建体制,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后期当代小说的女性意识的流变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王安忆、铁凝;林白、陈染;卫慧、棉棉这六位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作家,其作品的女性意识表现出动态延续性.王安忆、铁凝告别爱情"乌托邦",为女性性别指认呐喊;林白、陈染开启另一扇门,在心灵停泊处与男人从容对视;卫慧、棉棉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另类",则回落为男权文化的献祭品.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精神内核是忏悔意识。《风筝》的忏悔意识蕴含着四个不同意义的精神层面 :一、对具体人和事的忏悔 ;二、精神家园破坏者的忏悔 ;三、历史“中间物”的忏悔 ;四、对负面人性的忏悔。《风筝》所流露出的忏悔意识具有普遍人性的意味 ,因而也是鲁迅创作超越自我的一个精神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