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权理论视阈下针对妇女家庭暴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权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增权已成为我国港台地区及欧美国家一些社工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理念,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女性作为受害者,在婚姻关系中有着强烈的无能感、无助感.她们或考虑到孩子,或是经济缺乏独立性等因素仍然生活在"家暴"这种不幸的婚姻生活中.而增权是她们摆脱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劳动法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重视对集体劳动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以团结权、集体谈判权 和争议权为基础的集体劳动权利体系,构成了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劳动三权"的核心是集体谈判权,团结 权和争议权的目的均是为了集体谈判。团结权是集体谈判权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集体谈判的"先行行为"。 争议权则是实现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是保障集体谈判得以开展的压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保障"制民之产",落实土地"均"、"正",践行"薄其税敛",重视按"劳"各得其分,尝试"与民分货",倡导"取于民有制".保障"制民之产"是抓住了保障劳动正义的根本;落实土地"均"、"正"是践行劳动正义的基础;践行"薄其税敛"是落实劳动正义的重要举措;重视按"劳"各得其分是实践劳动正义的中心环节;尝试"与民分货"是推进劳动正义的必要补充;倡导"取于民有制"是改善劳动正义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劳动者对劳动资料的所有权、促进劳动者起点的公平、落实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正当占有权、尊重劳动者对公共产品的平等享受权、推进劳动者履行义务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特殊劳动权益保护的负效应分析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基于"差别平等"的理念,试图通过劳动"解放"妇女, 发挥妇女的工业劳动人力资源价值,规定以"劳动禁忌"和"四期保护"为核心的女性特殊劳动权益保障,这些立法在社会主义早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在社会转型后, 也诱发了一系列负效应,主要表现为女性平等就业权遭到侵害、性别职业隔离、女性的职业发展权益受到限制、女性的收入待遇和退休权益受到损害.其原因是相关立法指导思想的局限性、特别保护的内容不合理、企业保护成本过大等.对于这一过度保护导致的歧视,还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所要探索的正是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负效应及消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李娜 《延边大学学报》2013,46(2):104-109
同工同酬权是劳动者之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之劳动权益的实现休戚相关,但在新时期劳动关系多元化背景下,我国现行劳动立法的滞后使得以退休再就业为代表的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劳动者同工同酬权规制处于缺失状态.面对非标准劳动者的特殊性,同工同酬权保护应该何去何从,是劳动法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管理要素是继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要素、第五要素,成为现代社会生产要素最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表明知识和管理要素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而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属于知识管理要素的重要内容,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巨大的生产力效用,并将以此构建知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并倡导多年的理念,从"体面"的角度讨论劳动和就业,将其作为劳动的重要属性专门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其实现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的制度性障碍,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以促使中国"体面劳动"的实现机制逐步合理化、优化.  相似文献   

8.
依民法理论,胎儿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胎儿是附属于孕妇身体的一部分,"胎儿权"即是孕妇的人身权.但胎儿的特殊性质已使许多国家在涉及胎儿相关利益时将其视为自然人,并给予一定的法律救济权.我国应建立相应的胎儿权制度,为胎儿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声明     
正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并于2014年成为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来稿刊登后,本刊编辑部即拥有文章版权使用权,并有权授予其他媒体使用,所付作者稿酬中已包含其著作权使用费,不再另付。如作者不同意,请来稿时说明。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力图矫正劳动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向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倾斜,以维持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商业秘密都归属于用人单位,因此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法的重心与劳动合同法恰恰相反,它更倾向于保护用人单位而非劳动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既是利益关系的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上,必须平衡好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为追求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和劳动者就业权的利益平衡乃至"共赢"的格局,实施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尤其是对劳动者离职后竞业禁止合同进行多种规制条件下的谨慎承认,不失为有效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