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2010~2018年9家不同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经济状况、金融发展和银行特征行为入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因素。通过将不良贷款率及其变动趋势(差分值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基于广义矩估计(GMM方法的动态模型进行回归得出:农业产值增长、信贷扩张对降低不良贷款率有促进作用,银行业务盲目多元化、贷款投向集中、信用贷款及互保联保贷款占比过大会增大银行经营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率的提升。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提出降低不良贷款率、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外部原因,对商业银行而言,减轻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信贷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措施。解决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从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化融资工具,对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市场份额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Tobit模型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行为选择模型和规模决策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差异化。结果表明: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越低的商业银行,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发行规模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较为强劲,可有效缓解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银行业务、市场环境、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陆岷峰  陶瑞 《南都学坛》2014,(1):100-107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内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贷款呈现总额上升、增速减缓、不同地区与行业分布不均的特点,商业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压力巨大;对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巨大、资产泡沫特征明显、股市跌宕起伏,商业银行自身扩大经营与再发展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内忧"与"外患"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内因中资产质量下行、不良贷款余额的飙升正是当前外因中房产泡沫、利率市场化、平台债高筑的集中表现,可以说是"外患"正逐步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转化为"内忧"自身资产质量的下降。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从以下几点努力:差异化竞争,找准自身定位,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采取差异性兼市场补缺的战略;精细化管理,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特色化经营,推进业务创新,提升集约经营水平,优化业务机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同时增强公众的金融意识,从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碳金融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大力开展碳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碳金融战略的实施,高碳排放企业信贷风险显著提升。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对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产生巨大影响,而不良贷款率作为反映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会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且二者(不良贷款率与资产利润率)呈反方向关系。因此,文章立足于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从理论层面分析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的具体影响,并且利用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对资产利润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资产利润率之间呈反方向关系的结论,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围绕大力开展碳金融业务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以此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与低碳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即不良资产从整体上看有所下降,但仍潜伏着巨大风险。改进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效地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1.加大  相似文献   

7.
资产风险管理与深化银行改革张红伟,罗仲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商业银行;要发展社会主义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但从现状看,由于资产风险保护机制不健全,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是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银行业经营风险因此增大,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因此,认真研究信贷风险的内在规律,分析和审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对于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控体系,提高信贷风险监控的效率,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根源,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确识别和化解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稳住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严峻形势及原有“一逾两呆”分类法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地识别和认定贷款资产的质量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推行国际上通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金融工作乃至所有的经济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通过采取和加强人员培训,对现行金融体制、会计、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以及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等措施,循序渐进积极推行贷款风险分类法。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通过通道、同业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以此达到规避监管、扩张信用的目的,最终造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风险传染生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7-2017年间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对商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VaR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面板VAR模型,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方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有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是其受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非信贷科目持有的影子银行资产越多,则与影子银行具有越高的资产负债关联,将受到更高的风险传染。据此建议:应充分关注商业银行通过非信贷科目向影子银行部门提供资金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协调、防范监管套利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年-2013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银行高管薪酬与衡量银行风险的不良贷款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我国银行业可能存在对高管过度激励的现象。因此,推行高管薪酬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高管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经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面临风险凸现。本文从银行会计角度分析引发银行经营风险的原因,探讨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的对策措施,便于完善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信贷扩张、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危机爆发的影响,本文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构建了银行危机指标,并以此为被解释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指标、贷款扩张与银行危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贷款扩张速度以及通货膨胀率与银行危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存款增长率的变动也是体现民众对商业银行风险认知的重要指标。这一实证研究结果不仅印证了银行危机发生的普遍范式,而且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为银行监管部门实施审慎监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银行业压力测试,测试的条件变量之一无疑是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此前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测算,都淡化了房地产价格下跌对银行业的风险。举例而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小于30%的房价下跌对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将少有、甚至不会有影响。即使跌幅高达40%到50%,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也只会增加3.8至5.6个百分点。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根据50%的跌幅上限来计算,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将提高到6.6%。事实上,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 ,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商业银行的巨大冲击 ,本文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认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利用率低是主要问题 ,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在于中国商业银行产权体制约束形成不良资产、坏账准备金少 ,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从产权体制上、贷款业务的拓展上和对客户的管理上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债”危机对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债"危机缘于其个人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个链条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漏洞。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及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分析总结美国此次"次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提高资产证券化实际运作中的风险控制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次债"危机原因的分析,从"规范银行放贷程序"、"强化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信息披露不实的责任"、"改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金融界关于资产分类方法弊端的分析,结合国外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转轨国情,提出以风险作为信贷资产分级基础的思想,并讨论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级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中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单个银行风险,从而避免造成整个银行业的恐慌。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在隐性担保的逐渐削弱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下逐渐增大。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角度看来,其目前最重要的风险防范手段---隐性担保使得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很多弊端,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从强制性保险、差额保险费率、合理赔付限额三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化惯例的监管要求和发展趋势,资本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扩张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依靠银行结构调整通过不良贷款注销,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加注以及实现上市计划;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加强金融规范和监管,努力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虽然财产质量在改变资本结构的银行中改善了,但仍有新的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为了回应面临的挑战,中国银行体系需要采取以下战略:调整商业银行的结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完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银行系统透明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