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康德的先天直观到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他们的直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既通过先验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又通过原本直接地被给予的明见性(直观)担保了知识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2.
把数和逻辑的本质视为"非实在的本质",并把这种本质奠基在先验纯化了的现象的基础之上,是胡塞尔所找到的一条克服数和逻辑的基础理论中的两难困境的出路:一方面承认数和逻辑的本质的普遍有效性,另一方面又不否认它们是在意识活动中被构成。在胡塞尔为《大观念》写的"导论"和舒曼为这本书写的"编者导言"中,我们可以发现胡塞尔这一思路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3.
近代哲学史上,“自我”论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实践哲学和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近代关于人与自身的关系起源可追溯到霍布斯,后经笛卡尔、贝克莱、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把“自我”问题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到胡塞尔现象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至今仍然是哲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谢林发现,自由本身无非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而康德所揭示的“自由的因果律”蕴含着与自由相反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固然构成了康德道德律之“绝对命令性”的隐蔽根基,但也蕴含着普遍理性的道德律对个性的取缔和毁灭。谢林比阿多诺早一个半世纪便洞见出了启蒙伦理的“辩证法”。因此,谢林后期哲学转向了其早期就向往的理性的神话学上来。本文不认为谢林向神话学的倒退是对启蒙的背叛,而是对启蒙的内在悖论在更深层面的揭示。如果真正的自由对立于必然的话,那它就是任意的。因而在善恶问题上,自由永远都只是一种向善或向恶的可能性,而非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作为人的自由力量的体现,在于它必须面对恶而生存,以增强存在的力量。启蒙伦理的色彩于是被彻底改写。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结合该课程的内容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将意向性刻画为意识的本质特征,并对意向性结构进行了详 细分析。最为重要的是,他对意向本质与认识本质进行了区分,从而为我们理解现象学的 “存在论” 与 “认识论”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线索。胡塞尔在 《逻辑研究》中的 “本质直观”的方法及其理论困 难,体现在对意向本质与认识本质的分析以及意向对象的分析中。而这样的困难使得胡塞尔在 《大观 念》(《纯粹现象学通论》的简称)中重新对意向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意向行为 (Noesis ) -意向 对象 (Noema)结构,其中将意义与存在问题相关联,深化了现象学的关键主题,从而为我们理解胡 塞尔的存在论与认识论 (存在与意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文化的内核,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晚期的本质直观理论是建立在发生现象学背景下,以对联想与被动综合的研究为基础而完成的.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胡塞尔不仅延续早期的观点,坚持作为本质直观基础的个体直观必须挣脱经验现实的束缚,并且进一步澄清个体直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非经验性的,更重要的是,胡塞尔还指出本质直观的变更法意味着一系列自由想象之间存在某种必然性法则.通过对早期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完善尤其是对时间内容中联想的“唤醒”机制的阐述,胡塞尔让我们看到自由想象不仅是自由的,也是具有统一性的,这个统一性以被动综合为前提.而这种与经验事实无关的统一性正对应着变更中的不变者,本质艾多斯.  相似文献   

9.
对先验哲学,康德深思熟虑地作出了两大结论:一是先验哲学从理论到道德实践,都使"理性感到满足",且有不可遏止的趋势——人类未来的哲学将是先验哲学的新辉煌,其根源全是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二重奏中演奏出来;二是先验哲学由于植根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的深刻融合上,其根基与人类共存亡,所以"永远没有必要进行任何观点的更改、修订、或者体系形式的改变","在未来的一切年代里都是人类最高目的所不可缺少的"。康德的这种通透旷古与未来之自信,给学人们研究先验哲学大开了眼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康德知识论的内在困难,克罗齐对康德知识论做了三个方面的改造:首先,克罗齐视“直观”为独立的精神活动,而不只是知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其次,“概念”是“具体的普遍”,但不能脱离“直观的表现”;再次,“直观”到“概念”的勾连,蕴含着思维的“跳跃”。克罗齐试图借此克服康德知识论的想象力难题,以将“精神活动”作为对象纳入到其精神哲学中。恰当地把握克罗齐改造康德知识论的路径,不仅可能彰显出康德问题的思想史意义,而且亦能折射出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的转变逻辑。  相似文献   

11.
以文本批评为基础,以主题探讨为主线,对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产生重要影响的英国著名诗人W.H.奥登以爱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加深对这位诗人创作思想和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有兴趣的读者对这位诗人的深入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确。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现代学校制度应具有教育人本化、校长职业化、产权明晰化、管理科学化等特征,从学校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构建,形成一种能够在市场机制、公共权力和公民社会之间获得更好的内在均衡的学校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3.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凯特·肖邦的《觉醒》通过对女主人公艾德娜在男权压迫下自我意识觉醒过程的描述,探索了自然和女性的联系,揭示了父权制以文明为工具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对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透露了作者构建一个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的理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17.
尼采哲学的"女人"意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人在尼采的生活和思想中经历了一个从生物学性别到隐喻和意象的发展过程.作为隐喻和意象的女人在尼采的思想创造活动中扮演了幕后动力的角色,是尼采创造力的源泉.女人从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到隐喻和意象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此女人可以进入哲学研究的领域了.使女人入哲学,是尼采的一大功绩.  相似文献   

18.
成文法系传统导致刑法解释权仅仅由国家机关垄断,解释者被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元解释体制是对解释的误读,不仅造成司法解释与事实认定之间的巨大鸿沟,也使刑法适用结果与公众期许相悖,导致法律解释成为文本的附庸。中国的刑事司法适用只有将法官的个人因素与公众情感纳入考量范围,通过合理的路径,才能实现刑法解释的真正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对弗雷格《概念文字》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雷格的《概念文字 :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可谓现代逻辑的开山之作。然而这本书很难理解。本文旨在揭示弗雷格构造人工语言的思路 ,并把他的符号系统与现在流行的逻辑符号相比较 ,希望它多少能起到通往这部逻辑经典的梯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量与数学的无限是黑格尔无限理论的基础。黑格尔主张的无限不只是量 ,而是量与质的统一。黑格尔的真无限理论强调了比例作为无限的质的规定 ,这在理论上奠定了质与量辩证统一的哲学基础 ,进而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为哲学确立辩证思维方式真理观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