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服务网络和研发机构,建立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这是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参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途径就是要改变过去单向的利用外资,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改变传统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技术资本为主,由进出口贸易主导转为以跨国资本营运为主。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  相似文献   

2.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和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的需要.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开拓世界市场.“走出去”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对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小企业.截止2003年底.经我国政府批准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有6000多家.按企业数量计算.其中约90%海外投资项目是由国内中小企业投资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高速增长,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也译为新建投资)是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面对与国内截然不同而且情况错综复杂的海外市场,欲通过绿地投资形式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在海外选址建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晓  陈璇 《统计与决策》2024,(5):149-154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对于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选取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能通过抑制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贸易成本以及减少财政补贴三条路径影响企业创新。扩展性检验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成本与财政补贴的中介效应会因企业产权性质和规模大小存在差异,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也因此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仲鑫  马光明 《统计研究》2010,27(5):12-17
 当前中国正面临金融危机导致的新一轮贸易摩擦,其产生根源是中国对主要出口国不断加剧的贸易失衡。而传统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对缓解贸易失衡均有一定局限性。许多国际经济学经典模型都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具有减小投资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同时,一个基于协整技术的贸易差额决定模型证明,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减小日美贸易顺差具有显著作用。我国可以利用当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大量累积和世界范围内的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等机遇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企业国际化的同时适当缓解贸易失衡以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刻不容缓。“走出去”战略是按照国际市场经济的通行规则,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发展跨国经营,逐步形成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有部署、有次序、有重点地把我国的国际比较优势产业推向全球市场,同时积极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更大范围内的要素组合和市场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愉瑜 《统计研究》2012,29(9):44-50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重要的贸易大国和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不仅反映在贸易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对1982-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滞后二期对货物贸易结构变化有积极影响;通过对2006-2010年间的七个具体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证实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对这些行业的进口贸易结构变化更显著,但由于数据的原因仅通过了KAO检验。两种检验结果说明,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无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还是流量都具有一定的贸易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8.
余静文等 《统计研究》2021,38(4):89-102
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直是金融发展的重要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以国有银行为主的结构出现了重大变革,银行业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关于银行业竞争的经济效应存在“市场势力假说”和“信息假说”两个假说,本文尝试在银行准入管制放松政策的背景下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情境下,利用匹配的微观层面数据来实证检验以上的假说,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银行业“松绑”有助于企业“走出去”; 其次,采取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应对样本选择问题, 并用工具变量方法应对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最后,银行业“松绑”引起的融资成本下降是银行业“松绑”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企业“走出去”的分析结果也支持了中国情境下银行业“松绑”的“市场势力假说”。本文的研究为银行业改革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并验证了中国情境下银行业“松绑”的“市场势力假说”和“信息假说”,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评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经济效应,对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将呈现蓬勃生机。在这些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数量及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判断和衡量其内在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对外商品贸易为例,讨论如何通过建立一套合理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反映这一经济活动内在经济效益,以促进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国云 《统计研究》2008,25(9):55-56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在坚持"引进来"战略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选择上应以资源开发产业和劳动密集-技术成熟产业为主;针对未来的长远发展,中国应大力发展对海外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最后,本文给出了发展海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出口、对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模式。为了考察企业生产率与资本密集度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按非出口、仅出口、仅投资和既出口又投资将全部企业划分为四种国际市场参与模式,使用多值Logit模型及相对风险概率对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可能选择对外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可能出口,资本密集型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不同地区企业的生产率与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最后本文进一步从对外投资经营形式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引致出口效应”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文章考察了2003—2009年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首次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变截距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与国内就业显著正相关,同时,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海外直接投资为核心内容的“走出去”经济战略的实施,是新时期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和确保国家资源与经济安全的需要,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随着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尤其是其中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贯彻,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  相似文献   

14.
项本武 《统计与决策》2007,63(24):99-102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中国FDI的贸易效应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表明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密切度影响中国FDI的贸易效应的空间变化。根据不同东道国与中国的贸易密切度,我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地区分类。  相似文献   

15.
由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题写书名、副部长周可仁作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外经贸部计财司共同编辑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汇编》一书已于日前出版。 该书收集了从1950-2000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等经贸实务发展历程,全面、准确、翔实、完整、系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50年来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发展的情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还附录了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世界经济及贸易简况,还有中英文对照。欲订购者请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探讨上,而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运用回归技术对1982~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产生较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时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企业正经历着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局面.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外汇汇率饱受的压力使我国企业在资金上面临着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跨越行业的边界创造的非线性的动态经济结构使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面临着不确定性;对国外投资环境、政策、法律制度、社会习俗的不熟悉以及无对外投资经验使我国所鼓励的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着国际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韩雨 《统计与决策》2012,(16):137-139
贸易保护壁垒以及威胁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首要因素,使得企业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保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章综合了大量的考察资料的基础,对于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做出了定量定性分析,对于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影响做出结果分析以及定量相关评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经营活动的跨国转移,是“创造”还是“转移”了本国就业?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我国2005-2007年1016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数据匹配和倍差法(DID)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经过检验有如下发现: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企业在本国就业的增长;第二,与其他投资动机比,商贸服务类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就业的增长;第三,对高收入国家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就业的增长,而对中低收入国家的投资并没有明显替代本国就业;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先上升后下降,呈现倒“U”型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创造”了国内就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浙江省对外经济合作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重大转折的背景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愈加凸显,而"走出去"是其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拓展浙江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推动浙江外贸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总趋势不会改变,浙江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重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按照"三个结合"的工作要求,强化"引导、促进、服务和保障"四方面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