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博弈视角下农村社区公共品自愿供给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农户是否能成为农村社区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表明,在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要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使自愿合作供给成为现实,就要将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并相应地引入激励机制,才能使合作供给长久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指出解决"大小非"问题是拯救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出路,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对于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有效市场假设的实证检验在短期内是否有效依然充满争议,而在长期这一假设却是成立的.行为金融学借助于人的"非理性"行为和投资者情绪来解释资本市场上的某些短期"市场失灵"现象.然而,对尚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套用这个"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低效率以及大量的异常现象就难免会令人误入歧途.文章以有效市场假设为逻辑起点出发,试图从"双重失灵"的角度来解释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低效率以及某些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张清华 《南方论刊》2014,(10):65-66
博弈论在生活中不乏实践的例子,囚徒困境更是解释生活中许多两难抉择的经典模型。本文以一次实验为例,从单次博弈中的囚徒困境到红黑博弈中的重复博弈,再结合实际谈几点思考,最后总结出设计合理利益兼容机制寻求稳定合作,以此破解博弈困境。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的“一主三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的不协调和层次的残缺性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当代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即构建以场外交易市场和区域性的柜台市场为主,以主板市场、国际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为辅的“一主三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证明了新自由主义个人理性的失败.华尔街贪婪文化、公共利益缺失、合作缺乏、政府监管缺位等金融领域中的"囚徒困境"表现为个人利益至上、市场放任、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悖,并最终导致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实施公共治理,防止信息垄断、反对经济放任、加强国家监管、培育公共美德、倡导公共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个人远离"囚徒困境",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奇迹,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架与形成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架和形成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体系,大体上应由三个基本层次或市场板块组成: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产权板市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形成,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国情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现有证券市场与产权市场的有计划改造、整合和创新来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走上通过对现有资本市场改造、整合和创新的道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9点意见>的视角,分析了<意见>出台的及时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南京市城区、宁南和江北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论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南京市资本市场发展的五点对策建议,第一,继续鼓励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构筑扩大直接融资的平台;第二,从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平台入手,建立和完善"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重视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第三,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第四,积极拓展债券、风险投资、信托等市场,着力构建重大项目直接融资、储蓄投资良性循环的投融资平台;第五,加快建立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市场难以有效调节;政府通过一定形式的干预,导致政府规制的几种"囚徒困境"。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寻找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